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2019-04-03 08:40张双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肢体

张双双,王 晨

(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检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脑动脉狭窄、闭塞所引发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病变称之为脑中风。中风偏瘫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本研究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4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9~69岁,平均(59.03±3.01)岁;病程7~90天,平均(48.25±5.86)天;肌力为0级21例,1级17例,2级10例,3级4例。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9~70岁,平均(59.12±3.08)岁;病程7~90天,平均(48.19±5.79)天;肌力为0级20例,1级18例,2级9例,3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脑梗死症状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中气虚血瘀证标准。主症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次症为少气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暗淡,脉沉细。③近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无颅内出血。④肢体肌力0~3级。⑤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可配合完成康复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②大面积脑梗死;③既往存在关节病变并影响肢体功能评定。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分坐位平衡训练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3个阶段循序渐进,每日1次。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闷、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同时施以针刺疗法,取并患侧内关、三阴交、丰隆为主穴,取极泉、肩髃、尺泽、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昆仑、照海、太冲、太溪等穴位为辅穴,随症加减,自上而下依次施针,均采取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日1次。

观察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药用黄芪60g,当归30g,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川牛膝、桂枝、鸡血藤、地龙均为15g。水煎,去渣留汁300mL,分2次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3]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采用MMSE量表评估智力状态与认知功能缺损程度,总分30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

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AM量表评估其运动功能,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I指数[4]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基本治愈:神经、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可生活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5%~100%。显效:肢体功能恢复明显,可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4%,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肢体功能提升,肌力增加,部分生活需依赖他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44%。无效: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无改善或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2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MMSE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MMSE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MMSE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NIHSS MMSE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2 28.96±4.85 15.63±2.58 7.32±2.66 19.79±3.25观察组 52 28.94±4.81 9.24±1.73 7.51±4.18 25.36±3.78 t 0.014 9.649 0.277 8.057 P 0.989 0.000 0.783 0.000

两组治疗前后FMA与BI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与BI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与BI量表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FMA 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2 49.82±5.65 69.87±7.63 58.35±8.34 72.65±7.45观察组 52 50.07±5.32 81.46±8.36 59.02±8.27 89.32±7.09 t 0.232 7.384 0.268 7.603 P 0.817 0.000 0.790 0.0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426,P<0.05)。

6 讨 论

中风偏瘫的主要发病部位在于脑血管,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灌注血流减少,影响局部代谢,进而损害脑组织,随着脑组织缺血时间的延长,血流量降低,可导致继发性血管性损伤,引发神经细胞死亡,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中医认为,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病机在于风痰、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半身失养,气虚与血瘀是其病理基础,故治疗应注重补气与化瘀。本研究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及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MMSE、FMA、BI评分、总有效率较高,表明采取康复功能训练、针刺、中药汤剂综合治疗中风偏瘫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内关穴为重要的八脉交汇之穴,具有养心神、疏气穴的作用;针刺患肢诸穴,可对脑功能起到反射性刺激作用,转变运动控制方式,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5]。中药汤剂中黄芪固表益气、补血养气、消肿利尿,当归调经止痛、活血补血,桃仁活血散瘀,赤芍凉血、止痛、化瘀,红花活血通经、止痛祛瘀,桂枝温经通脉、发汗解肌,地龙清热息风、通经活络,川牛膝祛风除湿、通经活血,鸡血藤调经养血、舒筋活血,川芎止痛祛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奏通络化瘀、养血益气之功。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用针刺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可取长补短,将现代康复疗法与传统中医疗法相结合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