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三点反思

2019-03-27 12:02吴庆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反思新课改

[摘   要]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材使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焕发出蓬勃生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教师要对此进行反思,并找出最好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改;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3-0013-02

不觉间,自2001年推行新课改以来,各省市普通高中已经逐渐进入新课改模式,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材使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焕发出蓬勃生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想就此作三点反思。

一、新课改,想说爱你真不容易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改过程中,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对以下三点的印象尤其深刻:

一是教材编排既多又杂。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编写者恨不得把古今中外所有的内容都编排进教材中去。高一高二需要完成五个必修系列、五个选修系列的学习,再加上每个模块后面都有相应的试卷、作业、讲义和教辅用书等,学生和教师都疲于奔命。而且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的价格虽然不贵,每本只有几元钱,但教辅用书的价格普遍都是几十上百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二是语文教师很忙。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之后,相关部门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转变教师的观念,比如开办各类培训、讲座,同时在教室安装多媒体投影仪等,努力改变普通高中课堂的面貌。但普通高中的学制安排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师排到的课远远多于政史地生等学科的教师。新课改实行之后,很多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感慨:每天都要及时批改上百份作业;每天还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还要参加培训、搞教学研究;有时候备课都没有备好,只能硬上;今天上完了课,来不及反思,就得准备明天的课;还得应付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运动会、艺术节等,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三是撼山易,撼高考难。在普通高中,对新课改的成果进行最终检验的是高考,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再好的课堂如果失去了代表考试成绩的那串阿拉伯数字的支撑,对于家长、教师和学校来说,就失去了意义,家长就会立刻用脚来投票,学校领导也会马上把相关教师拉入谈话名单。由此,普通高中教师也就很难从骨子里生出对新课改的真正认同感,再加上现实中来自各种培训、考试、考核的压力,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新瓶装旧酒”,重新走上应试教学的老路也就可以想见了。

二、合作学习,决不能形式主义

眼下,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公开课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身影。从表面上看,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确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抬头率高了,举手率高了,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仔细琢磨,其中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形式主义痕迹较浓: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而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使得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能“袖手旁观”;有的小组的合作学习,每次只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鸣金收兵;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探讨的问题缺少深度,合作效果很差;等等。

笔者认为,要在普通高中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小组活动必须围绕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展开。只有在学生有了疑问且这个疑问是能够凭借学生讨论解决的情况下,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且是教学重点或难点,而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解决时,才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小组活动必须有章可循。进行小组学习之前,一定要对学生尤其是组长进行相关培训,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究竟应该怎么做,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什么。一般来说,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必须经历4个阶段,即“思、听、说、议”。“思”即学生的独立思考;“听”即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说”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议”即小组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四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三是语文教师不做小组学习的旁观者。学生毕竟是学生,有时只要教师稍微不注意,他们便会走神、开小差。所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不要站在讲台前干自己的事情,而是要深入小组参与讨论,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认知的进程,合作的效果;同时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为稍后的点评积累素材;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调整相关教学内容。

三、谈讲色变,并非语文之福

我们知道传统语文教学重“讲”,但现在很多普通高中语文教师却谈讲色变。走进普通高中语文公开课的课堂,尤其是有领导在的公开课课堂,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不敢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想方设法让学生讲,变着法子让学生分析。于是乎,一些新的怪象就产生了:滥用多媒体,却称之为“用好现代化手段”;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却称之为“凸现主体地位”;缺乏新意的无聊问答,却赞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学生在课堂上泛泛而读,却称之为“自读自语”;教师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却称之为“走向综合”等。教师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

语文新课程不能忽视教师的讲。因为“讲”并不等于“满堂灌”,也并不一定就是“填鸭式”。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而学生正处于心理、思维发展的阶段,在学习中,他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而教师不可能都依靠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时间不允许,实在也没有这个必要。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愤”与“悱”的时候,作为教师却因为怕讲而不“启”不“发”,又如何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那么教师需要怎样讲呢?教师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务必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教学不能走极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改不能排斥教师的讲,要知道,当年孔夫子讲学可是全靠讲啊,不是也带出了七十二贤弟子吗?教师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讲得精当,讲在刀刃上。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情景体验,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泛起美丽的涟漪。

[   參   考   文   献   ]

吴庆来.试论小组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讨论[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23-2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反思新课改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