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9-03-23 09:04庄良全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语文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语文;语文实践;课本剧表演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认为:要在文本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捷径就是在语文课堂中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教学。

何为课本剧?顾名思义,课本剧是戏剧的一种,但它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戏剧不同。它主要是以语文教材为文本,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根据教学需要和自己的喜好,将其改编成话剧,小品,舞剧等。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本剧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在语文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吃透剧本,锻炼自我

课本剧既然是戏剧的一种,那它就离不开剧本。课本剧的剧本就是我们语文教材的文本,它是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的原意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在表演之前,师生必须共同“吃透”文本,把文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以及人物内心与神情的变化等。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我采取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朗读、男女生分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感知。使学生对故事情节“了如指掌”。然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放弃自己的身份,全然进入到角色里面。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妻”“妾”“客”设身处地思考:“私”“畏”“求”该用什么的表情,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动作演绎出来?同一个问题“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同一个答案,却有三种迥然不同的演法。通过表演,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懂得了不同语气演绎不同的人物形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了自我提升。

二、 激发兴趣,享受快乐

宋朝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似乎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尤其教师教学说明文、议论文更是让学生哈欠连连。为了一改这恼人的状况,教师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如教授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让同学们根据红花颜色变化原因,就课文内容分小组编排一出课本剧,请三位同学扮演红花、黄花和白花,让他们通过表演来阐述花红的原因,然后再組织学生根据课本剧的信息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掌握花红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等,寓教于乐,谁还会说语文课枯燥而又无味呢?所有的这一些都得归功于课本剧的表演,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剧”情中,在“剧”情中实践语文,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又获得学习上的快乐。

三、 放飞想象,开拓创新

课本剧的编排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展开想象和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和再现。“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剧本以外的东西。如为了参加市里组织的课本剧表演,我们特意排练了《木兰诗》,由于采取女扮男装的方式,因此难度相对较大。女同学毕竟较斯文,那么如何才能演出木兰的威武和雄姿呢?同学们做了许多的尝试,比如,男同学教扮演花木兰的女同学走的姿势和模仿口音,还为她出谋划策。经过多次努力后,表演效果明显好多了。还有,由于课本剧需要唱曲,同学们并不会《花木兰》的唱法,那么怎么办呢?最后,学生竟然根据课堂上我所介绍的资料,所演示给他们观看摹听的录音录像片段,和少量其他戏剧的《花木兰》片段,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大胆而天才的创新,出人意料地采用现代流行歌曲的段子,把唱词填进去,效果还真不错呀。这次课本剧表演也获得了佳绩,真得感谢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它让我大开眼界。

四、 加强合作,促进沟通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有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积极提倡的,课本剧表演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更离不开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剧本的编写,道具的准备,角色的分配,还是编排过程的安排,都不是一人就可以完成的,它必须靠个人与旁人的合作沟通,才能完整地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所以学生们在完成编演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有人际交往能力。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摒弃教师繁琐的讲解。学生单调的朗读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实的做中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一味地束缚、灌输,更多的是激发,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多给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使之有思维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这或许就是课本剧表演对师生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庄良全,福建省龙海市,龙海市长边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融通:我所追求的语文生活
在语文实践中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