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援产品人性化的研究

2019-03-28 11:16姜佳晨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性化产品

姜佳晨

【摘 要】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人们除了追求物质基础以外,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感受,这也让设计不断加入“人”的元素,“以人为本”,做人性化的设计。特别是在人们感受到危险和绝望的时候,更需要一个可以抚慰心灵的救援产品,让求生者从产品中感受到一丝丝的温暖,提高救援几率。

【关键词】水上救援;产品;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05-0120-02

水,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与人类息息相关。当我们享受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时,不能忘记水带来的还有灾难,例如洪灾和溺水等等,这样的话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水上救援产品。社会在进步,人的需求也在提高,20世纪的人们在追求良好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在追寻美好的精神享受。如果水上救援产品单单只是为了救援而设计那么必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本文将对水上救援产品与产品人性化之间的关系作出详细阐述,并提出未来水上救援产品的发展方向。

一、水上救援的现状

水上救援是人类文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为人们在水上发生意外事件而做出的补救措施,它被分为静水救援和海浪救援。早在公元前63年,意大利组建了历史上第一只水上救援队,之后欧洲人也在不断地与水打交道,这也导致了水上事故发生的频率逐年在增加,因此欧洲各国便不断展开对水上救生的研究,先后组建救援队。国际救生协会也在1993年2月23日在比利时宣布成立。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物质基础的不断雄厚和对精神感官上的不断追求。人们对游泳、水上出行这些方面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水上事故的概率也随之不断提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全球每年有37.2万人死于溺水,而在我们国家这样的问题更严重。我国一到四岁儿童因溺水死亡的就占100,000分之34.2,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中小学生中平均每天约有40多人因溺水死亡,而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总人数的68.2%。中国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零岁至14岁的占56.58%。而且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全国溺水死亡总人数为11.7万人。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水是我们生命的良药,也可能是生命的毒药。

二、水上救援产品的发展以及历史进程

(一)古代的水上救援产品

在古代,人们的水上救援产品很少,一直沿用至今的就是当今为世人所知的救生圈了。古时候,其实不叫救生圈,叫做“匏”,也被称之为“腰鼓”。最初救生圈很简陋,古人发现干枯的葫芦落在水中竟然能浮起来,得到了启发,就想用这个来过河,《事物纪原》云:“燧人以匏济水。”即燧人氏借助“匏”来游渡江河。《诗经·北卜风·匏有苦叶》云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出现的干葫芦即是原始救生圈的雏形了。而到了宋代,救生圈的造型有了极大的改进,据《宋稗类钞》中记载,已经出现了环形的“浮环”,这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二)现代的水上救援产品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中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都代表着科技在进步,也代表着工业产品的不断发展。现代的水上救援产品在吸取工业革命技术的精华时,也在不断更新,由之前单一的救生圈发展到比较系统化的一些产品上,甚至运用上了大型机械化设备,例如水上飞机的急救设备,一般是由浮游装备、通信设备和信号装置等组成。

浮游装备:主要包括救生艇、救生衣和防水防寒服。救生艇是一种充气式的橡胶皮艇,可以装载4-7人左右。橡胶皮艇的气艇充完气以后,在水上产生浮力,这样就不会下沉。不用时,救生艇可以折叠起来、包装在专用包里,急用时,打开专用包,救生艇可自动充气。而救生衣和防水防寒服是机上人员在离开飞机时穿在身上的救生装备。防寒飞行服在零度的水温中都可保障人员不致于冻坏。防水服一旦和水接触后,表面马上形成一层防水层,保证机上人员落水后,不被海水浸湿。

通信设备:一台小型的收发报话机,这种小型收发报话机被海水浸湿后,并不会被损坏,而且通话距离为100公里,非常实用。

信号器材:可分为目视信号器材、音响信号器材和信号旗等。目视信号器材有白天用的反光镜、海水染色剂、烟雾等,夜间用的有火光、闪光灯、白炽灯、闪光弹、曳光弹、信号弹等。音响信号器材有射击用的手枪、哨子、警报器、喊话筒等。信号旗分为红、绿、白三面。机上人员用这些器材表示各种信号和请求援救。

溺水自动救援手环:一种微型便携式水上救生设备。由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构成,当你出现溺水时,只需拉动手上的拉环,手环便会瞬间充满气体,使你免受溺水的死亡威胁。

而这些,仅仅只是当今水上救援产品的一部分,是一个总的概述,但无外乎是为了更加有效率地救人,说到头这些产品也只是一个冰冷的东西而已,虽说这一类产品已经在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但是它们并没有考虑到受害者(即溺水者)的心理状态。

三、水上救援产品的人性化

(一)什么是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了。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单单只是追求简单的功能性满足的产品,更多的是舒适性、实用性、美观性、情感性、自然性以及文化性等各方面的需求。人的需求逐渐会从生理需求上升到心理需求。虽说人的心理需求不一定都会通过一系列产品设计来得到满足,但是一个良好的且真实存在的产品,它对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那么好的产品就必须可以让人与自然结合起来。人的各种需求都是由社会和自然相互碰撞所产生的,人性化设计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它并非是以单纯简单的以人的本质基础属性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性出发,以人的需求为本。说到底人性化设计就是一种价值取向,它需要每位设计师去执行,让简简单单的产品发挥作用,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它的表面,而是可以造成更加长远的影响。

(二)为什么水上救援产品更加需要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一个近在眼前却也远在天边的东西,想要把人性化设计做好需要不止一代人的努力,但是有一方面的产品却更加迫切需要人性化设计。都说生命是无价的,那么和生命息息相关的就是救援产品,而占比最重的就是水上救援产品,根据之前数据的统计,每年因为溺水死亡的人数让人痛心,那如果我們把这方面的产品做好是不是就能挽救更多无辜的人呢?

我们在溺水时,单纯的产品只是辅助我们去救援或者求生,可是它们是不是帮助我们的同时也在照顾我们的身体或者心灵呢?

大家都知道“黄金72小时”是地震救灾的黄金救援时间,可是水上救援的黄金时间呢?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低温水中的生存极限有以下数据:穿着常服并保持静止,在海水中的存活时间为:0℃以下海水,只能耐受几分钟;1℃海水,7 分钟;2℃海水,15 分钟;2.5℃海水,30 分钟;5℃海水,60 分钟;10℃海水,3 小时;10 ~ 15℃,少于 6 小时;15 ~ 20℃,少于 12 小时;超过 20℃,就要根据疲劳程度以及心理上的压力来看,而能在 0℃~ 4℃冰水混合物中坚持 30 分钟的人是屈指可数的。原因是人体温度一般不低于 35℃,长期处于低于这一温度的水中,人体细胞就会受不了然后出现紊乱,血液也会开始流动不畅,进而造成缺氧的情况,这样的话人会进入昏迷状态,就会增加危险系数。而在历史上重大的海难事故中,泰坦尼克号几千人同时落入海水中,当时海水中有许多浮冰再加上夜晚水温非常低,大部分人在 10 分钟内被冻死。而当人在河流或者其他水域中溺水时,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过口、鼻进入溺水者的肺部,进而会造成呼吸道阻塞、缺氧和昏迷直至死亡。并且这个过程发展会十分迅速,通常在4 ~ 6分钟就会导致死亡,而大脑缺氧10分钟就会死亡,所以对溺水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但是以上数据只是考虑了人身体上的状况,我们还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是强大无比,但也可以脆弱得像纸一样。在我国举国悲痛的汶川地震中,我们在不断祈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很多强大的身影。一位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给孩子撑起碎石,让孩子活了下来,但是一位弱小的母亲为什么能迸发如此强大的力量去支撑沉重的钢筋水泥呢?是信念!是一位母亲迸发出来的母性的力量支撑着万吨重物;一位60岁高龄的老太太,在地震发生196小时后被人救出,每天仅靠露水为生。老人在被房屋压倒后坚持了这么久都没有放弃,这是信念的力量。那么我想说,人在危难的时候,在经历了恐慌的情绪后就会马上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如果这个时候救援产品能起到点醒作用,给予人们一种活下去的信念是不是能大大地提高生存率。而且现在的救援产品只是为了救援而救援,它们在帮助人们的时候是不是保护好了受害人的身体,是否避免了二次伤害呢?是否在救援时起到了负面作用给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损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要把好的水上救援产品设计出来,需要考虑清楚人的心理状况,让人唤起身体里的潜在能量,让那些痛心的事件不再发生。

四、智能化时代下的人性化水上救援产品

21世纪的今天,人们不断提倡智能,智能化给人无限的可能,如果这些智能产品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我们现在的水上救援产品上,那么这将是一种飞跃。首先,智能产品可以代替人工,可以做到比人更加精准的计算。假设海滩上放置一个智能水上救援产品,一旦发生意外,机器快速运转并实施救援,机器的效率比人工的效率大很多,这样是不是比通常的救援更能帮助人们,尽量减少对人的伤害呢;如果发生海难,茫茫大海会让一个人绝望,那么是否多数人在一起互帮互助比一个人绝望地等待要好很多;再假设一个可以套住全身并产生热量的救生装置是不是比通常的救生圈加救生衣来得更加实在。这些例子无外乎是在帮助人们救生的基础上再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当然这些只是个人见解肯定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但是我希望的还是在利用当代科技力量的同时能够在救援事业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发展,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带入到水上救援产品中。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水上救援产品已经有些设计在朝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力度并不是很大。人本身是对水有恐惧感的,这方面的产品必须要做好,因为水上救援产品服务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值得被尊重,也值得被重视,只要不断发现问题,把这类产品的安全性做到极致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人最基本的人性,那么我相信未来的溺水事件将大大减少,构建一个美好的水上世界。

参考文献:

[1]蔡玉硕.关于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5.

[2]李锐军.人的需要—论人性化设计[J].南平师专学报,2006.

[3]黄敏东.论海上遇险黄金救援时间[J].世界海运-海运安全,2014.11.

猜你喜欢
人性化产品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人性化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浅谈人性化设计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