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3-20 13:46□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辅导员协同育人

□徐 晶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任。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门课程和其他力量协同,本文主要从学校内部研究进行论述。

一、协同理论内涵和特征

(一)内涵。协同理论是哈肯教授在1976年《协同学导论》和1983年《高等协同学》中总结论述。“协同学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协同导致有序。”[1]协同学理论观点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系统,在这些系统内部,还有各自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包含着不同的要素,这些开放着的系统不是孤立运转而是不断地与外部系统或要素有序地发生协同运动,形成“1+1>2”[2]效应,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

(二)特征。

1.共同目标。虽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有很多小系统,小系统中又包含着各自的因素,如果每个系统只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很难实现目标一致。协同理论提出所有的系统、要素要进行协调,对各要素进行重新的整合,确立共同的目标。

2.系统开放。系统以及要素要想实现协同,资源的共享、要素互换、信息交流,必须得拥有一个开放的环境,假如每个系统都是封闭的状态,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资源共享,协同也就无法顺利完成。

3.机制体制。任何一个系统及要素的有序运作,都需要机制体制给与保驾护航,这就需要建立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使协同活动得到保障,例如:制度机制、沟通机制、共享机制、服务机制、评价机制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现实困境

依据协同理论,高校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协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辅导员、学校社团、学校党委、宣传、保卫等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会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外化为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但是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这几种教育主体常处在互不协同的状态,这实质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将这些教育主体以及教育系统协同在一起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协同育人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

(一)目标不一致,缺乏协同育人理念。由于缺乏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育人职责不清晰,目标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事情,辅导员、其它任课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学校社团、学校党委等参与度低,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少,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应付式活动。专业课教师都比较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做好专业教育,存在专业保护倾向,对自己的专业课有特殊的情感,甚至对其它科目有排他性。辅导员比较重职务、轻教学,关注的重点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等管理方面,由于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站在全局的层面上建立跨部门、跨专业的共同目标进行协同育人。

(二)沟通不顺畅,缺乏协同育人机制。要想完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协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的各个部门,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其实还包括团委、宣传、保卫、党委等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分管校领导,会有明确的职责,平时的沟通很少甚至有的部门一个学期也不打一回交道,分块严重。如果过多地交叉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造成越权的嫌疑。这种缺乏沟通,闭门自顾,难以形成协同的合力。再加上评价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严重地削弱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途径不协调,缺乏协同育人途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重视政治理论的传授,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内容深奥难懂,而应用知识不受到重视,但实际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该有效的结合,学习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指导实践,实践又更好地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大部分理论的灌输途径主要是抽象的道理解说。对于线下正面临的很多情况问题的解说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容易造成知行不一,所以有些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分数很高,但是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诚信缺失、自私自利,对社会和他人冷漠不关心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这与高等教育目标相违背的。

(四)制度不健全,缺乏协同育人保障。制度像一把保护伞,保护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顺利完成,如果制度滞后,利用制度优势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资源来进行协同育人是很困难的,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所以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协调和沟通机制不完善,各部门沟通不顺畅,资源不能够充分共享,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指对高校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的观察和监督,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由于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不能够利用网络来进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监督,进而丧失了主动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协同育人理念。理念的更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念的东西进行了改变人们才能真正从实际中进行改变,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目标不统一,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协同育人理念,这是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1.统一目标。对于高校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校里各个部门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协同创新理论是将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党政部门等相关服务部门目标统一起来。

2.联动教育。联动教育是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地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合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单靠思想政治课或是单靠某一个部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局面,让所出的力形成合力,联动教育。

(二)丰富协同育人内容。要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就需要依靠相关的教育内容做支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繁多,导致教育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内容重复,有的是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进行。例如:大学生就业创业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也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重复、侧重点不清晰、形式比较单一等现象。由于受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不一,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从协同学原理来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协同作用,就要有效地将不同的内容的分力拧聚到一起,实现有效协调,避免在方向上出现不一致而产生内耗的现象。”[3]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和主渠道,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将新思想、新观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领会新精神。各部门之间要联动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通过活动或故事所折射出的哲学道理,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加强协同育人团队建设。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顺利进行,好的团队建设是其重要的保障,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中出现的团队力量薄弱,团队协同性不高等状况,所以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强的团队[4]。

1.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第一,任课教师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第二,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的思想状况采取合理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第三,任课教师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效果和质量。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品格。又要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与人沟通和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2.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肩负着既教育又管理的双重职能[5]。一方面,辅导员根据实际要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题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方面的研究,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辅导员不断地加强和专任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的沟通,提高协同育人能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作用。

3.管理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领域,管理干部包括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管理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日常为广大师生的管理和服务当中,要求管理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日常工作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敬业的精神、工作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召学生、实现管理和育人相协同。

总之,要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校内各部门、各团队的协同,各层面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虽然在协同理论指导思想政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在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之下一定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辅导员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