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2019-03-22 11:22陈静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办学人才职业

陈静

(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郑州 450002)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现代社会正面临着新的转型升级。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年”的发展规划,推进制造业升级战略,重建中国制造业形象;2016年,国务院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改进计划”,标志着制造业智能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要实现行动规划,必须率先解决人才问题,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已成为现实迫切的任务。职业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是“转变方向,调整结构,促进提升”战略部署的关键。然而,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人才,新时期职业教育如何应对人才需求,成为教育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尚未形成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矛盾比较凸显。它无法密切跟踪行业构成的变化,起到引导人力资源的转移,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有效提升作用;它不能及时将新技术和新工艺转化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需要,很难将人才从城市引向农村;无法快速响应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目前,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形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与产业布局结构的不相匹配,导致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和民生发展的根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1.2 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不高,投入渠道单一

由于职业教育对应职业岗位的低工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歧视,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发展空间范围受阻,导致职业教育社会的吸引力仍然不高。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教育财政投资呈现增长趋势,但在职业教育中国家财政投入比重大,其他渠道比例小,国家财政支出压力大。

2 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2.1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前瞻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与时俱进,按照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到培养综合型人才,再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及时更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以立足于现实,紧跟未来发展方向。在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终身学习、创新思维和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大众创业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要全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并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现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供应人才服务。培养面向世界和未来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清醒的认识世界发展方向,把握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以人为本注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迅速更新专业设置体系,向学生讲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点更新专业学科,进行课程调整。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发展,才能完成职业教育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供合格的人才服务的任务,以此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行。

2.2 转变职业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2.2.1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需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思想,在人才的培养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依据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让学生自己寻找和选择一起实践、一起创业,不拘泥形式,灵活使用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去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动机。在新时期,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2.2.2 建立开放办学的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可持续前进的重要因素,而学校发展的快慢也依赖于其办学理念的开放程度。近年来,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影响重大。学校和企业要强化人才培养联合,推动产学研的融合,扭转落后的闭门办学风格,推行开放办学,不断推进自身发展,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责,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适合社会需求;加大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合作的办学模式;定期举办座谈会,派专家、师生交流学习,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共同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

2.3 专业设置遵循市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体现地方特色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专业设置应以学校地理位置地为中心,充分展现地方特色和长处,完全融合本地区的信息、人才和物质资源,呈现区域办学的特色,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推动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融合。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思想,推动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前进。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变革,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和要求,培养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技能人才。专业设置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行业相适应,能力标准满足企业标准,工作要求和资格证书对应。专业的设置必须是动态的,推行市场指导、动态开放和独立评估机制,实施第三方评估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人才质量实施专业预警制度。

2.4 构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主要基础是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改革和完善现行教育模式,消除与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法新时代不相容的部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设置时,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中心务必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按照具体条件,依照学生自身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问题,制订和学生成长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革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课程内容的快速响应的机制;改进课程结构,融合课程资源,构建现代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5 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加快,一些学校由于资源和资金短缺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这样不仅阻碍了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扭转办学理念,思考传统办学模式的问题,加强改革力度,努力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合理规划现有企业资源,主动推动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办学模式的多元化转变,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邀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校的师生讲课;组织师生参观相关企业,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缩小学校、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学校之间也可以互相合作培养学生。

3 结语

在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相辅相成。在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状态下,职业教育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专业教师的发展都是和企业的指导密不可分的。因此,针对企业的需求多样化,职业教育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思维方式,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办学人才职业
人才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