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3-26 01:01宋菊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业女性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宋菊芳

摘 要:职业女性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提高职业女性生活质量与工作能力的重要前提之一。研究基于职业女性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因素,构建职业女性健康状况模型,开发职业女性健康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上海职业女性健康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对职业女性健康状况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社会健康对总体健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结论,可以为我国职业女性提升生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改善社会健康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职业女性;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141-03

广义的职业女性是指在社会中从事某种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女性。狭义的职业女性则指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女性。本文采用狭义的职业女性概念,主要研究在企业单位从事各项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女性人群。如今,更多女性走出家庭,走向职场。然而,要想在事业上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成功,職业女性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工作、家庭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压力加身可能导致职业女性健康受损。因而,研究职业女性健康问题,对职业女性个人、家庭、企业与社会都十分重要。

一、职业女性健康概述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9年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的概念,因此本文将职业女性健康定义为职业女性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均保持健全的状态。也即,职业女性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共同构成的平衡状态。

第一,生理健康。由于同时承担着工作和家务的双重压力,多数职业女性都存在生理健康问题。2017年,《中国职业女性健康状况白皮书》面向中国各大一线城市展开调研。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受访女性只占总数的5%,有20%确认患有疾病,另外有75%处于亚健康状态。胃肠疾病、颈椎病等疾病时常困扰着女性,记忆力下降、睡眠差等九大亚健康状态更成为职业女性的通病。

第二,心理健康。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主要是指职业女性心灵健康、智力健康与道德健康等的动态平衡。然而,目前我国职业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28%职业女性经常处于抑郁、压抑状态;24.4%经常出现焦虑、烦躁症状;42.8%经常感到身心疲劳;18.5%经常出现神经质或紧张情绪。可见,职业女性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不容小觑。

第三,社会健康。社会健康是指由社会性别文化引致的社会支持对职业女性健康动态平衡的影响。性别文化是基于男女两性社会特征、行为和关系而形成的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及其表现。近年来,先进性别文化层出不穷,但性别公正理念的确认并不意味着事实上性别公正的实现。当代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以及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依然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职业女性健康则是该不平等影响的直接外化产物。

二、职业女性健康指标体系开发

根据前述理论框架,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职业女性的综合健康水平。

针对职业女性生理健康,开发了生理健康意识不足C1、生理健康资源难以获取C2、生理健康投资不足C3、工作环境恶劣C4、工作时间不合理C5、工作内容不合理C6、公司有无健康福利C7、家务承担比例过大C8和照养家人比例过大C9共9个指标;心理健康状况由心理健康意识不足C10、心理健康资源难以获取C11、心理健康投资不足C12、职业压力过大C13、家庭职责压力过大C14、职业与家庭角色冲突的压力过大C15、婚姻关系是否满意C16、代际关系是否和谐C17和对自身价值是否认可C18共9个指标来衡量;社会健康则开发了两性同工不同酬C19、两性职业晋升差异C20、消极对待经期、妊娠期、产褥期、更年期女性C21、劳动力市场两性结构不合理C22、家庭权力性别结构不平衡C23、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C24、对职业女性独有气质的要求C25、对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兼顾的期望C26和缺乏对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C27共9个测度。

三、职业女性健康指标权重

本文构建的职业女性健康指标体系,大多是定性指标。为提高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采用AHP法解决定性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

(一)指标权重赋值

AHP法主要通过专家打分,对指标体系中的各关联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判,最后给出相对重要的定量结果。本文在考虑职业女性工作类别、工作年限、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在上海市多家外企人力资源部门选取20位女性代表作为本研究的打分专家。请她们对本文构建的各指标的重要度进行客观评判。这20位专家均来自重点本科大学,专业分布不同,职称涵盖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和部门职员,年龄在32~55岁之间。因此,她们对职业女性健康问题的把握更加透彻和理性,从而保证了本文收集数据的信度与效度。

(二)权重结果与讨论

通过权向量的计算,得出职业女性健康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结合职业女性健康现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从职业女性健康的各组成因素的指标权重来看,生理健康(42.9%)和心理健康(42.9%)在总体健康水平中占有较大比重,而职业女性社会健康因素(14.2%)的比重不大,说明应重点关注职业女性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给予社会健康以重视,倘若职业女性群体缺乏社会健康,总体健康便无从谈起。

2.在职业女性生理健康方面,健康意识不足(26.8%)和健康投资不足(19.6%)对职业女性生理健康影响较大。而健康资源难以获取、公司有无健康福利、家务承担比例过大等因素对其生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小,表明职业女性的生理健康状况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健康意识与健康投资的程度。

3.在心理健康方面,职业压力过大的影响最大(22.9%)。心理健康意识不足(15.6%)、婚姻关系是否满意(14.4%),以及对自身价值是否认可(10.1%)对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也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不仅要考虑职业女性健康意识、自我认同等内部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女性面临的职业压力,婚姻关系等外部条件。

4.在职业女性社会健康方面,两性同工不同酬和两性职业晋升差异对于社会健康的影响同样重要,权重均为20.5%。此外,对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兼顾的期望(16.8%)对社会健康的影响也较重要,说明职业女性社会健康状况可从两性同工同酬、消除晋升差异与科学认识职业女性角色的角度给予改善。

5.利用AHP法计算层次总排序后发现,对职业女性总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前十项因素分别为生理健康意识不足(11.5%)、职业压力过大(9.8%)、生理健康投资不足(8.4%)、工作环境恶劣(8.4%)、心理健康意识不足(6.7%)、婚姻关系是否满意(6.2%)、工作时间不合理(5.6%)、对自身价值是否认可(4.3%)、职业与家庭角色冲突的压力过大(3.6%),基本与上述分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因子中不包括社会健康影响因子,表明社会健康因素对职业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影响相对较小。

四、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表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对职业女性整体健康水平有较重要的影响,社会健康对职业女性总体健康的影响不大,说明社会已具备较友好的职业女性生存环境。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企业需改善职业女性工作环境,降低因恶劣工作环境对职业女性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合理设置工作时间;注重调适职业女性工作压力,为化解职业女性可能面临的职业压力提供建设性发展方案。

第二,对于职业女性承受的職业家庭冲突压力,家庭应调整对职业女性过高的角色期望,科学认识职业女性角色,给予职业女性理解与关怀。而美满的婚姻关系能够有效提升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

第三,职业女性个人应提高生理、心理健康意识,加大自身健康投资,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遵循最佳健康的生活路径,品味优质健康的生活内涵,合理定位自我价值,在职场、家庭、社会等场域中收获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1]  朱楚珠.妇女参与的行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杨燕.职业女性生涯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1.

[3]  韩贺南.性别文化“嵌入性”探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4):8-13.

[4]  付光美.中国女性就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5]  孙亚汝,范晓敏.瑜伽对职业女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177-178.

[6]  梁樱.工作状态对城镇已婚女性精神健康的影响——基于CSS2013的实证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6,(4):100-110.

[7]  林晓兰.都市女性白领的身份危机

猜你喜欢
职业女性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愧疚感损害职业女性健康
职业女性参与健身俱乐部瑜伽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解答时尚鞋履“Q&A”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