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2019-04-07 01:56刘永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毛糙阳陵泉利胆

刘永超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发时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后背放射性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易引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胆管肿瘤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病变部位虽在胆囊,但发病基础仍离不开脾、肝、胃等,仍需疏肝利胆、清热利湿[1]。本研究用综合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8例,均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女14例,男25例;年龄35~60岁,平均(49.07±4.50)岁;病程2~9年,平均(5.20±1.50)年。观察组女13例,男26例;年龄36~60岁,平均(49.20±4.00)岁;病程2~10年,平均(5.90±1.40)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2]: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或伴有肩胛区疼痛;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或情绪波动时加重;病程在3个月以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胆囊区可有轻度叩击痛和压痛。B超可见胆囊体积增大或胆囊壁毛糙增厚,无或可见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等;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急腹症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石症或胆汁性腹膜炎,存在严重精神疾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胆囊穿孔,晕针。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消炎利胆片(吉林省百年六福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3012),1次6片,日3次,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加用柴芩舒胆汤联合疏肝理气针法治疗。药用柴胡10g,木香10g,蒲公英15g,姜黄15g,枳壳10g,垂盆草30g,半夏10g,黄芩10g,半边莲15g,延胡索10g,金钱草30g,制大黄15g。水煎,日1剂,1次150mL,日2次。同时用疏肝理气针法治疗。患者俯坐位,取阳陵泉、太冲、日月、肝俞、丘墟、三阴交、胆俞,对穴位进行消毒,用0.30mm×40mm华佗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平刺日月5~10mm,直刺阳陵泉10~15mm,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直刺丘墟5~8mm、直刺三阴交10~15mm,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直刺太冲5~8mm,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斜刺胆俞、肝俞5~8mm,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留针30min,日1次。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隔1~2 天。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胆囊收缩率,胆囊收缩率=(脂餐前胆囊容积-脂餐后胆囊容积)/脂餐前胆囊容积×100%[3]。不良反应。

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B超检查发现胆囊增大,壁厚、毛糙无改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厚、大小、毛糙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69%。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胆囊壁厚、大小、毛糙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4%。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胆囊壁厚、大小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及以上。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收缩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收缩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收缩率比较 (%,±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17.50±5.61 26.70±6.16对照组 39 17.60±5.52 22.10±6.50 t 0.079 3.208 P 0.937 0.00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胆囊壁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钙化为慢性胆囊炎主要病理改变,而不良的胆囊收缩功能是引发慢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胆囊排空速度,影响胆汁流动,进而引起持续化学刺激,引发慢性胆囊炎。故改善胆囊收缩功能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关键。消炎利胆片等常规西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多,且在缩短病程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存在一定局限性。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痰凝气滞、血行不畅、肝失疏泄,导致胆气不宁、胆腑气郁、气郁化火为其主要病机。《素问释义》记载:“胆郁不决,相火上炎,胆气随溢”;《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曰:“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5]。故治以活血散结、理气止痛、疏肝利胆为主。柴芩舒胆汤由柴胡、木香、姜黄、枳壳、黄芩、半边莲、延胡索、制大黄等多味中药材组成,方中柴胡解郁疏肝、解表升阳;黄芩解毒泻火、清热祛湿,《本草纲目》谓:“柴胡……散火之标也;黄芩……折火之本也”,黄芩之降泄与柴胡之升散相合,可使邪热外透内清,以达运转枢机之目的;木香长于健脾消滞、行气疏肝;枳壳、制大黄功在通利腑气;垂盆草和金钱草可利水通淋;蒲公英功在消痈散结;半边莲可消肿利水;诸药相须而用,共奏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之功效。现代药理认为,柴芩舒胆汤具有抗炎、保肝、利胆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清除机体内氧自由基,促进炎症消退,恢复胆囊收缩功能[6]。《针灸甲乙经》谓:“胆胀者,胁下痛胀……阳陵泉主之”、“腰两胁痛……丘墟主之”,疏肝理气针法通过针刺阳陵泉、太冲、肝俞、丘墟、胆俞等穴位,可调理肝胆精气、疏经络而止痛,使气机通畅,促进缩胆囊素分泌,改善胆囊功能,治疗胆腑之疾患,效果较佳;与柴芩舒胆汤结合使用可相互补充,从不同环节改善胆囊功能,促进各症状消退。疏肝理气针法联合柴芩舒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好,可改善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毛糙阳陵泉利胆
头发干枯补充维生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毛躁”与“毛糙”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浅谈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