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分析

2019-03-28 06:49王春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导下肢神经

王春荣

(山东省临沂市康复医院,山东临沂 276023)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属于一种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而引发的高血糖代谢性疾病[1-2],且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大量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尽管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手段,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到位则易导致糖尿病患者产生周围神经病变,进而影响其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和健康恢复速度。因此,为在确保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能够正常传导的基础上降低其血糖水平和进一步优化临床疗效,该文以2016年2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就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进行综合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自愿的前提下,随机选择54例就诊于该院并接受相应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对该次实验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2)存在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者;(3)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重大心血管疾病者;(4)处于妊娠阶段的女性以及不符合该次研究其他相关标准者。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18岁且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者;(2)经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文件),而后根据其就诊序号尾数的奇偶性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性比例为17:10;最高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50.23±10.49)岁;应用胰岛素15例;应用其他降糖药12例。试验组患者的男女性比例为16:11;最高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50.21±10.45)岁;应用胰岛素14例;应用其他降糖药13例。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 (如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以及采取常规降糖护理措施等)而后前者的护理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实施足部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制定足部护理计划:全面评估患者足部相关情况,包括检查其足部皮肤温度、分析肌电图检查结果以及周围血管检查结果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足部护理计划。

足浴:引导患者按照足浴方(桂枝、透骨草、木瓜与伸筋草各50 g;川芎、赤芍、丹参各60 g;黄芪80 g)使用足浴桶进行足浴:将足浴方中药物置入1500 mL清水中煮沸后倒入足浴桶中;熏蒸双腿与双足,待足浴桶内温度降至48℃左右时再进行足浴;1次/d,30~40 min/次。

穴位按摩:采用按、压、揉等方式对患者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多个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嘱咐患者配合护理,吸气时用力按揉,呼气时则放松,直至其出现酸、麻感;2 min/每个穴位。

1.3 观察指标

由该院临床观察小组严格遵照医学相关规定就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相应治疗与区别性护理后的血糖下降情况以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临床相关评判标准客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各项临床不良症状几乎完全消除且睡眠质量良好,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睡眠质量均有所好转,且神经传导速度有所加快,有1项以上≧5 m/s;失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迹象,睡眠质量较差且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3-4])。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整理后录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科学性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运用t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则通过χ2值进行比较,若数据的最终比较结果显示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

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与区别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后,两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由所改善,而试验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且两者在该项数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如下:尺神经为(58.45±4.27)m/s;正中神经为(56.28±2.19)m/s;腓总神经为(45.32±3.17)m/s。后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如下:尺神经为(48.25±4.23)m/s;正中神经为(46.71±2.20)m/s;腓总神经为(39.21±3.16)m/s。

2.2 血糖下降情况

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在血糖下降情况中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其中,参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水平与餐后2 h血糖平均下降水平分别为(2.45±0.31)mmol/L 与(1.61±0.30)mmol/L,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水平与餐后2 h血糖平均下降水平分别为(4.22±1.23)mmol/L 与(2.56±0.43)mmol/L。

2.3 临床疗效

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且两者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显效16例;改善10例;失效1例),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78%(显效10例;改善11例;失效6例)。

3 讨论

医学界通常将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或体征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5])。杨春玲、关蓬等学者经深入性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了会对周围神经产生程度不一的病理性改变之外,还极有可能累及颅神经以及自主神经[6-7]等多个组织部位,进而引发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8]等一系列神经病变现象,加大临床的治疗难度与力度。同时亦有部分临床相关研究专家表示,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稳定其血糖水平和抑制周围神经病变,但却难以从真正意义上改善患者足部的微循环功能[9],容易埋下神经病变不断蔓延的健康风险。而足部护理干预旨在通过为患者量身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足部护理计划,充分发挥中药足浴与穴位按摩[10-11]等措施的护理作用,最大化地改善患者足部微循环功能,进一步有效抑制其周围神经病变和降低其血糖水平。另外,适当性的下肢运动亦有利于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优化足部微循环功能,促使机体各方面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多鼓励患者定时定期进行适当性的足部运动,并嘱咐其家属或监护人予以监督和辅助。在该文研究中,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以及血糖下降情况等临床相关指标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均优于试验组,P<0.05),既与上述结论相符,同时亦充分体现了足部护理干预对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部微循环和降低血糖水平以及优化临床疗效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传导下肢神经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神经”病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