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抗战遗址,我更爱武乡的这些地方

2019-03-25 08:24
妇女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正殿武乡县武乡

有人曾经问我,美女和破庙,你会选哪个?

我哈哈一笑,这不废话么,当然是美女啦(你们信吗?内心里,我当然还是会选择破庙)。

说起武乡,你会想到什么?比如石勒,比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不过在我眼里,我就认一个:古建。

说实话,武乡县境内山峦河流纵横,仅存的几处重要古迹又相距很远,来武乡寻古,不太容易。

第一站:土河真如寺

真如寺距离县城就很远,在武乡县东南40多公里的韩北乡土河村,我来到武乡县之后,只能采取逐渐接近的方法向它靠拢。

先坐去往洪水镇的班车,在蟠龙镇下,因为天色已晚,就住在了镇上,有30元的家庭旅馆,倒也干净方便。第二天一早再租车前往土河村。沿途黄土高原虽千沟万壑,其间却有河水缠绕,湿润怡人,河滨也是绿草茵茵,黄土台地上更见林木繁茂,风景不错。

来到土河村时是清晨,村庄似乎仍在沉睡,真如寺就在村西头,是一个严整的小院子,忽然看见院内苍劲的古松和大气的悬山殿顶跃入眼帘,让人顿时兴奋起来。不大的寺院临渊而建,风景极佳,寺前不远处就是陡直的黄土深涧,如同鬼斧天工,震人心魄,映衬得真如寺也更加气度不凡。向东南望去,天边的群山之巅有一尊大佛金灿灿的背影,那里已经是襄垣县的仙堂山了。

真如寺的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宋真宗祥符年间就已经正式定名为真如了,这在寺内现存的碑刻上有所记载。那么如果把创建年代追溯到北宋初乃至五代时期也是可能的,不过当时的规模并不大。在元代的至治三年(1323年)真如寺曾经进行过重修,创建了正殿五间,南殿三间等。原有两进院落,殿宇三十余间,在明弘治十年(1497年)、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都进行过重修。

后来,随着清王朝衰败和时局动荡,寺里也无力再进行修缮,多座建筑逐渐凋零坍塌,记得曾经看过一张抗战时期的真如寺旧照,那时寺里的钟楼尚存,而今健在的建筑只有中大殿和正殿以及东西配殿组成的一个四合院。

中大殿俗称南殿,建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修造年代较晚,应为明清时期所建。原来左右建有钟、鼓楼,前面还有一座天王殿,四周并有廊庑,早已无存。

正殿的台基比中大殿的还要高。殿宇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现在明间和次间设隔扇门,稍间是直棂窗,整体构造古朴雅致,有浓郁的早期建筑风格,相传正是元代重修时所建。目前只有中大殿和正殿保存完好,东西配殿则都已经垮塌,东配殿尤其惨烈,完全化为一堆瓦砾,废墟中半埋着断裂的残碑,上边依稀可见至元的年号。

在院中原有三株古松,西侧两株长得如伞盖一般遮蔽于正殿之前,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无穷的神韵。东侧的松樹只剩下一截树桩,而在几年前的照片里,这三株松树还是同样的枝繁叶茂。

据说抗战时期,真如寺曾被作为八路军的医院使用,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古老的寺院也为中华民族抗日出了一分力。而今历史的烽烟早已散去,只有两座殿宇依然宠辱不惊地矗立在黄土崖头,平和地注视着天边的群山,铭记着往昔的岁月,展现着古朴的魅力。

旭日东升的时候,坐在院子一角,伴随着徐徐的清风和布谷鸟的鸣奏,信笔画上一幅,真是种享受啊。

“破庙专业户”出新书了

我的新书《得乎檐角梁柱间》是晋南(临汾和运城)乡野古建筑的全集,曾经出版的《寻访山西古庙》虽然有晋南部分的内容,但限于篇幅,有大量实地考察写生作品无法收入进去。

现在终于单独结集成书分享给大家,深感欣慰,全书共有400多页,涉及125处古寺庙,157幅写生作品,13万多字的详细介绍,沉甸甸的心血结晶,厚重的晋南古韵,值得拥有。

先看看书中的作品,先上两张图。这些画不仅高度还原了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录,有些已经是最后的绝版画了,而且也是我个人生命中不能片刻忘却的宝贵经历和回忆……

我当然一如既往地更加关注濒危破败的古建筑,“破庙专业户”可不是白叫的。

希望大家多支持,一起关心关注这些老古建,这些宝贝们。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正殿武乡县武乡
舌尖上的武乡 记忆中的美味
“三里湾”新故事——记武乡县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析山西省武乡县群众运动的特点(1937-1945)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情系太行革命老区 武乡砖壁红色之旅
新媒体背景下武乡顶灯舞的发展途径*
武乡县法院纪检组组长警车私用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