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与萧翼赚兰亭

2019-03-25 08:24
妇女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阎立本兰亭序真迹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有一次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盛会。那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书圣王羲之和谢安等名流四十一人,于此修禊(在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诸人列坐,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挥毫作序,写出了声名赫赫的《兰亭序》。《兰亭序》共324字,优美而感伤,书迹“遒媚劲健”“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素享“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王羲之对《兰亭序》十分爱重,将它传之子孙,到第七代,便是著名的书僧智永。智永圆寂,传到了其弟子辨才和尚手中,辨才也好书道,为妥藏《兰亭序》,就在僧舍的伏梁上凿出暗槛秘存。到辨才年迈,已经是唐太宗的时代了。

唐太宗是英武的君主,也是风雅的天子,他擅诗文,字也漂亮,其飞白书“精妙绝伦”。书家之中,他最崇拜王羲之,王羲之书迹之中,声名最著的就是《兰亭序》。当他知道此作藏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永欣寺的辨才手中,就三次召辨才入京,问《兰亭序》下落。孰料老和尚竟推托不知,搞得太宗皇帝十分沮丧,竟至寝不安席,最终想到该找人巧计骗出。重臣房玄龄推荐了“负才艺,多权谋”的监察御史萧翼。萧要求微服前往,但须借出王氏父子的几通杂帖随身带上,太宗依允。

于是,萧翼便扮成卖蚕种的商人南下越州。入寺,萧先装模作样地观赏壁画,再寻机与辨才套上近乎,弈棋抚琴,说文论史,居然十分投机。老和尚備酒置菜,与之吟咏通宵,尽欢而散。此后的十多天里,萧几次携酒入寺,与老和尚打得火热。一日,萧终于将话题引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自称素爱王字,出门还要带着。老和尚高兴极了,约他次日带来共赏。萧如约不爽,辨才认真看过,说:“假是不假,只是不太好,我有一幅,非同寻常。”待问出是《兰亭序》,萧就说:“几经战乱,真迹早就不在了,您这幅必定是伪作。”辨才连忙解说传授原本,约他明天来看。次日,萧翼一到,老和尚就亲自取出,萧看过,又指摘评点,仍坚称是伪作,二人争辩不休。这就逼得《兰亭序》也在梁上放不住了,和萧翼带来的二王诸帖一道放在辨才的案头。萧翼时时入寺,侍童、弟子对他全无猜疑。

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辨才进城去吃斋饭,萧翼又入寺,告诉侍童,有东西忘在辨才房里。侍童见是熟客,自然开门,萧入房,便将《兰亭序》与自己带来的二王诸帖席卷而去。到了官办的驿所,先亮明身份,又派人召来辨才,说:“我奉皇帝的命令来取《兰亭序》,现已到手,因此找您来告别。”老和尚一听,大惊,当即昏倒。此后,萧翼加官得赏,辨才也未因欺君而受罚,还得到些财物补偿。但那一惊非同小可,过了一年多,老和尚也病故了。

这就是盛唐何延之笔下的“萧翼赚兰亭”故事,名曰《兰亭始末记》。故事有趣,人物有名,主题又是关于“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因此也就成了唐宋时代流行的画题。据说那时的名家如阎立本、巨然、周文矩等都画过它,如今也有几幅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古代人物画名气很大,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对坐而谈,老和尚比比画画,兴致正浓,萧翼则是一副洗耳恭听相,谦卑之中又透露出些许狡黠。相传,这画出自阎立本笔下;是否阎作,如今虽争执不休,但多数人所持的否定意见却显然更有道理,因为画风不似唐人,且阎立本的时代早于何延之,前人岂能以后人编出的故事作画题?

《兰亭始末记》故事生动曲折,铺陈渲染,从文体看,是唐人喜爱的传奇之类。传奇即小说,那是文学创作,对其内容,自然未可尽信。其实古人对《兰亭序》入唐的说法便已不同,如宋初钱易的《南部新书》称,《兰亭序》是唐高祖时由欧阳询访得,时间、人物与何记都有歧义。这难免令人对何延之的描述又多了些疑问,没有疑问的只剩下那是一篇写作出色的传奇。

且不管《兰亭序》怎样露面,但它确确实实到了唐太宗手上,并备受青睐,被推荐为王书第一。唐太宗对它宝爱终生,还找来高手临拓,分赠太子、诸王和近臣,现今传世的就是由此而来的摹、刻本。而《兰亭序》真迹则在太宗死后被随葬昭陵,此后再也没有它的确切消息。五代后梁、后唐时,几个唐陵所在地的军政长官曾是温韬,此人年轻时当强盗,即令做上大官,仍然贼性如初。《新五代史》说,温韬把辖地内的唐陵盗掘殆尽,仅高宗、武后的乾陵幸免,那还是因为风雨的缘故(据报,乾陵也是唯一未经盗扰的唐陵)。被挖的几座中,昭陵最坚固,其内“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寝殿列石床,上有石函铁匣,装的全是前代图画,其内的“钟(繇)、王笔迹,纸墨如新”。《兰亭序》应当也在其中。

温韬的外甥郑元素是位斯文的隐士,温韬死后,其盗陵所获图画,郑氏得到很多,而《兰亭序》真迹可能也归了他。再往后的情形,就连推测也难。

猜你喜欢
阎立本兰亭序真迹
点睛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书法作品
《王羲之 兰亭序》
丹青神化
论唐代绘画发展
王羲之书兰亭序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