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科技创新之帆促扶贫精准发力

2019-03-29 10:18顾媛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智慧

顾媛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正是“渔”。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是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穷、增收致富的基本路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才能可持续,精准扶贫需要科技支撑才能增效果。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专门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些重要论述为产业扶贫的持续开展指明了方向:产业扶贫要精准发力,需要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

一、送技下乡,为产业扶贫接长“手臂”

2018年8月中旬,甘肃省文县首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班经过5天紧张的培训圆满结业,全县20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中蜂养殖大户、中药材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组织法人以及有培训需求和意愿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0余人参加培训班。培训班不仅邀请了理论知识深厚的市行业协会专家,还邀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现场授课培训采取课堂理论教学、实地观摩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员们在培训班上既收获了农技知识,又收获了新的朋友。

这样的培训班不仅为农民送去了知识与技术,也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带动效果。但在农村,了解并懂得运用先进技术的人群仍旧不多,所以国家应进一步加大“送技下乡”的力度。针对贫困人群的培训,更要坚持实效、实用的原则,使农技知识易学、易看、易掌握。

贫困人群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培训时要在传统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扶贫先扶智”。一是要从贫困人群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由贫困对象“点菜”来提高培训内容的精准性,使培训内容真正入眼、入脑、入心,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实现增产、增质、增收。二是要从培养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入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本地就业、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的发展能力。“扶贫也要扶志。”三是要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提升贫困人口市场经营能力,改变小富即安、仅靠种养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引导贫困人口参加各类经济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利用网络通信,为产业扶贫插上“翅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6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需求,推动“双创”在农村向深度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新农具”,借助互联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当今社会,“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据调查,我国网民数量已超8亿,其中98.3%的人用手机上网。茶余饭后,打开手机、点开微信,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新常态”。利用这种“新常态”,为产业扶贫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让贫困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新技术、新知识,何乐而不为?

近两年,农技类、扶贫类手机APP应运而生。农民打开手机、连上网就能学习农业类知识技能,而不再局限于线下的课程或培训。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为农民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提供了更快更新更便捷的途径。

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这是2018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的主题。“把农民手机培训贯穿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帮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将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出好价钱。”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培训周的启动活动上如是说。

移动设备和网络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打开了“网络课堂”的大门,同时也为产业扶贫打通了电子商务的渠道。依托电商平台,将贫困户的农产品信息与市民消费需求进行对接,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实现了特色优质产品直供市民餐桌,解决了优质农产品“难买难卖”的问题,也成为了“消费扶贫”的重要载体。在安徽省的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上街去电商公司推出“乡亲计划”,由公司收集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定制不同的帮扶套餐,发布到网络平台,供有意向参与帮扶的爱心人士及时了解帮扶对象信息,开展结对帮扶;公司再根据帮扶人需求,将贫困户的农产品直销给帮扶人。该计划自2016年10月启动以来,直接帮扶115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提高3000~5000元。

创新“互联网+科技扶贫”新模式,发挥网络在帮助贫困对象增收增智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产业扶贫的新动能。为了让网络技术更好地为产业扶贫服务,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网络通信设备;二是加大相关培训的力度,由于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所以相关的培训显得十分必要;三是进一步推广网络通信技术等的使用。

三、融入前沿科技,为产业扶贫注入“智慧”

正如人有大脑、具备智慧一般,这两年“智慧农业”这个词汇热度在不断上升。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是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实现人的智慧对农村资源的系统整合与产业结构提升,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农村生态城镇化,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在为乡村带来新的变化。现在,当你走入乡间田地,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无人机、智能化温室、LED生态种植柜、甚至是VR(虚拟现实)技术。这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将有效提高耕作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保障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保证了“金山银山”。

生产要素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扶贫产业对于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的需求尤为迫切。产业扶贫的关键是要更多的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农民科技素养来推动产业发展。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借助“智慧农业”的东风。比如扶贫过程中,加强对农村物联网的推广与构建,加强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以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产业扶贫只有充满“智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而精准,精准扶贫这朵花才能绣得更美!

产业扶贫是高效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科技创新是产业扶贫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开展科技扶贫,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我国的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但不能放慢脚步。在此关键节点上,更要顺势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促进扶贫工作的精准发力、效果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智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