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射雕英雄传》武功招式的研究

2019-03-28 11:16程功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

程功

【摘 要】随着中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将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英译成为翻译界的一大关注点。然而,由于中外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此类文学作品时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本文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框架,探讨文学作品射雕英雄传中武功招式的英译。从两个方面探究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在武功招式英译中的应用。在语义翻译层面的应用和在交际翻译层面的应用。分析得出结论: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武功招式的英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指导。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武功招式;语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223-02

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誉为“成年人的童话”,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里拥有大量的读者。《射雕英雄传》可谓是众多武侠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该书情节丰满篇幅很长,是由瑞典学者安娜花了六年时间来完成《射雕英雄传》一书的翻译工作。其中,武功招式在武侠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安娜对于招式有着如下解释:“招式”是武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名称一般都是一种使用者形象的描述,或者是一种可以想象的、通俗的概念。

一、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曾说“语义翻译”试图在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和寓意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传达原著所要表达的意义,力求译文的翻译接近原文所要想表达的形式,在结构和选词安排上尽可能的贴近原文;‘交际翻译想对译文的读者产生一种效果,这种效果要尽量使其与原文读者的效果保持一致,并要求译者在重新组织语言结构的前提下,让译文理解起来更加的流畅;交际翻译注重接受者的理解与感受,试图达到信息传达的效果”。

“语义翻译”是为了力求保证原著语义及结构的过程,在保证保持原作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语义翻译首先必须忠实于原作者以及原文,注意传达原文所要表述的含义,译作应在译语的句法及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贴切的再现原作的上下文含义和准确的传达原文语境意义.

“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向讀者传达信息,让读者去理解,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以及表达效果的功能;“交际翻译”注重读者的反应和理解,译作所要传达的含义应尽可能接近原作,强调原文的至关重要性,并且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其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保持一致,创作的目的是让读者去领会。

通过对两种翻译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纽马克指出了要对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语篇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同一篇著作中,有时译者需要“交际翻译”或“语义翻译”相结合,有时只需要采用两者中的一种,“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纽马克着重强调“语义翻译”是艺术,而“交际翻译”是技术,因此译者在对翻译武侠小说这类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必须把“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翻译,翻译中不可着重强调其中的一面,要把两者相结合起来,这对武侠小说这类题材的翻译至关重要。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射雕英雄传》武功招式英译本中的体现

(一)“同归剑法”的翻译。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具有显著地特点,要让西方读者读懂并且领会其中的含义并非易事。“同归剑法”见于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武功,为全真七子所创。全套剑法只攻不守,招招猛攻敌人要害,力求与敌人同归于尽,故得此名。这剑法取的是同归于尽之意,直译应为“Homing Sword Method”,而安娜的译文恰到好处为“the Sword of Mutual Demise”。深刻的再现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方法,与原文对其读者所产生尽可能接近的效果。“同归剑法”中“同归”二字译的恰到好处,给读者带来深远持久的联想。查阅很多的权威词典“同”的译语都是“in common, together, jointly”或者是音译“Tong”,但安娜译成“Mutual”,意指“相互,彼此,共同”,恰恰符合同归于尽之意。“归”的译语都是“return, belong, go back to”,而安娜译为“Demise”,意指“死亡,终止”,也符合此招式的精髓。单看英文的话这两个翻译并看不出来过分突兀之处,但是以中文作为母语的读者来说,我们经常都会不由自主的把原文放在第一位将英文又快速的在脑海中译回中文,并且用中文的文化体系又重新理解这个译文。这样的翻译能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原意,取得交际的效果。

(二)“九阴白骨爪”的翻译。“九阴白骨爪”是《射雕英雄传》中最著名的武功招式之一,“九阴白骨爪”源于《九阴真经》的下卷武功,铜尸陈玄风和铁尸梅超风夫妇根据《九阴真经》下半部练就的狠毒武功,用十指摧骨破骨,凶狠无比。在《九阴真经》中此招叫作“九阴神爪”,使用此功时“五指发劲,无坚不破,十分凶狠。”梅、陈二人由于没有学习到《九阴真经》上半部内功修习的心法。但凭自己的理解,妄自揣摩,不知“摧敌首脑”是攻敌人要害的意思,以为是用五指去插入敌人的头颅,又以为练功时必须做到这样,活生生的把上乘武功练到了邪路上。安娜在《射雕英雄传》中对“九阴白骨爪”采用了语义翻译法,意为“Nine Yin Skeleton Claw”,由于《射雕英雄传》中武功招式繁杂众多,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给作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安娜对此招式采用的是英文意译和拼音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容易让外文读者记住招式,而且也将原著武功招式的诸多巧妙之处给传递出来了,所以安娜在武功招式翻译上较为灵活,有的武功招式采用拼音音译,有的则使用的是英文意译。而有些招式复杂难译,则采用音译和意译混用。这些混合翻译虽然不能完传递原文所要表达的语感及情感,但是至少比完全用拼音要高明的多,也能向英文读者传递出金庸所要表达的一些深意。“阴”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来表达此招式的阴狠毒辣,也无法再现原著所要表达之意,所以安娜采用音译的方法更能贴近原著。

(三)“金雁功”与“燕青拳”的对比翻译。“金雁功”为金庸小说中登场的全真派武功。全真派道长马钰曾授予郭靖此功。“金雁功”虽是基本轻功,但若练得极高境界,同样功力无穷。同时在内功修行上有极大帮助。学成者,可空中凌空行走三十七步。凌空直上三尺,可谓惊世骇俗、无与伦比。在《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中,安娜将“金雁功”译为“Golden Goose kung fu”,该招式的翻译采用了语义翻译法,也许可以在直译的前提下再有所精进,而安娜将“金雁功”的“雁”翻译为“Goose”其意指“鹅”,在中国文化中,鹅给人的意象是体态笨拙,没能更好地出此招式轻便灵活之意。“燕青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拳种。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

“燕青拳”又叫“迷踪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出自少林寺。在中国武学中,拳法是指不借助任何外在兵器,徒手武术的一部分。要习得精湛的拳法,武学修为需颇高。在《射雕英雄传》中,安娜将“燕青拳”意为“Yanqing Sparrow boxing moves”,此招式的翻译属于纽马克交际翻译法。安娜将“燕”译为“Sparrow”。“Sparrow”在中文中意指“麻雀”,其意象是小巧灵活多动。安娜对此招式的翻译基本传递了原文语义,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以及产生效果的功能,完整的再现原文文化语境。

三、结语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指导上时具有积极的意义,译者在进行“交际翻译”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尽可能向译文读者传递原作的含义;而“语义翻译”则有些不同,译者不仅要通过译文让读者接收到所要表达的信息,还要让读者和原作构成关系。《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中对于武功招式的翻译是比较成功的译本,对今后的类似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位方芳.借鉴与挪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J].解放军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63-67.

[2]王敬三.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之光—论文学家金庸及其作品迈向世界文学之林[J].嘉兴学院学报,2003,(9):29-31.

猜你喜欢
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将在英出版
论金庸新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经典性
跟《射雕英雄传》学助眠心法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它的《射雕英雄传》
从《射雕英雄传》看孩子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