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C 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9-04-03 01:39梁锐余波
现代计算机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及格率卷面程序设计

梁锐,余波

(1.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成都611130;2.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成都611130)

0 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起源于法国18 世纪的思想家卢梭的核心教育思想——“自然教育论”,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2 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传统教学注重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主导,但是应该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1-2]。

《C 语言程序设计》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在电子专业中,C 语言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后续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是后续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着电子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他学校的众多教师在C 语言课程的教改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探讨,获得一些思路[3-8]。但是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正确认识本学校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以及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改革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教学问题

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开发与调试的能力,能够用C 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算法设计思想及常用的编程方法。在电子专业中,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4 学时。与计算机专业相比,理论课时相对较少,课堂安排十分紧凑,基础知识所占学时较多,以至于能力提升部分如构体、链表、文件等反而分配课时相对较少。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后面提升部分就会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无法理解;如果前期占用时间太多,后面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

除课时问题之外,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课分开,理论时候单纯注重理论讲授,互动相对较少,且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上课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进行实践;

(2)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课堂上听课纪律良好,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时也会有积极的反馈,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前缺少预习,课时缺少反馈,课后缺乏反馈。这样不仅是拖后教学进度,也对学生整体的学习创造力具有消极作用。

(3)考核方式单一,期中、期末均为笔试,而C 语言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考核体系应该更好地体现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综合掌握能力。

2 教学过程中的改进

针对以上提到的C 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将实践融入至理论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实践操作,加深学生理解。

调整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别是40 和24 课时。调整后,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别是56 和8 课时。在每次理论课时,预留15 分钟让学生进行实操,根据例题或者课后习题自主练习,增强理论知识的吸收。

(2)将理论与实践课的上课地点全部挪至计算机机房。与多媒体教室相比,机房可以将教师端屏幕进行实时广播,在进行知识点讲授时可以在VC++6.0 软件界面上进行编辑,在例题讲解时也更容易实现算法讲解与编程演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3)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增加选择题、填空题等题目,对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及巩固。

(4)将课堂表现的评分计入期末最终成绩。不仅要考察实践课过程中实践内容完成的速度与正确率,还需要记录理论课中实操环节的表现,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在课堂实操阶段允许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设计新算法解决问题。

3 教改前后教学效果对比

在对18 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上述教学手段后,对17 级与18 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了对比。两次期末试卷的题量与难度相同。期末试题包括六大题,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程序纠错题、程序分析题和实践技能题,重点从C 语言常识角度和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及读程序和写程序的能力。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占25 分,重点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填空题、程序纠错题、程序分析题和实践技能题共占75 分,重点考察学生对C 语言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及应用程度,考察学生读程序及写程序的能力。图1 为17 级学生与18级学生各大题及格率的对比图。从图1 可以看出,18级学生在填空题、程序纠错题和程序分析题三个题型的及格率要更高些,最后的技能实践题虽然没有17 级学生得分高,但是在阅卷期间发现他们编写的程序不再拘泥于课本中举例的算法,而是开始自己形成新的算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图1 17级学生与18级学生各大题及格率对比图

图2 17级学生与18级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分析图

两个年级的期末卷面总成绩分析图如图2 所示。其中,17 级有效卷面考试成绩113 份,其中及格率65.5%,最高分96。18 级有效卷面考试成绩61 份,其中及格率72.1%,最高分97.5。从图1 可以看出,18 级学生的成绩分布明显优于17 级学生,尤其是低于50分的学生由16%降至10%,50 到60 分(不包含60)的学生比例基本不变,70 至80 分与90 分以上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这说明这些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虽然现在C 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但是通过对比发现,目前所作的这些教学改进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一代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性及学习特征,教学手段的升级、新旧教学观念的冲击等都迫使着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杜绝填鸭式的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猜你喜欢
及格率卷面程序设计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考试分
要想单词记得牢,动力来帮忙
对部分高校规定基础学科及格率的看法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