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服务模式探索

2019-03-22 11:22张俊杰孟牒马贝贝司丽娜张书铭李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准互联网+大学生

张俊杰,孟牒,马贝贝,司丽娜,张书铭,李燕

(1.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最为宝贵且重要的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1]。伴随着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与知识储备的不断演变,使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日益突出[2]。思考高校创新创业指导体系与帮扶工作中隐藏的问题、探寻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1 “互联网+”背景下精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内涵要求

从社会的经济发展现状、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形势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三方面,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找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3]。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不合理,缺乏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原因,当今社会在创新创业问题方面政策存在欠缺,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不合理,创新创业信息对接平台不够完善[4]。

全面剖析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发展的需求、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高校通过引用精准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2 当前创新创业政策方针及市场需求分析

2.1 创新创业政策贯彻程度分析

当前创新创业政策的贯彻程度良好,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青年人才储备计划的实施,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补贴政策;关注重点群体的创新创业工作,实现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做好指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在当前社会的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显得极为重要。在校大学生获取最新、最有效的创新创业政策信息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机构,为他们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指导信息,在较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顺利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能力[5]。

2.2 创新创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及时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准确掌握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素质标准以及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要求,并以此作为指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方法[6]。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差异,人才的需求差异,对应不同人才类型,有针对性的对应市场缺口培养高质量人才[7]。

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政策解读、社交礼仪、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演讲表达等技能指导活动,同时邀请当地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到校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招聘的宣讲流程以及招聘的选拔标准,提高高校毕业生应聘能力与求职技能。

2.3 “互联网+”在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互联网+创新创业”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是为了社会的长期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资源链接、大数据监控等功能实现管理精细化,指导可预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职业测评准确性、提升选择职业专业性和预约教师便捷性,积累更多的专业咨询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3 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了解创新创业信息的不全面

高校学生对于就业创业信息了解的不全面性,导致大多数学生面临创新创业问题时会不知所措。仅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对于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其中400份作为样本参考数据。

调研过程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考研而非就业创业,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偏向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能力。仅有37%的学生在毕业后有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打算。

3.2 对自身认知的不足

大学生缺乏获取就业创业知识的主动性。在调研文集中问及“您认为应该在什么阶段开始考虑自身的就业创业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大三阶段开始去学习和了解就业创业信息,考虑自身的就业创业问题。在问及“您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时,仅有37.5%的学生表示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工作。综合上述信息,可见大多数学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知。

3.3 获取创新创业指导的主动性不强

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感觉陌生,产生距离感,更加不愿意寻求校内创新创业指导机构的帮助,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指导的主动性低。

在问及“您是否经常通过浏览相关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来获取创新创业信息?”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使用微信公众号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习惯。在问及“您是否对学校组织的有关创新创业指导的讲座有所关注?”时,近一半学生表示会关注学校组织的有关创新创业指导的讲座。大学生整体对于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主动性仍有待提升。

根据大学生的现状,制定和建立起新的精准创新创业指导非常重要,高校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创新创业信息方面应付诸更多努力。利用“互联网+”的服务体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加便利的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4 建立精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4.1 建立精准的创新创业引导体系

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引导体系重点在于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引导机制,使得大学生愿意主动地去获取创新创业信息以及相关知识。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和了解创新创业,走近创新创业,将自己的学习结合着创新创业进行,针对自身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在问及“您认为自己在一定阶段是否需要获取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需要创新创业指导。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有助于大学生尽早了解创新创业信息,获取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

4.2 建立精准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一方面紧密结合大学生切身关注的创新创业问题,提出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精准的创新创业服务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及其启示性。另一方面,通过“精”提出快捷、易于操作的创新创业服务,保证学生尽早地明确创新创业方向。将大学生的时间、资金等成本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质量。通过“准”指出大学生在有效的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专业的教师指引、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推送等量化、细化、可操作化的方式方法保证下,充分运用“互联网+”工作模式,将工作思维“精准化”,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完成效率、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建立起有效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精准化服务模式。

4.3 建立精准化的创新创业帮扶服务

建设精准化的创新创业帮扶服务在于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在问及“您最感兴趣的指导方式”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经验分享、案例分析、面对面咨询。同学们更加偏向于通过实际案例得到相关经验以提升自己。根据学生更加喜欢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指导能够更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帮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5 结语

从高校政策着手,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精准化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体系,制定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方针政策。其次,从大一学生着手,实现精准的创新创业引导,在高校中建立专业化的精准创新创业服务教师队伍,实现建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创新创业服务。随后,高校在创新创业帮扶方面应该从学生立场出发,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各方面的有效帮扶,完善精准创新创业帮扶工作体系。最后,实现高校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能够最快地接收到新的创新创业信息。

猜你喜欢
精准互联网+大学生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大学生之歌
精准扶贫二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