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合并汗证临床观察

2019-04-03 08:40张翠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通督醒脑脑瘫

张翠云

(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儿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痉挛型脑瘫是常见脑性瘫痪类型,以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脑瘫的60%,严重威胁患儿的神经发育,导致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障碍,并累及肢体,促使关节僵硬,降低肢体活动性。由于脑瘫患儿先天肾精不足、阴阳两亏,阳失阴之涵养,阴失阳之固摄,而致水火不济、津液外泄,故多伴有汗证。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等范畴,常用中药汤剂、针刺等方法治疗[1]。本研究用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汗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2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合并汗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1~6岁,平均(3.24±0.37)岁。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6岁,平均(3.26±0.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2]中相关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痉挛型脑瘫合并营卫不和汗证的相关诊断标准。痉挛型脑瘫主症为运动与姿势发育异常,肢体僵硬,手足拘挛;次症为囟门迟闭,烦躁多动,夜卧不安,舌淡苔白,脉沉细。营卫不和汗证主症为汗出恶风,微发热头痛;次症为周身酸痛,脉浮缓,苔薄白。②头颅CT、MRI检查显示脑室旁白质软化、脑白质发育不良,额、颞叶皮层发育不良。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②伴有失明、神经性耳聋;③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和通督醒脑针刺法。①康复训练:a.采用抱球法、三角垫法等竖头训练;b.采用躯干回旋、手足协调、单臂支撑和全身伸展等翻身训练;c.采用体位转换和坐位平衡等坐位训练;d.采用平衡反应、骨盆分离、下肢交互运动等爬行训练;e.采用姿势转换、骨盆控制等站立训练;f.采用静态和动态平衡训练、步幅训练、交叉步态抑制等行走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5天。②通督醒脑针刺法:穴取神庭透前顶、前顶透百会、百会透脑户、本神、四神聪以及运动区、平衡区、足运感区,伴有语言障碍时,辅以语言1、2、3区,采用快速进针,留针4h,留针过程中,以200r/min快速捻转1~3min,每隔1天针刺1次,1个疗程30次。

观察组加用桂枝汤。药用桂枝、生姜、芍药各9g,炙甘草6g,大枣4颗。日煎1剂,去渣留汁200mL,分2次服用。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3 观察指标

采用Gesell量表[4]评估发育商(DQ)。轻度智力残疾55~75分,中度40~54分,重度25~39分,极重度小于25分。采用GMFM量表[5]评估粗大运动发育及康复情况,包括卧位及翻身、坐位、跪与爬、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功能区,总分264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发育越好。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6]

显效:DQ与GMFM提升15分,CT与MRI检查显示脑白质软化正常或好转,异常姿势消失,Vojta姿势反射检查7项均正常,肌张力正常,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汗出症状完全消失。有效:DQ与GMFM提高10分,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发育有所好转,异常姿势好转,Vojta姿势反射正常2~5项,肌张力好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好转,头颅CT好转或无变化,白天安静状态与夜寐时无汗出症状,活动时出现短暂汗出。无效:DQ与GMFM均提高小于10分,影像学检查未见好转,白天安静状态下汗出频繁,夜寐汗出,影响日常生活与睡眠。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发育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发育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发育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DQ t P GMFM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6 39.64±12.52 57.69±13.82 4.936 0.000 53.67±19.23 93.27±17.57 7.746 0.000观察组 26 39.77±12.05 75.66±13.73 10.018 0.000 53.70±18.96 152.06±21.44 17.524 0.000 t 0.038 4.704 0.006 10.820 P 0.970 0.000 0.996 0.0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837,P<0.05)。

6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脑瘫是由于先天因素导致胎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使大脑传导功能异常,进而表现出痉挛表现。中医认为,小儿脑瘫是由父母精血亏虚所致的胎元不足、胎失所氧,或宫内感染、窒息、早产、母体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胎儿发育过程中未得到足够营养;此外,分娩时胎儿缺血缺氧、颅内出血、窍道不通均可导致该疾病。治疗应以通督醒脑、益肾健脾为原则。中医认为,汗为体内精气,源自饮食水谷,具有营养皮毛的作用,而汗证包括盗汗、自汗,属异常现象,可降低免疫功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治疗应以益气、敛汗、养阴为原则,注重阴阳平衡、调和营卫。

康复运动疗法根据患儿运动障碍类型、特点、性质和部位等,给予合理运动模式指导和异常姿势反射抑制,充分利用平衡反射以及自发性姿势反射等特点,循序渐进促进运动感觉和正常姿势的形成,提高对异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促进正确动作的形成。百会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及足阙阴肝经交汇之处,通督醒脑针刺法通过对百会穴、四神聪穴等穴施以针刺,可发挥调补中气、健脑宁神的作用。而针刺头皮运动区可改善脑瘫局部脑血流灌溉,进而增强脑细胞功能活动,并调节双侧大脑运动区域内葡萄糖代谢情况,诱导运动相关区域内神经组织兴奋,补偿受损神经网络,重建运动功能,同时还可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使其朝着有利于中枢神经细胞对神经冲动正常调控与整合的方向生长,促使正常中枢神经元细胞逐步代偿受损中枢神经元细胞功能[7]。桂枝汤方中桂枝与芍药等量配伍,一散一敛,具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安神养血之效。全方可调阴阳、和营卫、理脾胃,且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8]。在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基础上,联合桂枝汤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汗证,可达到协同作用,既可促进神经发育,又可改善出汗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桂枝汤配合康复训练及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合并汗证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发育,改善出汗症状。

猜你喜欢
通督醒脑脑瘫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Ang-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