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恩再适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9-04-03 08:4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针刺

丁 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伤骨科,江苏 常州 21300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发病率较高,占60%[1],临床表现为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导致颈部酸痛及上肢的麻木酸痛等症状。笔者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恩再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9岁,平均(46.12±16.14)岁。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51±10.3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2]。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0~80岁,愿意配合门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颈椎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肿瘤等严重疾病,精神疾患,哺乳及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选取颈夹脊穴、风池穴、肩井穴、以及患侧肩髃穴、肩髎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常规消毒后,用0.25mm×40mm毫针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5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观察组加用恩再适穴位注射。用10mL注射器抽取恩再适(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3mL,穴位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后,选取颈夹脊穴、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进行穴位注射,每穴0.5~1mL注射液,回抽无血后注射,留观30min排除不良反应。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采用VRS评分(疼痛程度主诉分级法)评估两组疼痛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后疼痛的差异。

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主要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部分体征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VRS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R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R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1个月观察组 8.85±0.32 6.66±1.30△ 4.78±1.31△ 0.97±1.25△对照组 8.822±0.30 7.74±1.53 6.04±1.27 2.12±1.63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均未发生感染、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6 讨 论

颈椎病属中医“眩晕”、“项痹”等范畴。其发生与肝肾不足,年老体衰、伏案久坐、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这种组织的退变很难逆转,也无法控制其继续发展,通过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明显解除或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或减慢病变组织继续发展,使症状缓解。

恩再适穴位注射有神经修复、镇痛及调节免疫的作用[3],临床上大多予以静脉滴注,而穴位注射则直接注射到脊神经周围及其分布区域,可提高组织的给药浓度,最大程度发挥营养神经、镇痛作用,还能刺激相应的穴位,加强针感的传导,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达到镇痛的作用[4]。研究显示,恩再适治疗颈椎病改善麻木、疼痛、眩晕等有特殊效果,通常给药1周内大部分患者的感觉障碍都有显著改善。

针刺结合恩再适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针刺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