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小学教育发展与技术哲学关系初探

2019-03-28 11:16李欣何杰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教师

李欣 何杰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给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形成我国现代乡村教育“范式”,这不仅是乡村教育发展理论的需要,同样也是实践乡村教育内涵所必须的。进一步从技术哲学视角反思我国乡村教育经验和价值,孕育和培养符合我国乡村教育核心素养的接班人,以期提高我国乡村教育质量和模式。

【关键词】乡村教育;技术哲学;乡村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157-02

兴办学校是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的一个重要标志。[1]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在不断的批判和质疑声中前行。即使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但其发展过程依然问题诸多。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是教育理念不够充分,还是教育实践做得不足。技术的蓬勃发展能否为乡村教育打开一条“路”,这条路如何前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乡村教育与技术哲学的发展

(一)技术。技术,就教育研究领域狭义的理解,它指的就是软、硬件设备作用于实体上相关的“物化”技术;这就往往导致忽视教育本身应该关注的诸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等与思辨相关联的“智化”。虽然技术的发展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与物化技术、智化技术、社会技术以及个人技术是相互统一、相互和谐的关系。

(二)乡村教育中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是从哲学高度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研究技术本质、技术价值、技术与社会以及技术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学问,是指导人类技术实践、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工具性科学技术。”[2]乡村教育中的技术发展不仅需要把握技术与人、技术与环境的关系,还要重视手段的实施,尤其是乡村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不但关乎教育的基础,也关乎学生的发展的基础。技术既要重视物化也要重视智化;随着技术注入乡村小学教育中,使得其发展更加具有活力,这些都离不开人、环境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只有认清教育过程中的技术内涵,才能自然而然发挥教育技术的能量。

(三)技术哲学与乡村小学教师发展。以科学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构建出整体性人类教育环境,尤其是乡村小学教育过程中对相关教育技术的哲学反思已经悄然成为现代教育要求。从技术哲学视角思考我国乡村小学教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类文明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文字、火药,还是造纸术等发明,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因此,人类的文明传承同样也关系到技术的发展,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在不断缩小其自身体积和重量的大小。简单、快捷和便携性大大增强,进而将人类文明远距离传播变成一种可能加以实施。

第二,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缔造者,将其本身融入技术的智能化和物质化,拥有其属性,把强大的“技术性”实践化。有助于乡村教育健康、成熟的发展。

第三,技术作为师生关系的纽带,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而且还强化师生之间的认识。在乡村教育教学中,资源的丰富可以加速乡土教育的发展,技术作为其动力源,不断推动着教师与技术、学习之间的融合。

第四,乡村教师发展依赖于技术,尤其是技术哲学的思想原理,一方面深化其教学基础;另一方面又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方式。

二、乡村小学教育与技术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教师发展是一项围绕教师群体、教师工作和教师成长系统而又长远的工程。乡村教师在其专业和自身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长期阻碍了我国乡村教育和教师的发展。

乡村教育、教育技术和教育哲学价值认识不清。乡村教师由于所属地区比较不发达,教育资源相较发达地区落后,这不但体现在教学课堂中,也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中,一方面教育技术在乡村教育过程应用价值认识不清。教育技术作是以应用于教育过程中综合促进教育发展的一种手段,不仅在技术上提供支持,还在变革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内容。同时,将教育技术视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手段充分拓展各式各样学习资源,启迪学生学习兴趣,扩宽教育教育空间,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联系,这种强大支持能够为乡村小学教育带来新的气息,为最终达到提高乡村教育质的要求提供充足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教育技术在乡村教育过程中的负价值。究其原因在于乡村教师没有深刻了解技术的内在价值,模糊不清的过多使用教育技术,往往陷入教育教学模式化境地。这就迫使教师和学生在技术使用中不断花费精力来使用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环境,不但精力上付出很多,而且在体力增加了负担。这不仅违背了教育使用技术的初中,更违背了教育自由性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初衷。

乡村小学教育反思教育技术不足。海德格尔曾经对技术本质进行过深入分析,他认为,技术时代的来临,人类不是去控制技术而是被技术控制,技术将人束缚在一个框架体制内,丧失了自主行动意识,不断的在技术统治和技术支配情境下行动,人被技术所异化。在乡村小学教育中,教师即是研究者也是教育者,除了自身专业水平发展以外,教师还要去认识学生、研究教材和反思教育活动。当这种反思的关系通过技术产生时,反思的尺度就会异化教师的思维,一方面通过技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反思,找到乡村教育不足,认清现实的差距,进而改变乡村教育风格。现实中,乡村教师人员不足,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可支配的时间较少,难以静心反思技术教育,进而导致乡村教育对技术反思性较差。

乡村小学教育与教育哲学发展观差异。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乡村小学教育技术哲学观是关键因素,第一,因为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设计相关技术发展的程度,也涉及到教育技术大环境与乡村教育发展环境的关系上。第二,教育哲学思想对乡村小学教育发展观有多大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必须扎根乡村教育实践过程中,诸如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教师學生观等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教育技术哲学还应与拓展乡村教育发展观及思考其本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乡村教育和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乡村教育发展观主要是培养乡村学生基础性知识,想通过知识力量改变其生活结构,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技术辅助手段的实施。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技术和环境的结合以及哲学思想的融合和适应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技术哲学观的注入,乡村教育骤然有了新活力和生机。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同样技术也需要在乡村教育环境用应用,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一定技术环境中支配技术,反过来,教育技术也植入乡村教育领域。乡村教育发展观要自然而然的融入教育技术中,体会技术哲学所带来的“经验转向”,考虑文化、环境、价值范畴。

三、乡村小学教育与教育技术哲学发展的策略

(一)切实提高技术哲学在乡村小学教育的认识。由于乡村小学经费问题的原因,不可能像城市重点小学那样聘请教授开座谈会,但是可以借鉴视观看视频等措施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技术哲学思想。或者选择优秀教师去国内好一些学校学习有关教育技术知识,培养后回到乡村小学进行技术哲学的传播。这样有助于激励教师学习兴趣;乡村教育就可以通过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传、帮、带”来培养具有优秀的乡村青年教师,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加强他们教育技术哲学思想的建设。

(二)加强乡村教育技术哲学思想的培养和建设。如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让乡村教师参加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心理学和教育哲学有关课程的培训学习。在专门的老师带领下,实践教育技术哲学思想并结合自身情况开设符合乡村教育发展公开课,这样加深乡村教师对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教育哲学和教育技术哲学科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让他们意识到这种思想会对乡村教育发展有帮助,以适应当地乡村教育发展要求。不仅增长了知识也进行了思想升级。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学科背景、学习策略不尽相同,我们要针对差异性展开教育技术哲学学科培养以及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技术思想观体系。在技术哲学看来,乡村教育信息技术时代到来也是技术和教育的一次深度交流,乡村教师不但要扎根乡土气息的学科特色,同样也要掌握一定量的技术知识、调研能力和教育教学相关能力,只有这样,我国乡村教师技术哲学建设才能完善,才能体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想学教育。

(三)乡村教育方式技术反思。首先,树立我国乡村小学教师正确的技术态度和职业态度。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乡村教育是构建这一社会的基础力量,肩负民主复兴和教育希望,其责任重大;从中观而言,我国乡村小学教育承担地方教育发展的重任,不但体现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体现在地方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就微观而言,我国乡村小学教育是一项高尚而伟大的职业。在乡村教育活动中体会到以人为师,以人为友的快乐感,同样,也要体会到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荣辱使命感。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发现,才能使我们乡村教师有一个长足发展,急于一时的利益会侵蚀乡村教师的心灵和思想。只有静下心来发展自身,提高思想,在利用技术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我国乡村教育教学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乡村教师培养课程的设置,不仅要传授如何成为一名教师所具备的知识,也要重点培养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技术能力。二是乡村教师哲学思想的培养,实用知识和思辨知识相互结合,才能确保我国乡村教师长远发展。

最后,我国乡村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一环。技术的认识、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使用都应该进行反思,教师给予学生反思空间,学校给予教师反思空间,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反思。技术哲学一般认为:技术分担着一定的社会价值,我国乡村教育也承载着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价值。因此,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技术、技术哲学三者应该是相互统一的。

參考文献:

[1]王爱萍.权力的文化网络: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读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8-132.

[2]耿强.开放大学的建设刍议—从技术哲学维度[J].人民论坛,2013,(02):198.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乡村教师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