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养老服务的发展及启示

2019-03-26 01:01房芬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

房芬

摘 要:随着全球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上更加侧重于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回顾国际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明确国际养老服务标准在老年独立、老年照顾、老年参与、老年自我实现和老年尊严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养老服务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国际标准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057-0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2002年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指出,世界人口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从6亿增至近20亿,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预计增加一倍,从10%增至21%,其中增长最迅速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今后五十年中,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口预计翻两番[1]。而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养老问题是一个涉及我国千家万户和全社会生活的大事,养老服务在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内必是一项影响深远、惠及众多老年人的社会系统工程。回顾国际老龄问题大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的内容,将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标准化的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一、国际养老服务主题大会

从二战结束至今,历届有关老龄问题的大会陆续召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的新特点,国际上老龄问题相关议题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联合国历届老龄议题的大会,对养老服务各方面的标准也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新特点而不断完善,各历史时期养老服务标准的国际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4年世界人口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2]中有一项条款,呼吁所有各国政府于其发展政策中充分注意人口中老年人人数及其所占比率的变化所引起的问题。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结束,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时期。而国际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服务需求增大。联合国系统的专门机构和其他有关组织,先后于1980年9月、1981年4月、1982年2月和1982年5月召开会议以审查并协调其在筹备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方面的各项活动和所做出的努力。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新的发展特点。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不断调整老龄问题研究角度,加快养老服务标准化研究。2002年,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1]确定了老年人与发展、提高老龄健康和福祉、确保有利和支助性环境三个优先方向。“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后续行动”大会[3](2013)从老年人获得体面的工作、虐待和暴力侵害老人、老年人和精神卫生三方面入手,对于促进老年人在整个老龄化过程中参与和融入社会的情况进行了审查。此后,老龄问题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四届工作会议[4](2013)将讨论的重点集中于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利方面。制定维护老年人群体具体权利公约,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发展,这也将是国际养老服务前瞻性课题。

二、国际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性原则

“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确定的主题,也是2002年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的基本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自1982年以来,建立新的老龄化“结构”并把该结构推广到全世界,以及使之纳入政策体系,一直是联合国老龄问题方案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养老服务的标准也随着新的老龄化机构的构建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养老服务标准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1991年联合国颁布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5]确定了老年人地位的五个方面的普遍性标准: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这些标准为各国所参考,至今仍被遵循和使用。

千年首脑会议(2000)上承诺老年人有获取知识、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就业、参加培训、接受教育以及选择居住的环境等是保障老年人独立的重要举措;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6]中明确了促使老年人有能够通过赚取收入的工作和志愿工作,能够充分和有效地参与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老龄问题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四届工作会议[4](2013)确定了保健方面获得护理和长期护理的权利,得到保健和精神健康的权利,获得重要药物的权利等保健方面的一般性原则,其中获得社会服务权被着重提及;《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7](1982)指出,教育方面使教育方法适合年长者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公平地参与任何主体所提供的教育,并从其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提供教育必须避免对年长者的歧视,确保老年人和其他年龄组的人一样,能够得到基本文化教育,并能利用社会中所具备的一切教育设施;2013年老龄问题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四届工作会议上,曾[4]就“促进和保护人权和老年人尊严”展开了小组专题讨论,对促进并保障老年人的尊严、健康和独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国际养老服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8]是指在标准意识的指导下,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者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岗位工作项目、程序与预定目标的设计与培训,向消费者提供统一的、可追溯和可检验的重复服务。养老服务活动通用国际基础标准对整个养老服务行业具有广泛指导作用,因此,加大对国际养老服务标准的研究,参照国际规则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标准,加快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对国际养老服务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更是呈加速发展态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发展目标,需要我国政府深入研究国际养老服务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构建合理、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解决目前我国有限的养老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矛盾。国际养老服务标准的研究是促进养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明确国际养老服务标准将有利于各国把握世界老龄化现状,结合本国老龄问题的实际情况,在国际养老理念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本国养老服务行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标准;构建适宜本国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的科学、规范、完善、惠普制的发展。

2.参照国际规则制定符合国情的养老服务标准。养老服务业是面向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群体服务的,其面向特殊人群的属性决定了养老服务需要基本的服务标准。只有这样,老人养老和行业發展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因此,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体制息息相关,国际规则制定符合国情的养老服务标准是我国制定养老服务标准的理念。参照国际标准对养老服务活动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具有指导作用,规范养老服务标准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有利于促使养老服务更加注重老年人健康和确保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在养老服务范围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有利于更好地衡量养老服务行业服务产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养老服务应实行标准化管理。我国传统生活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养老服务刻不容缓。标准化的管理是养老服务活动实现最佳秩序的重要保证,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养老服务各环节的科学运作,也有利于及时修正养老服务活动中不合理的部分。此外,标准化的管理也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管理层面上适时调整,在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完善养老服务指标体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政治宣言[R].马德里.2002.

[2]  世界人口会议.世界人口行动计划[R].1974.

[3]  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后续行动大会报告[R].2013.

[4]  老龄问题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四届工作会议,纽约老龄问题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的报告[R].2013.

[5]  联合国.联合国老年人原则[R].1991.

[6]  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R].2002.

[7]  联合国.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R].1982.

[8]  汪少敏,耿天霖,渠明珠,李琳琳.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思考与对策[J].关注标准,2012,(5).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电信4G与5G互操作项目获3GPP立项
老龄事业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成为ISO/IEC 29167—16:2015国际标准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