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分析

2019-03-29 10:17李燕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新课标

李燕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初中学生内在历史素养的考察主要在于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致使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学习较为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累积,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较为缺乏,致使历史学习心理不端正,教师也很难顺利开展教学。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课堂主导位置,并为学生构建情境教学,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历史体验活动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成为历史真正的主人。

1新课标下初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意义

新课标下初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改善了以往传统学生历史素养较为薄弱的现象。其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的同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历史资料整理能力,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新课标下初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此学科教学内容来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追求切实是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因此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历史是由许多方面及多个层次形成的一个整体,假设我们单一的从一个角度或者一个层次去探究历史人物,最终结果就是只能得到历史的一个小部分,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也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全面的观点去剖析多个方面及各个层次的完整历史。其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在学完《明治维新和日本崛起》教学内容后,教师应对此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截止目前从我国经济实力上来说日本属于强国,但是从国际舆论来讲日本并不能体现与此号相对称的强国风范,因为日本在对侵华事件过程中没有深刻的反省也没有作出任何道歉。为此我国对此表示极为不满,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产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并加强对自身文化及技术能力的锻炼[1]。最后,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内容应突出“历史时间观”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正确的时间上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文化素养、民族间的相处、经济发展速度及其它,基于实际研究学生才能全方面的深入了解历史事物的本质,进而处理好历史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时间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和练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思考能力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经过此课题探讨后,不仅使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了历史事件还教会了学生使用历史观来判断人物,使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2以问题为核心,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课堂中,那么学生要想得到相应的答案,务必要结合所处的时代、所处地方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索、思考、比较。首先,一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整理并表述出来,也可以与其他的学生或老师进行分享、交流,如在讲解“洋务运动”这节时,教师可以将各大研究者对此运动所持有的看法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探讨。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并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自行搜集素材,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近代化进程,还有的认为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思想、文化推动了我国近代化。其次,通过问题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学生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应加强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在不同方面找到问题并主解决问题[2]。然而问题的产生其实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假设没有提问,就很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改变自身问题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

2.3建立以学生为主导位置

高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导位置,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并以此来挖掘他們的潜能。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开展初中历史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初中学生主导位置的形成。事实调查数据表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方法,这样只会把知识理论单一的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其实就是指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有意识的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况、特定的情绪中,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一定的观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教材[3]。其次,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公开平等、主动感受方面,对于一些话少、性格内向的初中学生而言,教师应当经常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进而激发学生的热情。这种建立以学生为主导位置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对素质教育的实行有很大帮助。

2.4建立模块化历史评价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模块化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建立模块化历史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应多维化[4]。例如,在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节进行讲解时,在历史知识和技能上来看,初中学生应当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具体内容和联邦制权利的结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4]。开展考核的主体应当包含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员,不要将初中学生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作为主要方法。在此评价过程中,学生应对自身进行反思,思考自身有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还能促进学生相互督促的作用。最后,评价方式应当多样化。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利用一个考核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样是很难准确的测出学生水平高低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在校的平时表现、使用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进行特定性的考核。这样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得到的结果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5]。

结语:

在进行新课标改革后我国教育局推行了新的教学标准,教师在学习新课标时必须要把历史学科了解透彻,在对学生进行传授时要着重培养他们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依照兴趣来探究历史,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得历史知识,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及未来能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兴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7-148.

[2]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

[3]谢高潮.在核心素养统摄下理解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思想内涵[J].历史教学问题,2018(05):113-114.

[4]周伯泉.培养爱国品质,塑造民族精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42.

[5]林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8):23-24.

(作者单位: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鼓励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素养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培养当前初中生历史素养的研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