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2019-03-22 11:22马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篮球美术中职

马艳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福州 350003)

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所以德育教育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与诸多科目的教学工作存在紧密联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为后续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相较于传统的显性德育教育而言,隐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在教育界中达成共识,这也是诸多学校开始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他科目教学中的原因。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隐性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德育教育的载体,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对其的抵触心理,更利于学生接受。因此,笔者开始尝试在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更好发挥出美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1 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对中职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其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并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进而逐渐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以获得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被纳入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大多为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中往往蕴含有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或者是对社会中真善美、假恶丑的一种真实反映。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获得启发,进而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逐渐养成积极乐观、正面向上的人生追求。另外,形式多样的美术欣赏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美、热爱美和追求美的价值倾向,进而在此过程中获得发自内心的享受和舒适感,这种情感往往成了约束和引导人行为的原始力量。学生如果可以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则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并将其转化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内在动力。

2 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把握住隐性德育教育的原则。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其大多在学习、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厌学、自私自利和叛逆等行为。如果美术老师直接将德育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那么只能得到事与愿违的成效。所以,如何把握住隐性德育教育的原则,并将其渗透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了美术老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其自身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但依然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在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则很好地避免了师生间的正面冲突,让德育教育可以化为老师的一句鼓励、一句赞美、一句关心,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然后,要把握住兴趣引导的原则。美术欣赏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于教材中,虽然不作硬性的教学要求,但其蕴含的丰富内容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把握住兴趣引导的原则,可以事先了解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点,然后将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家简介、欣赏方法等做好备课,在讲授到该内容时,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及时的插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以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比如,在赏析《自由引导人民》这一幅油画时,老师可以对法国七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力求表现革命者高涨热情的意图,然后逐个分析油画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及其代表的含义,比如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和旁边的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所以,只有学生先对美术欣赏教学感兴趣,才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其中的内容,这才是更好体现美术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最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美术欣赏教学既充满了较高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来了解相关内容,又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这种严肃性属于对美术作品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的欣赏过程。比如,在赏析《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就该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自由发言,既可以针对作品的表现力和布局进行分析,也可以就内容做出阐述。因为《清明上河图》是对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写实记录,所以学生往往可以各抒己见。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包容的审美态度去评价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并且试图理解作品要想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美术欣赏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即不能简单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要让学生大胆阐述自身的见解。如此一来,自然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3 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3.1 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校园德育环境主要是指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的,并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构成影响的校内条件的总和,比如校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态度、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等。这些事物虽然难以进行具体的衡量,但其都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校园环境作为一项隐性的德育教育资源,往往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的品行。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就需要对现有的校园德育环境进行识别和整合,尽可能利用好积极的环境因素,对于消极的或不良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整改,进一步强化校园德育工作的落实。比如,老师要注重对教室的布局,最大程度地开发其审美价值,通过图书角、黑板报和一些细节装饰来体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进而在班级内营造出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学生在这种充满美感度和舒适度的环境中,则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环境的熏陶,让学生可以养成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尊师重道、无私奉献的精神态度。

3.2 强调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给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不仅有效缓解了老师的任课压力,而且可以将许多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但多媒体的应用也容易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PPT课件取代了老师的讲解过程,学生从教学主体变为了观看者,注重观看效果的同时忽视了实际内容等。那么,如何才能强调多媒体在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呢?笔者认为多媒体合理的讲解,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堂获得生活经验积累和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个体的生活阅历、生活感悟和成长背景各有不同,所以老师的引导作用特别重要。美术欣赏课程中的诸多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则难以理解到作品的内涵。从德育教育角度来看,将多媒体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中,就是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给学生营造出情感体验的状态,让学生可以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另外,多媒体还可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可以提前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在欣赏《溪山行旅图》这一作品时,老师可以配以音乐、文字或语音等,给学生构建出巍峨高山、丛林茂盛、气势磅礴的意境,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之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3.3 积极组织美术欣赏活动

在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单纯将其变为一堂思想教育课,也不是仅凭一顿说教、几句口号就能取得实质进展的,而是要重视美术欣赏活动这一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宝贵的亲身经历。虽然针对不同的欣赏对象,老师在组织美术欣赏活动的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都可以归类到以下三类:第一,专题欣赏课。老师主要是围绕某个主题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比如中国画、油画、雕塑、篆刻等,这类活动大多在课堂上进行开展,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引导学生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和体会,比如从色彩、线条、布局等角度来进行细节把握,然后鼓励学生说出对作品的初步感受,更好地激发学生欣赏的情与意。第二,随堂欣赏课。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体现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在讲解相关作品时,及时插入与之相关的,或者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该种教学方法较为常见,学生在对比作品的同时,往往可以获得更深刻的感悟。第三,现场欣赏课。该种教学方法多体现于课外活动中,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或美术馆等,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而条件有限的学校,老师可提前准备与学生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相近的作品,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眼界。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相互促进。

6 结语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得知,篮球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各个行业与领域都造成了多层面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中也涌入了大批的篮球明星代言的产品。现在的篮球文化以及特点、发展趋势比起过去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须对篮球文化的现状展开多层面的分析,从而寻找到我国现阶段篮球文化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在篮球文化多样发展的情况下,推动篮球文化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这样也能够反哺篮球文化的建设,促进其长久、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篮球美术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