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五周年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分析

2019-03-26 01:01张艺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马克思一带一路

张艺玲

摘 要:基于马克思国际贸易原理,对“一带一路”五周年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有利于国内经济总量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改善,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建设,是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内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062-02

引言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一带一路”不仅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而且作为倡导国和成员国,“一带一路”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对我国经济的总量、结构和质量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马克思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马克思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空闲社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批判吸收,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相关的观点,主要包括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贸易政策四个部分。

1.国际分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对于某产品的生产效率不同导致绝对优势的存在,各个国家对于某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导致比较优势的存在。正是由于各国不同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国际分工才产生,各国之间出现了要素、货物、服务的交换,也就是国际贸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相互间的贸易,利用他国绝对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化国际分工,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

2.世界市场。商品的流通逐步演变为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的范围,将各国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一方面可以加强国家间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对国内市场进行补充,扩大贸易范围。“一带一路”连接沿线国的贸易合作,扩大了现有世界市场的规模,给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提供了通畅的渠道,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3.国际价值。世界各国生产效率不同,因此同一商品在各国的价值也不同。世界市场中流通的物品不可能以各国不同的水平为标准,而是要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衡量。在这个条件下,各国商品就产生了国际价值。一个国家对一个商品的生产效率越高,商品的国际价值就越高。各国对于不同的商品生产效率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国际贸易销售出国际价值高的商品来获得更高的收益。“一带一路”连接起沿线国家的贸易,降低交易成本,各国商品可以获得更高的国际价值。

4.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虽然各国的经济基础不同,但通过顶层设计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将自身优势的要素输出去,让国内需求的要素走进来。自由开放、共同发展的贸易政策在当代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在此大趋势下,“一带一路”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优化了国际资源配置,实现了各国间的互利共赢。

二、实证分析

五年来,我国成立丝路基金、促成六大经济走廊、启用“中欧班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相结合。国内经济以“一带一路”为促增长的新突破口与抓手,在世界市场上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分工地位,提高国内商品的国际价值。

1.从总量上看。总量是衡量世界市场规模和商品国际价值的重要体现。五年来,我国和覆盖亚欧非拉的100多个国家进行贸易合作,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800亿美元。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为6 199.8亿美元,占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43%。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 795.9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24.5%,占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19.4%。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则分别占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36.6%和1%。“一带一路”带来的政策红利,使得国内企业积极在世界市场寻求贸易合作,加大在世界市场的比重。同时,世界市场的需求,也使得国内企业发展自身生产效率,提高了国内生产率,提升了我国商品的国际价值。

2.从质量上看。经济质量是我国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实力要求。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一改传统加工出口贸易,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工程输出比重加大。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西亚地区承包了多个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围,并利用利用核心技术参与国际分工,克服恶劣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严苛的环保节能要求等众多困难,让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我国的加工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34.8%下降至2017年的29%,一般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6.3%。我国经济不再依靠劳动力推动,进行简单机械的加工制造,生产没有技术含量的低附加值产品。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创新理念、创新技術、创新机制,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提升了国内经济质量。

3.从结构上看。首先,基础与能源结构。基础设施与能源是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建设的必需品,是国际贸易政策实现的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平均基础设施落后,这也就带动了我国基础建设行业“走出去”。中国企业承建了斯里兰卡最大水库、印度尼西亚玛木朱电厂、外高加索地区最长铁路隧道等,将产业和能力同时向外输出。一个个成功的案例都显示出我国找准了自身在国际分工的位置,利用商品的国际价值拓宽世界市场。同时,我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我国和沿线能源国家的合作。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化学和天然气公司就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开始与我国开展石化合作。“一带一路”的贸易政策满足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油气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优化了我国的基础与能源结构。其次,区域经济结构。国内区域经济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商品在世界市场实现国际价值的内部环境。据最新公布数据,我国各省参与“一带一路”五年来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均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前十名。此外,大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在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表现突出,发挥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设施配套最为完善,这也符合东北农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需求;海南省则利用岛屿的地理优势成为全国各省中“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外影响力最强的省份。中西部进出口额增速的逐年增高将会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及禀赋,合理化国内分工,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使各区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世界市场上,并获取相应国际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增长。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在继承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发展阶段,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国际价值,推进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建设的实践。五年来的实践表明,“一带一路”促进了国内经济总量的上升、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是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琳.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通畅的困境与应对——以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为视角[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2-75.

[2]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大连瀚文资讯有限公司.“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R].2018.

[3]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51-79.

[4]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4.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马克思一带一路
最有思想的句子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