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胜任力”在语言智慧习得中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1 01:03李景萱
现代交际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李景萱

摘要:“全球胜任力”在本质上与外语教育的素养培养密切相关。基于当前语言智慧习得现状,本文主要探索在语言智慧习得中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并提出三种模式:认知力+胜任力培养模式、外语学科+其他学科培养模式和专门用途英语+其他语种培养模式,最后分析这三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对智慧环境下语言习得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全球胜任力 语言智慧习得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018-02

一、“全球胜任力”概述

(一)“全球胜任力”定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一是从多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能力;二是理解差异是如何影响观念、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三是在寻找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背景的他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的互动能力。

全球胜任力主要包括认知、人际与个人三个层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分别为世界文化与全球议题、语言、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自觉与自信、道德与责任。[1]

(二)“全球胜任力”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全球胜任力的关注早于国内,美国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ACO,1988)分析了“全球胜任力”的实现方式和维度[2],研究者对青少年教育引入“全球胜任力”培养以及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作出了实证研究(Mansilla V B&Jackson A,2012[3];William D.Hunter,2013[4];Yulong Li,2013[5]),Gaby Semaan,Kasumi Yamazaki(2015)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全球胜任力”和“批评语言学习”动机的关系。[6]国内研究则集中在2016年,徐星[7]和聂洋溢[8]分别探索了“全球胜任力”这一新评估标准对教学的启示和教师发展的影响等。梅德明教授首次将“全球胜任力”发展与外语教育结合起来研究英语学科课程发展。[9]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索在语言智慧习得过程中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

二、“全球胜任力”与外语智慧教育

(一)基于“视域融合”概念的联系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文本理解“视域融合”,是指将跨语言和文化沟通、解读视为不同文本的理解过程,学习外语除了工具主义价值,还被赋予了一种促进不同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融合性价值。在融合性价值视野中,外语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跨文化学习和国际理解的体验,它的融合性价值在于促进跨文化沟通,实现不同文明的“视域融合”,促使不同语言文化互学互鉴,提高对世界不同区域国别的智识水平,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知识体系。因此,“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与高等外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二)语言习得与智慧教育

语言习得与智慧教育迅速发生联系,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发展不断变革,逐步引入了现代化的智慧教育技术如MOOC课程等开放教育平台、SPOC课程等校内学习平台、翻转课堂和蓝墨云班课等。与此同时,混合教学模式也日趋成为各高校外语课堂的常规教学手段,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也开始利用智慧技术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促进外语习得,其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成为学生们常用的自主智慧学习方式,这个过程即语言智慧习得。

(三)语言智慧习得现状与影响

当前,在高校的语言智慧习得现状如下:第一,从课程设置上看,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不少高校已开设其他语种为选修课,但由于师资和传统课程设置的影响,英语仍然是低年级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又多以通识英语教育为主,逐年增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也由于师资、选课系统、学生水平等种种原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类别有限。第二,从智慧环境和网络资看,虽然渠道和模态多样化,然而网上可获取的语言资料最丰富的仍然是英语,当然这与英语本身的国际地位不无关联。第三,从智慧习得方式看,主要分为在智慧课堂与课后自主学习两种,智慧课堂也是相对的,多采取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如指导学生学习慕课课程、SPOC课程或翻转课堂体验等,而自主智慧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利用网站资源如沪江网,各种手机App等自主选择其他网络课程或者与传统语言课程相关的微课等多模态的输入内容。

虽然部分利用了智慧環境,然而当前语言习得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一带一路”政策提倡多语化教育政策,即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也需要积极纳入外语教育的范畴,而目前语言智慧习得的运用主要还是与英语学习相关。第二,由于受兴趣偏好的影响,选择的输入内容呈现以单纯语言知识的单一化、浅显化特点,如单词记忆App、新闻听力App或电影知识的碎片化学习等。从内容宽度和深度衡量,学习者自主选择的输入内容受制于兴趣偏好、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等诸多影响因子,呈现出对跨学科的泛百科文化知识的摄取匮乏的常态,也因此弱化了智慧环境可提供丰富输入内容的功能。第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在接受以兴趣为导向的乱序、随机的多模态输入内容时,输入内容随机呈现出负荷过高或过低的几率远高于适中,不利于认知力的提升和胜任力的培养,体现在学习、认知、共情和交际等综合运用能力的缓慢提升。

三、语言智慧习得中“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

(一)认知力+胜任力

结合全球胜任力的认知维度(对世界文化和全球议题的了解),语言习得中“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一是由“认知力”的培养转向“认知力+胜任力”的培养。实现的方式是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习得语言。第一,外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获得多模态输入内容,来控制或者降低其认知负荷,从单纯知识记忆加理解上升到运用能力,网络技术记录的学习轨迹帮助学生总结个性化学习规律,提升认知力和胜任力的总和。第二,语言习得改变单一封闭式环境,接受网络教育平台的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从单一的标准化课程发展为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融合,实现开放性社会和网络课程,并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和建构学习,最后由区块链等网络技术记录学习轨迹、保障学习过程的可信度和认证考核结果。

(二)专门用途英语+其他外语

结合全球胜任力的语言维度(具有良好语言能力,至少一种外语与国际同行在专业领域深入交流),语言习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语课程设置,例如以公共英语的通识教育EGP为主发展为专门用途英语ESP为主,从“英语独尊”发展到多语互补(“一带一路”倡议所需)。在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学习多门外语,且由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开放教育平台能够为多语学习的结果和证书提供学信担保;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其他外语课程,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共享资源。为提升“全球胜任力”,公共英语教育可采取混合教学方式从以通识英语为主发展到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主。

(三)培外语学科+其他学科

全球胜任力的人际维度强调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认知维度强调对世界文化和全球议题的了解,这为高等外语教育拓宽外延和边界提供了思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教育的目标要素。外语教师既可以鼓励学生在本校跨科辅修,也可以指导学生跨科学习网课和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教育平台有望实现对外语人才的结构化语言内容学习、情境化的语言知识及技能运用、过程化的学业质量评价和信任作出担保,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认可学生的跨科网课自修学分。

四、对语言习得的“反拨效应”

(一)倡导将认知力与胜任力结合起来

首先提出由教师适当参与学习者的输入内容选择,这有助于修正学习者因个人因素导致的输入内容单一化、浅显化的问题;其次,学习者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减少获取碎片化信息的可能性,相反能提供系统化的整合学习资源和记录学习轨迹,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进度和语言水平提升情况,了解语言习得的进展全貌;再者,合作学习等新方式有助于学习者提升沟通、阐述和共情能力,提高竞争意识与学习动力。

(二)倡导发展专门用途英语和增设其他语种

首先,专门用途英语注重语言知识与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度结合,增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比重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认知力与专业胜任力;其次,倡导发展其他语种是以“一带一路”政策为前提的,二语学习不仅限于英语甚至提供三语选择,提供多种语言的学习机会是为学习者打开了了解多种文化的大门,为其拥抱多元文化和了解全球发展趋势奠定基础。

(三)倡导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习

跨学科、跨语种、跨文化可以理解为信息和知识整合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充要条件。外语学习从来不是孤立的,完全掌握语言必须基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发展提高了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要求,融合学习有助于扩大语言表层下的冰山,从而提升语言习得的深度和广度。

五、结语

在语言智慧习得过程中培养“全球胜任力”旨在提升新时代外语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反过来,“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也会对智慧环境下的语言习得产生正向“反拨作用”。未来作者还将对基于“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的语言深度习得展开系列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勇.高校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方案探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8).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America's Passport to theFuture.Washington,D.C.: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3]Mansilla V B,Jackson A. 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Preparing our Youth to Engage the World[R].2012:53-58.

[4]William D. Hunter. Knowledge,Skills,Attitudes,and Experiences Necessary to Become Globally Competent[D].America:Lehigh University,2004:27,1,115.

[5]Yulong Li,Cultivating Student Global Competence:A Pilot Experimental Study[J].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2013(11):125-143.

[6]Gaby Seman & Kasumi Yamazaki,201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in Critical Language Classroom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48):511-520.

[7]徐星.全球勝任力——OECD宣布:PISA2018或增加“全球胜任力”评估[J].上海教育,2016(29):20-23.

[8]聂洋溢.美国基于“全球胜任力”开展教师教育[J].上海教育,2016(29):40-43.

[9]梅德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英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育人观及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2018(11):46-49.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