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技巧与策略

2019-04-01 06:20陈琦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传统文化元素

陈琦

摘要:新闻写作是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合理性与有效性统一的新闻写作文稿,需要在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依托文化底蕴,优化文本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典型风格与特色。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并对其加以适度运用,不仅有利于新闻写作自身的质量提升,而且也有助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载体的传统文化自身在当代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因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闻写作的价值意义加以说明,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闻写作的技巧与策略进行分析,供方家参考。

关键词:新闻写作;技巧策略;传统文化元素

一、在新闻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意义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留存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的宝贵思想精神至今依然影响深远。就新闻写作领域来讲,传统文化是新闻写作之所以构成“写作”的文化基础和根脉,而新闻写作则是将传统文化在当代予以传承、传播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二者的关系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发展。这既是新闻写作自身的功能要求和新闻写作者综合文化素养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途径之一。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可以在语言表述、意境营造、思想追求等方面丰富新闻写作的内涵,提升新闻写作的质量,增强新闻写作的美感,创新新闻写作的视角与思路,进而在此基础上,强化新闻传播手段的建设,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实现党和政府以及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二、新闻写作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技巧与策略

(一)巧用“赋比兴”,加大新闻写作的感染力

感染力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是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断新闻写作质量高下的重要标尺。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应当适度运用中国古典的修辞技巧,使写作语言简练、流畅、生动,由此不仅能润色新闻写作,而且也可借此提高新闻写作者自身写作技能和文化素养,促使其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作品。比如,在写作新闻导语时,可将中国古典修辞的赋比兴手法加以学习借鉴,这种修辞手法结构紧凑,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适度运用在新闻导语中,能对新闻事实的场景和新闻人物的形象性格进行生动再现,并构成结构紧凑整齐的句群,增强新闻导语的感染性,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新闻写作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所需。

(二)巧用“留白”技法,营造意境,凸显新闻写作的审美性

留白,是极具中国传统美学意味的艺术创作手法。它原本专指在中过古代的书画创作中,为了使整个作品画面的结构与章法更加协调而有意留下的空白,以达到的一种虚实相间的美学效应和审美意境。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适度借用这种留白技法,就能在保证新闻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提升新闻写作的“意境美”,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潜在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力,凸显出新闻写作的审美性特征。

(三)巧用古代成语,增强新闻写作的可读性

新闻写作的可读性是指其通过一定的技巧训练使新闻写作的内容形式具备吸引读者的特征。只有充分实现新闻写作的可读性,才能促使读者有效接收到新闻信息,实现新闻写作的目的。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往往在语言上缺少锤炼和思考,语言表达方式繁琐、同质化。由此,不仅会严重影响新闻稿件的质量,减弱了新闻写作的可读性,而且还会导致读者对新闻稿件失去兴趣,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因此,这就需要从中国古代的成语中汲取营养,学习其简洁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从而在凸显新闻写作可读性基础上,使新闻价值的实现得以最大化。

(四)借鉴古典诗文,提高新闻写作的准确性

新闻写作要具有准确性。无论是时间、地点、人名、数据,还是语言表达方式,都应该符合新闻写作的准确性要求。特别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准确,既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体现,同时也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因此,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从古典诗文中的“炼字”与“炼意”中汲取营养,以使新闻稿件传神动人。所谓“炼字”,即是反复推敲、斟酌和锤炼字词,并从中选取最为合适的字词来精准表达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以期借此达到对诗文画龙点睛的渲染效果。在这一点上,新闻写作中的语言与诗文语言是互通的,新闻写作中的语言同样要在有所取舍的前提下寻找到最符合稿件写作情境、最具表现力的词汇,往往抓取一个动词、一个虚词、一句口语,便能达到准确传神的效果。;所谓“炼意”,就是指围绕诗文的主题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炼意”要在构思、布局和表现技巧上下功夫,以求准确传达诗文主题的主题主旨。新闻写作同样围绕着新闻的核心主题进行,因此,可在新闻写作“炼句”基础上追求“炼意”,以求新闻稿件的主题得以全面凸显、强化和提炼。

(五)传承中华美德,强化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新闻丧失了真实性,就会使新闻媒体丧失其应有的公信力,使新闻工作者丧失其职业精神。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哲思中汲取养料,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识,保证新时代新闻写作的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客观报道,如实记述,揭示新闻事实,并在新闻写作中对此加以清晰准确地再现,真正实现新闻“让事实说话”的目的,强化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六)持续阅读,辅助诵读,提升新闻写作整体性把握能力

在新闻写作中借鉴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还要在方法论层面有所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对新闻写作的整体性把握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是从根本上指出了新闻工作者增加文化底蕴的发展路向。因此,为了写好新闻稿件,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以大量阅读作为基础,辅助以經典阅读,不断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快速查找资料,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字句锤炼,制作引人入深的新闻标题,提炼新闻写作的亮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从阅读和诵读中汲取关于个人修身养德的有益成分,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使为人与为文相统一,在为人修炼的基础上提升对新闻写作的整体性把握能力。

三、结语

在新闻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要做到思想精神实质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所谓思想精神实质,就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演变与实践历程中汲取营养和启示,使当代的新闻写作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所谓思想内容,就是要将传统文化精神实质其表现形式——修辞、手法等巧妙融入写作过程中,杜绝简单化、模式化的写作倾向,根据不同报道对象和题材的差异,多角度、深层次的对新闻内容进行编写。特别是要从在方法论层面上注重“为人”与“为文”的统一,加强道德修养,确立责任担当意识,具备从宏观格局和视角整上把握新闻写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于新闻阅读的需求,引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实现新闻写作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元素在福建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分析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析韩国综艺节目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