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领导人突破成长困境的途径

2019-03-26 01:01李德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李德敏

摘 要:妇女参政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妇女在政治参与领域的实践,但也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女性领导人想要突破成长中的困境,就要做到划清私人空间与公共利益的边界;增强自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开阔心胸,遇事乐观。

关键词:女性领导人;成长困境;突破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144-02

最近,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因“闺蜜门”事件被开除党籍的信息再次在网络上出现。一个主权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一个声称嫁给国家的民选总统,最后居然在一个“江南大妈”手里断送了政治前途。

妇女参政是获取实质政治权力的重要形式,一方面,妇女参政在提升女性的经济、社会、文化、家庭地位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赋予女性权力,增加女性的信心。同时,它也对妇女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朴槿惠“闺蜜门”事件来分析,首先,一个没有任何职位的闺蜜干政确定是不合法的,也是韩国民众所不能容忍的,对于权力问题,就应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利用朴槿惠手中的权力牟利的崔顺实,这也为民主政治的建设敲了警钟。其次,“闺蜜门”事件的出现也和朴槿惠的性格有关,从她父母被暗杀时开始的经历,造成了她性格方面的两面性:极端信任和极端不信任、极端憎恨背叛与极度担心背叛,她不信任自己的幕僚而极度信任崔顺实。但任性治国,闺蜜干政,使她的权威丧失殆尽。最后,多数女性都有闺蜜,应该说闺蜜之间可以无话不聊,但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朴槿惠没有将生活和工作分开,对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没有进行清晰的定位。虽说她被称为“嫁给国家的女人”。然而作为国家领导人或政治领袖,谈的话题都是国家安全,说的也都是国家机密,所以即便是闺中密友,这个界线也要严格画清楚,到最后深陷危机时,因为关系太过密切而无法切割,最终双双重伤。

从朴槿惠的经历来看,在政治舞台上,女性领导人要有所发展和有所作为,较之与男性,女性更加不易,女性领导人在从政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更大,问题更多。

妇女参政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妇女在政治参与领域的实践也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人在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男性比较,女性领导虽然不占绝对优势,但是仍有许多女性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女性在国家政治、经济文明和社会生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女性参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致心理,使她们在处理重要事情、棘手问题时都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推敲和严密思考,力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这种优势用于管理及参政,与男子的果敢、理性互为补充,将更有利于工作想着理想化的状态推进,最终会达到一种完美的结果。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与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人虽然具有具有谦卑温和的性格,但是有些女领导心胸不够开阔,心理素质差,而这可能成为女性领导成长的心理劣势。另外,女性领导人一般较为重感情且富有同情心,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需要坚持原则的事情时,又可能母爱泛滥,就像朴槿惠相信闺蜜一样,不能顺利地通过理性予以控制,做出违背法律原则的事情来。

朴槿惠“闺蜜门”事件给了女性领导人成长和发展有益的启示,也为女性领导领导人突破成长困境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途径。

一、增强自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

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也是领导干部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不能做到自律,就不能服众。

日常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因为缺乏自律意识而在行使權力的时候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地加强自律意识。领导干部只有强化自律、规范自律,同时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在行使权力方面,才会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持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时刻牢记,我们的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以急,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任何时候不凌驾于权力之上,不以权谋私,公私分明。朴槿惠的教训就在于作为堂堂韩国大总统,没有摆正自己作为国家元首的位子,没有考虑到自己手中权力的重要性,最后败在一个没有多少知识、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甚至没有什么姿色的闺蜜崔顺实手里,令人不可思议。所以在她出事之后,韩国民众认为她已经丧失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威和正当性。

所以,女性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时,要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同时也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二、划清私人空间与公共利益的边界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八小时以外”事务的能力。女性领导人应严格划清私人空间与公共利益的边界,做到公与私泾渭分明,不能因私人的举止言行,影响与损害公共利益。有些领导人认为,只要自己当了领导,就可以“大权独揽,我行我素”,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自己的一己之利。女性领导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一定不要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不能把眼睛盯在权力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上,而要看到权力后面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决不以权谋私;不搞个人专断;大脑中也应该经常思考这种问题:权既能成事,也能败事。一定要珍惜手中权力,适当用权,不要被“不近人情”“有权不用,过期无效”这样的言论所左右,不能因小失大。朴槿惠最大的失误也就在于此。具体表现在她在行使权力时,她奉行的是大韩民国的“家天下”家长制观念。

当然,女性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也生活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现实社会关系中,女性领导要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关系。与上级相处,要注意维护好上级领导的权威,不阿臾奉,做到不卑不亢。与同级相处,要相互尊重、支持和配合,同级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不落井下石。与下级相处,要多一些关工作与生活上的关心,少一些批评、指责,为自己和周围的人营造良好宽松的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其次,要处理好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女性比较重视亲情关系,不能今天这个亲戚开口、明天那个亲戚请着办事时,不加考虑,满口答应,结果违背了组织原则,鉴于此,一定要过得了亲情这一关。在用人做事时,不能用人唯情、任人唯亲,不被亲人、亲戚、朋友“拉下水”。朴槿惠的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朴槿惠虽然外表看起来冷冰冰的,既不热情,也不冷酷,即使对她的亲弟弟和妹妹也是这样。然而,在对待崔顺实这个闺蜜时,则与其表面表现得截然相反,把工作和生活完全混为一谈了,最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三、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有能力的领导都很注重在用人方面的知人善任。领导干部的最大智慧是正确识人,准确地讲,认清一个人的品行很重要。我们平时所说的“知人”,就是了解人;所谓“善任”,就是用好人。只有准确把握具体个人的心性、德才,才能把人的智慧、特长与积极性准确地发挥出来,这样就不会看错人、用错人,更不会导致灾祸。

作为单位主要领导者的女性领导人,在用人的时候,要坚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才。既要看他们做出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平时的表现。既要让那些有闯劲的干部有施展身手的大舞台,也要让那些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老黄牛”式干部有发展的机会。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让那些信奉“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之人无用武之地,也让那些能干事、真干事的人受到重用。从处理有难度问题的能力上看见识水平,从对群众的牵挂、关爱看胸怀品质,从对待名利的态度看思想境界和格局。

人的性格不同,做事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善于从全局看问题,有的长处在于做具体细致的工作,有的善于笔耕策划,有的善于人际交往与沟通。耿直公正、“不好说话”者更能坚持原则,思维活跃、见多识广者多善于从全局上分析问题,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工作岗位。汉高祖刘邦总结自己之所以能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肖何;达两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主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被我擒也。”纵观朴槿惠的失误,就在于用错了人,结果自食苦果。

四、开阔心胸,遇事乐观

封建社会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到今形成的对女性对从政的形成的偏见一直存在,许多有才能的女性宁愿当一个在家相夫教子家庭妇女,也不愿凭实力去拼一番天地。而现代社会要求妇女“自尊、自信、自强”。作为一名女性领导干部应积极克服女性自身具有的心胸较为狭隘、不够自信、过于感性而理性不足等心理特点,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之时,要想方设法予以克服解决。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及成败,让自己的胸襟不断开阔起来。

遇事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从容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对不利局势和环境要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控制能力,遇事不害怕,要以勇往直前、顽强拼搏,争取最后的胜利。在家庭与工作之间,能够以工作为重,绝不把家庭生活中的烦恼与不顺心带到工作中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张玮佳.我国妇女参政的问题与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5).

[2]  白海燕.女性领导干部要突出担当修养[J].领导科学,2017,(1).

[3]  田纪伟.役其所长 避其所短 干部选用重在知人善任[J].石油政工研究,2016,(10).

[4]  夏彩云,馬亚梅.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现状及其改善[J].人民论坛,2014,(4).

[5]  胡忠雄.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J].益阳日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