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招聘会提高人才匹配度探究

2019-03-22 11:22杨武欣李梦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招聘会用人单位毕业生

杨武欣,李梦华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生处,广东广州 510520)

新时代社会不断快速发展,但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传统的高校校园招聘会基本都是采用线下的招聘模式,在这种传统招聘模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场次少,匹配度低等局限性,从而导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陷入了困境,即应届毕业生面临求职难和用人单位求才难的困境。用人单位怎样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得高素质又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毕业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共同面临的难题,而高校的扩招也使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剧增,应届毕业生怎样在竞争激烈的校园招聘会求职中脱颖而出,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也是众多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难题。

1 校园招聘会求职和求才匹配性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校园招聘中主要存在用人单位审核能力不足、精准对接不到位、毕业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一是学校对参加校园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审核,基本都是仅停留在营业执照资质的层面上,不能够做到对用人单位充分的了解,有时会出现一些资质不完善、带有传销性质的用人单位进驻校园招聘会,从而对毕业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是高校往往会因为用人单位行业分布涵盖面过广而难以做到全部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度的精准对接,导致个别用人单位招聘会展位毕业生排长龙应聘,个别用人单位基本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到后面手无一份简历而走,造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不对称与匹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三是高校在毕业生培养质量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着重学习课程教学轻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而且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高校既毕业生就业反馈专业培养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1.2 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在参加高校校园招聘会时准备不充分,特别是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赶场参加多个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公司的宣传材料因时间仓促没有认真仔细校对,出现设计排版不规范等现象。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在参加校园招聘会前没有充分了解招聘岗位需求是否与高校专业设置相匹配,导致参加校园招聘会宣传材料中的招聘岗位及毕业生专业需求不相符,严重影响毕业生应聘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二是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不太合理。用人单位之所以在参加高校校园招聘会是招聘不到人,原因在于有的质量较好的用人单位在参加校招中要求过于严苛,除了岗位技能、学历、经验等应具备的条件外,甚至还限制毕业生的年龄、身高等。用人单位有时也会出现招聘要求过低的情况,以不限专业和经验等条件来参加校招,其实这样大多会适得其反。因此,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过高或过低,都很难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

1.3 毕业生存在的问题

一是毕业生择业观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高,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基本可以支撑毕业生他们的一切开支,因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没有紧迫感,经常会出现慢就业、眼高手低的现象,毕业生对参加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的薪资待遇、工作地点以及工作稳定性的期望较高,部分毕业生对校园招聘会持观望态度,大多数人比较青睐于大型国有企业、新型企业等,而对于求才若渴的非编制民营企业,毕业生应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是毕业生求职经验不足的问题。尽管毕业生在校期间修读了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求职面试课程指导,具备有一定的求职技能,也接受了一定程度上的面试礼仪培训。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学知识远远不够,求职经验出现匮乏等现象,加上社会求职市场的复杂化,毕业生无法灵活变通,缺乏求职实战经验。再有就是低级错误也屡有发生,如参加校园招聘会忘记携带简历、面试出现迟到等现象,这也会让自己在用人单位面试官面前大打折扣。

三是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自身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毕业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专业理论知识虽然很扎实,但是具体专业实操能力很薄弱,口头表达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缺乏用人单位要求的要用学生干部实践经历,导致毕业生在参加校园招聘会时遇到心仪的岗位时屡屡碰壁。

2 “互联网+”背景下提高校园招聘会求职和求才匹配度的对策

2.1 作为高校方面

一是高校要建立“互联网+”就业平台工具,搭建毕业生就业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会审核力度及毕业生参加校园招聘会签到等工作,提高举办招聘会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及物力,对参会用人单位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严格对用人单位进行把关,对于一些资质不完善、带有传销性质的用人单位一律拒绝参会,减少对毕业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是高校建立“互联网+”就业信息精准对接机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反映,高校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向用人单位发放用工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工作应对能力等,同时在招聘会之后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满意度调查,形成一套“互联网+”就业信息精准对接机制。

三是高校要搭建“互联网+”智慧实践平台,充分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互联网+”智慧实践平台,让毕业生在校期间可以在平台线上听课,辅助面授教学,也可以利用平台全方面模拟求职面试环节等,多增加毕业生的见习与实践机会,实践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培育综合型的全方位人才。

2.2 作为用人单位方面

一是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对所参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数据分析,线上搜索相关资料,看看高校开设的专业是否与招聘岗位需求相匹配,再者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用人单位的线上宣传材料进行美化设计,把用人单位最具备有特色及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要充分展示出来,设计合理的招聘规划,充分做好参加招聘会的前期准备,查漏补缺,把前期工作做得更好。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应本着“只招最合适的,而不是最优秀的”的法则。综合衡量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前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标设置合理的招聘需求,招聘最适合岗位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盲目追求名牌学校、高学历、专业对口等。

2.3 作为毕业生方面

一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应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做职业能力的测试,同时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再者也要转变单一的就业理念,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要勇于投身到中小企业、基层工作当中,不要一味追求“铁饭碗”,在就业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二是要做好充分求职准备,在校园招聘会前,利用“互联网+”技术,毕业生可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相关情况以及岗位要求等条件,从中选择自己心仪的若干个职位,有针对性地准备个人简历等应聘材料,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性、个人能力综合考虑进行应聘,在校期间也要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增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让自己在参加校园招聘会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招聘会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列车”招聘会可以有
2021年“成德眉资”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成都市青羊区举办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的”字叠词招聘会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