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分析与建议

2019-03-26 01:01孙铭君张健雄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商业银行

孙铭君 张健雄

摘 要: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枢机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其自身动荡经营和发展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091-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一直保持高利润、高增长速度,但其经营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收入来自于息差及垄断产生的规模效益。一旦商业银行的垄断经营被打破,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经营、发展,还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我国现阶段银行资本结构不合理显然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现状,进而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概况

商业银行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和放款型资产业务。其中最主要的是放款和投资。在银行刚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时,放款型资产在银行资产中占比极大,后随着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商业银行改制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銀行资产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放款型资产逐渐减少至一半左右。

(二)对比分析国有四大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现状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的资产结构中贷款和投资构成其盈利性资产的主体,两项资产合计比重都达到70%以上的水平。其中,贷款及垫款在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占据绝对地位,约为总资产规模的50%左右,工、中、建行相对较高,在53%左右,而农行相对较低,不到48%。可见,贷款仍然是商业银行追求最大利润的主要手段;投资性资产占总资产规模介于20%~30%之间,仍有优化的潜力。流动性强、收益性相对较差的现金类和准现金类资产的规模占比在15%~20%之间,偏高于欧美等国家的水平,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之一。

股份制商业银行选取的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这四个国内排名靠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结构存在一个共同点,即都将存贷业务作为主流业务,规模占比均在一半左右。市场份额的主要竞争也体现在存贷业务上,其他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轻视。其中,兴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更科学,体现在:现金类资产占比最低,而对货币市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可以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平衡;投资占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说明对资金的运用方式较为多样化,债券资产的重要地位得到凸显;控制贷款类资产比重可以明显减少对资本的占用,从而有利于在股份制改造中达到资本充足的标准。

通过比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可以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现金以存放央行款项和贷款在资产结构中的占比较低,这表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性资产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结构更为集中,利润来源更加依靠贷款,保证了资产流动性,但也牺牲了一部分收益。

(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纵向发展概况

1.总资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放缓。2011—2017年,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资产持续增长,资产负债表整体扩张。七年间8家国内大中型银行资产端总量增长3.45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2011年,此后下降趋势明显,2015年有过短暂的上扬。

2.企业信贷持续缩减。近年来,传统信贷业务整体占比在下降,从2011年的51.02%下降到2017年的47.23%,从贷款结构来看,公司贷款不断减少,居民个人贷款稳步小幅增加。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2011年至今,银行的企业贷款在资产端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公司贷款的期限多数为1—5年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与企业贷款相对应,增速趋势较为相似。

3.同业业务快速增长。同业业务自2011年开始快速增长。由于金融机构出现坏账的风险较低,相较于工商企业,贷款占用的经济资本低、不计提风险拨备,能够突破苛刻的监管要求,而且还有中间业务收入,故各大银行都利用同业创新,放大杠杆,获取更多利润。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安全性问题分析

1.不良贷款率过高。受经济下行影响,不良及关注类贷款上升。其中,随着经济下行期个人偿债能力下降,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较快,突出表现在信用卡逾期贷款的增加;受中国经济“四期叠加”影响,公司贷款不良率上升,突出表现在短期贷款、流动资金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同时,行业贷款结构较为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采矿业。

2.风险资产增速快。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8.32%,中国工商银行为60.96%,中国农业银行为59.87%,中国银行为62.45%,招商银行为56.47%,浦发银行为66.55%,民生银行为73.54%,兴业银行为67.28%。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占比普遍偏高,从而要求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因此,在外源性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资产安全问题越发突出。

(二)流动性问题分析

1.流动性过剩较严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非常注重资产安全性及流动性,一般都会保留一定比例的库存现金或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保留适量的现金有利于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保留过多的现金会导致闲置资金过多,盈利性下降。

2.期限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以活期存款为主,基本维持在50%~60%的水平。但在贷款结构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存款占贷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加明显,说明中长期存款对贷款的偿付能力在减弱,存贷款期限不对等,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

(三)盈利性问题分析

1.盈利结构单一。在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占绝对比重。且国有商业银行收入来源更加依靠贷款,收入结构单一。

2.投资结构缺乏变化。投资收入包括投资债券利息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化收益,一般以固定收益的投资收益为主,结构比较单一。宏观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收入的比重普遍偏低,投资结构缺乏灵活的变化。

3.中间业务发展创新不足。2011年以后,中间收入渐渐地超过投资收入。可见,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四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变化不大,说明对其发展重视度不够,缺乏創新力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对放款类资产和证券类资产的规模做出适当调整。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应当尽量降低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个人贷款业务市场广阔,应进一步开发个人贷款业务;从行业分布来看,应加大对朝阳产业的贷款,减少对夕阳产业的贷款。此外,贷款总规模也要适度控制,做到在资产收益上以“质”取胜。适当提高证券类资产比例,因为证券类资产流动性较强,且收益要高于单纯地放贷。

第二,创新中间业务,加强风险防控。中间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中间业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设计出各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此外,还要注意风险的防控,加强法律建设,中间业务的信息也要进行严格披露,加强法律和行业监管。

第三,推行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一方面能够提高银行汇聚资金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丰富银行产品,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第四,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建设。货币市场能够为银行提供期限短、流动性大、风险较小的金融产品;资本市场能够引导资金从供给者流向需求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优化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丰富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  邓思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5.

[2]  陆岷峰,徐阳洋.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7,(3):29-50.

[3]  马卿.浅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J].市场论坛,2010,(2):76-78.

[4]  何青青,陈艺璇,曹前进.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5,(3):50-61.

[5]  许菲.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政策[J].经营管理者,2014,(21):24.

猜你喜欢
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行政处罚制度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