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实现路径

2019-03-28 11:16张谷天李焕芹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文化

张谷天 李焕芹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大众文化的风向标的电影更是直接体现了四十年来中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国电影的类型与题材等多个方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社会主义新时代电影人将在多方面继续努力,推进电影产业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66-03

一、40年中国系列电影文化形态或格局概貌

(一)系列电影的电影观念剧烈变革。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各地的私营电影制片厂组建、改组成为长春、北京、上海三大国营制片厂。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克服了困难的客观条件,拍摄出了《白毛女》《南征北战》《董存瑞》等一系列优秀影片。随着“文革”的到来,我国电影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波及。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对文化创作的粗暴、简单批判,给我国的电影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建国前的电影胶片被毁坏殆尽;不计其数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优秀导演受到审查,甚至迫害致残、致死;北京电影学院被迫停止办学;“文革”开始的六年,中国未拍摄一部故事片。“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出山组织工作。中国电影事业也重新步入正轨。党中央决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在电影上表现为市场化,意识形态淡化。中国电影不再集中反映阶级斗争;电影创作不再因受严格審查而畏手畏脚;更为大胆、创新的镜头语言,体现了“文革”后,中国电影人希望通过电影体现对扭曲人性的批判;对落后传统文化的批判。《城南旧事》《黄土地》《活着》等电影就是这一代导演的代表作。

(二)电影和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第六代导演也抛弃了过去电影人不曾放弃的大集体概念:民族、国家不再是叙事的中心,个人的迷茫、对未知的不安这些在曾经电影中无法触及的禁区被渐渐展现出来,更多的电影导演打上了个人色彩。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圈,无疑是属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大腕》《没完没了》等一系列“冯氏喜剧”无疑给稍显沉闷的中国电影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百姓文化、世俗文化、北京文化的互相结合,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在电影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导演更加愿意拍出具有强烈个人烙印的电影,也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是中国“贺岁档”的开端,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商业模式。

21世纪后,中国电影又有了新的现象。中国电影制作也向好莱坞学习:“大投资”“大制作”“大牌演员”的“大片”模式开始盛行起来。《英雄》便是“大片”模式的开路先锋,它也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迈向产业化、国际化。如今,电影市场随着文化开放越来越多元化。小成本电影仍有着巨大的市场,宁浩拍摄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也让他获得了人气、口碑的双丰收。《后会无期》及《人在囧途》系列、《心花路放》等公路片,《暴裂无声》《心迷宫》等悬疑片证明了中国的观众可以接受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沈腾及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票房证明,脍炙人口的喜剧片仍是票房的主力。最令人可喜的是《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频频打破票房记录,主旋律电影配合上国际化、商业化的制作,是可以被我国年轻人接受的,这也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高度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购买力的发展,电影的周边产业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知名的比如环球影城、各种电影周边的模型人偶。《大圣归来》推出的人偶算是打开了中国电影衍生产品的大门。

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系列电影的发展历程

(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系列电影诞生之初。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电影受“文革”影响较大,尚处于恢复初期,电影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此时我国的系列电影多为香港片,大多数为鬼片、僵尸片等小制作电影。

(二)改革开放中期电影跨步发展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香港的经济不断受到内地的带动,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电影制作上,加上井喷出成龙、刘德华、周星驰、徐克、王晶等一批天才演员、导演。大量优秀的香港系列电影如《警察故事》系列、《黄飞鸿》系列、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电影,都在香港、内地大获成功。成功的香港系列电影,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偏喜剧风,内容轻松的同时内容环环相扣。冯小刚抓住这一特点,打造了“冯氏喜剧电影”这一金字招牌。内地动作巨星少,就选择脍炙人口的小市民做电影的主线。没有优秀的制作,就用一个个紧凑的故事与笑点加强节奏感。可以说冯小刚通过一系列带有自己浓厚烙印的冯氏喜剧,开创了内地系列电影的先河。

(三)新世纪系列电影稳步前进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大银幕前观看电影。也让中国电影业有继续发展的动力。受制于经济发展和人才断档,香港的系列电影逐渐萎靡,而大陆电影在资本的运作下,蓬勃成长。宁浩的《疯狂》系列证明了只要内容精彩,小制作一样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紧紧抓住了“粉丝”经济,通过郭敬明自己创作的IP,在“粉丝”中赚得盆满钵满;《人在囧途》系列则体现了徐峥的喜剧天赋,表明了中国喜剧电影不会因系列电影而灵感枯竭;《硬汉》系列,通过刘烨的精彩表演,证明了中国动作系列电影是有票房的;《叶问》系列证明了香港动作系列电影是有回到巅峰的实力的;《战狼》系列电影刷新了中国电影历史票房,说明在国际化、产业化的电影制作下,主旋律电影具有巨大的票房潜力与号召力。

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系列电影的影响力

(一)系列电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相比其他电影,系列电影由于其较长的跨度,更能对一代人在文化上产生影响。上个世纪90年代,成龙、李连杰主演的系列电影,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来我们的传统武术,不是单调的“耍把式”,原来也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无数孩子在香港系列动作电影的影响下走上了习武之路,其中不乏走上动作电影道路的年轻电影人。而在国际上,成龙、李连杰登陆好莱坞。虽票房不佳,但让更多外国人在李小龙后重新认识了中国武术。电影中出现的其他传统文化,如福字、中国结等也深深吸引了外国人的兴趣。中国电影人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系列电影对电影企业的影响。早期我国的长春、北京、上海、八一等国营制片厂,在计划经济内,拍摄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作品。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老牌的国营制片厂渐渐跟不上节奏。它们难以摸准市场风向;资金相较与民间资本受制较大;有部分部门难以获得维持相关运营的利润,而内部冗员过多。而随着老牌国营电影企业的逐渐落幕,华谊、万达、博纳、光线等民营电影企业逐渐统治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他们凭借资本独到的眼光投资的《前任攻略》系列、《唐人街探案》等系列电影也让他们收益颇丰。而除了这些大的电影企业,很多体量较小的电影企业也通过一二部系列电影站稳了脚跟,比如登峰国际的《战狼》系列。这也体现了在高度资本化的国内电影市场,民间资本控制的电影企业更具有市场洞察力,也更能适应市场导向,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系列电影对电影市场的影响。相较于普通电影,系列电影由于其较长的放映周期,更能对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凭借着《李连杰》系列电影和成龙的武打系列电影,一阵“功夫风”刮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电影,冯小刚的“冯氏喜剧”则给祖国人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喜剧烙印。相比欧美电影市场的风向不定,中国电影市场更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当几年内同一题材的电影扎堆出现时,观众即使原本对该类题材不感兴趣,也会被舆论吸引,贡献票房。这也就保证了系列电影稳定的票房。反过来,几部优秀的系列电影,也能对中国的电影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人在囧途》系列引领了公路片的风潮,《小时代》系列又带动一批“小妞电影”出现。可以说资本拍摄的系列电影不但抓住了当时的时代风潮,大获丰收,其口碑又对市场起到了导向作用,引导投资。

四、中国系列电影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与有效实现路径

(一)加强系列电影的艺术性。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市场化制作已经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民间资本的运作,步入国际一流水平。但我国电影的艺术性有所欠缺。受到市场追捧的,百姓欢迎的电影,多为脍炙人口的电影,或多或少缺乏一些艺术性。相较21世纪初,我国电影的艺术性已有了提高,大量小成本的艺术片、纪录片虽不能登上大银幕与商业片一争高下,但随着我国小银幕数量的增长,排片也在逐渐增多。虽然艺术片、纪录片数量增加了,但商业片终究还需要些艺术性。近些年来,商业片一直在追寻高利润的路线。由于观众审美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只有拍一些通俗易懂的电影才能取得票房的丰收。但艺术性一直得不到体现,又会导致观众的审美水平得不到提高,资本的趋利性会导致死循环的发生。相比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系列电影艺术性是有所下降的。除了受到资本的影响外,导演水平也有着明显的差距。李安、吴宇森、张艺谋、徐克、姜文等导演执导的电影,不仅在叙事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整表现出来,还都有着各自的艺术追求。如,李安善于利用景深长镜头和意境的营造;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中,总要穿插着白鸽、教堂的反差;张艺谋极致化的色彩风格和仪式化的视听语言风格,等等。要求资本做到为了放弃部分利润而提高艺术性有些困难,这就要求年轻导演们,不单单重视叙事方法,还要多在镜头语言上下功夫,追求有个人风格的镜头美学。

(二)发扬系列电影的主旋律。20世纪末、21世纪初,主旋律电影仿佛一夜蒸发般消失。这导致某些电影人,甚至观众认为主旋律电影会退出电影舞台。但《大业》系列、《战狼》系列狠狠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主旋律电影从未退出我国的电影市场。只是在现在充满资本的电影市场,想要从一众商业电影中脱颖而出,主旋律电影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商业化的制作方法加上优秀的叙事,以及视觉冲击力,观众是十分愿意去电影院观看的。《战狼》系列、《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的大卖,证明了主旋律电影从来都不会过时。

(三)发展系列电影的娱乐性。如今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做什么,只要有娱乐性,就不会有太差的成绩。与其批判这个时代,不如深探其原因。学业压力大、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人们需要一个压力出口,而电影正有能力当这个出口。系列电影与普通电影相比,想要部部获得成功本就困难,所以才要紧紧抓住娱乐性,在娱乐性上下功夫。同时还要适当提高艺术性,拍出既符合大眾口味又有艺术追求的系列电影。

(四)深挖系列电影的话题性。话题性,是电影票房能否大卖的又一重要指标。老百姓更愿意看到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反映的药价高、看病难问题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票房口碑双丰收也就不足为奇了。系列电影要有话题性更是不易,过往的系列电影往往也因缺少话题性而票房不佳。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要深抓话题性,将系列电影也打造得引人入胜。

五、结语

相比较普通电影,系列电影由于话题性、剧情连贯性等先天劣势,获得成功的难度更大。但成功地制作一整部系列电影,创造一个IP带来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普通电影难以估量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数代电影人攻坚克难,拍摄的既获得票房的肯定,又宣扬主旋律的系列电影不计其数。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更要发扬艰苦奋斗及创新的精神,接过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光荣旗帜,让中国系列电影不仅重新获得国内观众的肯定,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肯定。不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向世界重新证明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圈中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新一代中国电影人也可以制作出受众广泛、充满艺术性、优秀的系列电影。

参考文献:

[1]于丽,靳丽娜.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的界定及分类[J].电影评介,2018,(05):1-4.

[2]陈旭光.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美学重构与文化流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05):11-19+133.

[3]翟羽佳.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J].文化学刊,2018,(09):134-136.

[4]孙生杰.论中国电视电影在当下影视市场中的创作现状与趋势[D].山东艺术学院,2017.

[5]李寒芳,吴东月,高强.基于用户聚类和项目分类的电影推荐系统构建[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7,33(03):45-48.

[6]刘晓艺.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7]李佩遥.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与科学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8,(26):58.

[8]姜艳.论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发展与研究现状[J].电视指南,2017,(19):24.

[9]姜庆丽.中国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发展流变[J].电影新作,2017,(02):29-35.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创新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