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9-03-25 01:38康敏
小学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动作核心素养

康敏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下的具体提炼。细化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正是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学科体现。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国家教育战略总体框架,其核心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要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和十八个基本点。它是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综合反映,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体育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体育学科的本质,小学体育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自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术和肢体动作;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身体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以及反应能力等;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运动技能认知、身心健康、意志表现、社会适应能力这些核心素养,都能够体现对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契合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要求。小学体育课程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高度融合,落实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战略要求。

二、小学体育课堂对学生学情的掌握

小学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体分析学生情况,掌握学情,才能落实育人目标。

首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育阶段进行课程教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教育目标、学习内容、教材难易程度不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调整,学生观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也会随之不同。

其次,要从学生认知水平、活动爱好与经验出发,设计学段课程和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十岁以后,孩子进入少年期,这个阶段的正常发育水平应该是走向“特殊运动机能发育”的阶段,即培育特殊运动才能阶段。

最后,注重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坚持全面教育,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了解学生长项与弱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体育运动中各展所长,对运动困难学生要变换教育模式,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快乐学习。

分析学情,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相互融合,推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生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下,能够快速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然而小学体育课程示范教学的应用,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示范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歡新奇。虽然他们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然而观察事物往往笼统、不精细,而且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分散注意力,心理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特点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出现在教师示范动作时观察不够仔细、不够专注的现象,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常常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示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与理解。教师的示范动作优美娴熟,才能赢得学生的钦佩,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有些技术动作因为难度大,学生观察后模仿动作容易走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后续的练习中容易懈怠。

第三,示范教学中,小学生一般容易对单调重复的动作示范失去兴趣,有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会走神,或者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观察不认真,模仿不得要领,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观察能力,实际上就是在了解学生身体、心理的基础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教师在示范前,要告诉学生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明确观察重点,观察要有序,注意整体动作的连贯性和分解动作的到位。比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教育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生要观察教师正确的跳跃姿势和轻巧的落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的跳跃动作,与立定跳远动作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立定跳远的理解。

2.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示范能力

示范动作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清示范动作的内容、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避免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效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比如障碍跑,让学生练习“跨”“钻”“爬”“绕”等动作,从而理解什么是障碍跑。

3.培养学生观察重点动作和细节的能力

复杂的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一些动作是环环相扣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重点动作和细节认真观察。这些动作往往都有分解动作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需要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模仿,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再观察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比如在三年级站立式起跑教学中,动作要求听到预备,学生需要前脚全掌后脚半掌落地,上身前倾站立放松,听到“跑”的号令后迅速启动前跑。这个动作起跑瞬间要求蹬地有力,迅速,而难点在于手臂的协调配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多次做示范,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体验,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规范动作。

4.要培养学生互相观察和自我观察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部分掌握动作要领较快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为其他学生做示范,通过学生互相之间的示范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他们相互借鉴、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后滚翻教学中,让动作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团身翻滚,让其他学生观察动滚动是否成直线,动作一蹲二撑三低头是否做到位,通过互相观察借鉴经验,达到自身掌握技巧的目的。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四、小学体育课堂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育学生的体育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创编活动的能力以及思考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兴趣、学会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体育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调动与参与。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情感态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使动力内化,激发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自我的期望、信心、发展意识等方面的提升,让学生满腔热忱、高效愉悦地达成学习目标。

2.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有关体育技能和保健知识,主动地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去,激发学生运动的内在驱动力,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3.社会参与和责任担当

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校园运动的组织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校园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都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总体框架,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出发,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厦门市莲花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动作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动作描写要具体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