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及施行价值评估

2019-03-20 00:37苏慧娜
关键词:药学干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苏慧娜

【摘要】目的 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及施行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用药指导,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施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5%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施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且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药学干预;施行价值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临床在治疗各类疾病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药物即为抗菌药物,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1]。由于此类药物的不断应用,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逐渐增多,其不仅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且增加了临床医疗费用,影响了患者的疗效,甚至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稳定存在严重影响[2]。而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加以干预,不仅能规范临床用药,还能提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3]。因此本文随机抽取我院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1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即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應用的药学干预及施行价值做了评估,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70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35.6±11.4)岁;观察组男15例,女65例,年龄5~61岁,平均年龄(34.2±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用药指导,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施行药学干预,具体为:(1)制定政策和用药教育。即医院需对抗菌药物整治要点和应用规范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发布,并对工作目标加以明确,对抗菌药物用药知识需由经资格考试合格的药师进行讲解,要将其过度使用的危害以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予以详细说明。(2)药师指导临床用药。各个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由药剂科选派医师予以指导,并且要严格审查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要对医生遇到了疑难问题予以详细讲解,以纠正不合理的用药处方。(3)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即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且不同级别的药物需设定不同的使用权限。在各级药物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药师需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提升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4)明确应用上限。即通过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每个月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上限,且要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上限加以明确,对于统计的结果予以公示,若某个科室出现超标的情况,则需责令整改。若超标情况持续3个月均有发生,则需对其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安排专门的药师加以监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联用不当、溶媒不当、重复用药、剂量不当等)及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值100分,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5%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无指征用药、联用不当、溶媒不当、重复用药、剂量不当等。有关研究表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细菌耐药,还会影响患者疗效,严重时可引发超级耐药菌,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同时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还会增加其用药次数,且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以及药物费用,因而会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负担。而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通过实施药师药学干预措施,则可确保各个科室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药师可给予科学的监督和指导,且可通过明确用药规范,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这样即可提升其经济型、有效性、安全性,进而减少不合理使用情况[5]。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5%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施行药学干预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施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且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 蓉.循证药学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8):1-2+5.

[2] 陈海丽.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初步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3):166-167.

[3] 孙 惠,任 丽,梁秀丽,张 璐,任 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循证药学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5):94-95.

[4] 刘玉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药学干预方法的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15(07):40-41.

[5] 冯兆松.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处方合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2):122-12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药学干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评价
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