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重要论述坚决打赢产业精准 脱贫三年攻坚战

2019-03-29 10:18严东权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攻坚

严东权

编者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要大力推动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和“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为产业扶贫指明了方向,许多贫困户有了自己的扶贫产业,收入日渐增长,生活越过越好。本期围绕扶贫工作,刊登几篇以扶贫为主题的文章,从不同方面反映我国扶贫的当代故事,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任务,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五年来,全国共减贫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1.7%,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督战,对扶贫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减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以务实的作风抓好贯彻落实,为打赢产业精准扶贫三年攻坚战作出更大贡献。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做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重要特征。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理论指导,也有工作要求,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和实践性,是产业扶贫工作的科学指南。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一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根本之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认识。总书记2016年7月在宁夏固原考察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7年1月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产业扶贫涉及贫困人口多,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普遍性、根本性和持续性的特征,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加快发展产业,才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才能为长效脱贫、稳定脱贫奠定基础。二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精准施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举措。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阜平考察时明确要求,“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2017年2月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就要求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必须把精准作为基本原则,帮扶工作方案必须措施细化实化、一户一策,实现人对产业、产业对人,项目到户、措施到人。三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龙头带动作用。总书记至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特色产业,需要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不是随便一家一户就能干得了的。” 2017年2月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要求,“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主体。”推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要着力在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做文章,着力在构建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接机制上做文章,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着贫困户一起搞生产、谋发展,建立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四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做好扶志扶智工作激发内生动力。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告诫,“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来进行。”2018年2月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贫困群众是产业扶贫的主体,推进新时期产业扶贫,要充分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通过教育引导,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信心和决心。五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力戒形式主义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注重产业长期培育、防止急功近利。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听取国务院党组关于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指出:“目前,形式主义问题突出,有的盲目跟风,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扶持方式依然走给钱给物老路,忽视贫困户发展意愿和能力提升。”2018年2月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推进产业扶贫,不能只搞“短平快”,必须求真务实,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要在产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服务、资金项目支持等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办实事,引导各地做好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注重产业长期培育和发展。

二、新阶段产业扶贫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努力,产业扶贫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是脱贫攻坚中基础薄弱、任务最重的一块。贫困地区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要素配置不足、主体发育滞后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攻坚克难,拿出管用措施。

(一)在四梁八柱政策體系基本建立的基础上,新阶段产业扶贫要注重解决优化政策供给、加快政策落地问题。在中央和各地高度重视下,产业扶贫的财政投入、资金整合、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政策均已出台,政策扶贫体系已基本搭建,贫困群众正在通过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但一些贫困县仍存在政策到村难、到户难、落地难,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要对现有的政策措施逐个梳理分析,该完善的要完善,该调整的要调整,优化政策供给,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施工设计,以政策精准促进工作精准,增强政策的适应性,防止“中梗阻”。

(二)在贫困群众“两不愁”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新阶段产业扶贫要注重解决急于求成、长短脱节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吃穿问题已基本解决,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贫困地区迫切需要加快培育长效产业,让贫困群众能够获得持续稳定收入,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但一些贫困地区只注重短期脱贫,搞易见成效的短平快项目,不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和发展;有的地方不注重产业发展的主体培育、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产业层次低、长效发展难。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既要加快发展短平快项目,解决贫困群众短期脱贫问题;更要注重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长期培育和发展,持之以恒推进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向致富创造条件。

(三)在带贫机制模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新阶段产业扶贫要注重解决联结不紧、带贫失准问题。随着产业扶贫的深入推进,各地探索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贫机制和模式,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一些贫困地区只注重产业发展,忽视产业精准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两张皮”,产业发展轰轰烈烈,但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没有从产业中获得应有收益;有的地方简单地把“坐地分红”作为利益链机制,贫困户深入参与产业发展不够,易造成干部干、群众看的情况,不能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必须要坚持带贫初心,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粘”在产业链上,真正形成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命运共同体。

(四)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的基础上,新阶段产业扶贫要注重解决产销脱节、品牌弱小问题。贫困地区大都气候条件独特、特色资源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巨大潜力。但一些贫困地区缺乏面向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和办法,仍以传统低效产业为主;有的不注重市场开拓,不注重品牌打造,产销衔接不紧,还是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丰产不丰收。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要强化营销帮扶,推动批发市场、经销商、大型超市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品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让好产品卖得出、卖上好价格。

(五)在贫困地区普遍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基础上,新阶段产业扶贫要注重解决服务不精准、能力跟不上问题。近年来,各地在产业扶贫中普遍加强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但一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技术服务还不到位,先进适用技术还没有有效推广,技术技能培训没有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一些扶贫干部能力有待提升,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跟不上,贫困群众生产技能还不高。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要注重加强扶贫产业瓶颈技术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加强扶贫干部培训,提升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本领;加强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强贫困户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三、打赢产业精准扶贫三年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做好新阶段产业扶贫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优化政策供给、推进政策落地,提升产业扶贫、精准脱贫质量,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一是着力提升扶贫特色产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必须要加快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重点是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绿色高产高效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林特产品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贫困地区标准化生产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基地;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贫产业园,通過“园区+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二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必须要加快培育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要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要积极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方式,推动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要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三变”改革,盘活资源,让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着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必须要在产业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要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建设田头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产销对接的硬件水平;要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加快电商发展,推动贫困地区与批发市场、大型电商、各类经销商建立稳定销售关系;实施贫困地区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

四是着力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必须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要推动贫困县将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要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信贷政策,加大对带贫成效突出的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要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产业险种,鼓励有条件地区实现特色产业保险全覆盖;要加快贫困县产业技术专家组队伍建设,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进村入户解决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难题。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攻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