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28 06:49张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护士骨折研究组

张珊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河南南阳 473000)

足部骨折是指在足部距骨、跖骨、跟骨、趾骨等部位所发生的骨折[1]。因足部承担着站立、行走、负担体重等功能,因此是较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手术是足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方式,而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重要前提。因此该院以2016年4月—2018年11月为研究时段,对于足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以探究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44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2例。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确诊的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配合度差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研究组:男42例,女30例,年龄 20~63 岁,平均年龄(35.47±2.05)岁。 右足骨折37例,左足骨折35例。骨折部位:跖骨25例,距骨13例,趾骨20例,跟骨14例。骨折原因:重物砸伤39例,高处坠落伤20例,撞击伤13例。对照组:男44例,女 28 例,年龄 20~65 岁,平均年龄(35.49±2.01)岁。右足骨折39例,左足骨折33例。骨折部位:跖骨26例,距骨11例,趾骨21例,跟骨14例。骨折原因:重物砸伤38例,高处坠落伤19例,撞击伤15例。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安静的休息和治疗环境,术前备皮、完善各项检查、遵医嘱用药,术中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当患者急诊入院后,护士应主动给患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病房环境、主治医生等,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缓解陌生和紧张的心情。骨折患者多因疼痛而变得烦躁、不安,护士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并给患者讲解足部骨折的治疗方案,解答患者的疑惑,增强治疗信心。(2)病情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警惕合并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意识变化、瞳孔、足趾活动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温等。

1.2.2术中护理 双人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麻醉、手术方式,保持手术室温度22℃~24℃,湿度50%~60%,注意术中患者裸露肢体的保暖工作,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1.2.3 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辛辣的食物,必要时可行静脉营养支持,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2)足部护理:术后采用透气性强的支架将患者的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或是以冷疗、药物治疗以减轻肢端水肿。密切观察患者的足趾温度、感觉,并严格控制包扎松紧度,保持适宜,以免影响术肢血运状况。(3)疼痛护理:术后患者肢端疼痛,护士应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性质、程度,可采取镇痛泵镇痛,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1.2.4 功能锻炼 (1)健康宣教:护士给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要点、注意事项和优点,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为患者制订合理、详细的护理计划。(2)局部锻炼:待术后麻醉消退,护士帮患者按摩足背,并教会患者自主完成膝关节伸屈、踝背伸蹬腿等活动。(3)术后3~6周,可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逐渐增加自主活动范围,开展关节锻炼。

1.3 观察指标

(1)采取Marylandl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①痊愈:骨折端无疼痛感,行走正常不受影响,可正常工作;②显效:骨折端稍有疼痛,基本可正常行走,可正常工作;③有效:患者行走时明显疼痛,足底缺损,骨折端畸形复杂;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延迟、关节僵直。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将144例足部骨折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并发症发生情况、总有效率采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 72例,痊愈 20例(27.78%),显效 35例(48.61%),有效 15例(20.83%),无效 2例(2.78%),总有效率为97.22%(70/72);对照组72例,痊愈14例(19.44%),显效 30例(41.67%)有效 18例(25.00%),无效 10 例(13.89%),总有效率为 86.11%(62/72),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818,P=0.016)。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73例,切口感染3例(4.17%),肺部感染2例(2.78%),骨折愈合延迟0例(0.00%),关节僵直0例(0.00%),并发症发生率为 6.95%(5/72);对照组 72例,切口感染 5例(6.94%),肺部感染 4例(5.56%),骨折愈合延迟 2例(2.78%),关节僵直 3例(4.17%),并发症发生率为19.45%(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27)。

3 讨论

足部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因足部骨骼造成到巨大的暴力所致[3]。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影响足部、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等。手术是治疗足部骨折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和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有着密切关联[4]。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性、综合的护理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旨在为患者提供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折患者多疼痛剧烈,患者可躁动、不安,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可造成生命体征波动,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可使患者的配合度下降,甚至会抗拒治疗,缺乏治疗的信心[5]。故应该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可安抚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消除负面情绪,更积极地应对疾病和手术,也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沟通,增进护患信任[6]。据学者报道对于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的营养需求显著高于正常人群[7]。因此术后护士应加强饮食护理,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以促进术后骨折的愈合。术后加强足部护理,抬高患肢,可促进淋巴液和静脉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和疼痛感,且可改善肢端血压状况[8]。疼痛属于影响术后患者恢复的一个原因,可造成患者主观上的痛苦,也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使骨折愈合延迟,故术后护士应加强疼痛护理,有效镇痛,增强患者的生理、心理舒适。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原则。护士应为患者制订合理、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加强健康宣教,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功能锻炼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促进恢复。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关节活动幅度,避免下肢静脉血栓、足部畸形、关节畸形等。不过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70/72),对照组为86.11%(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5%(5/72),对照组为19.45%(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足部骨折患者中,有助于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护士骨折研究组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