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2019-04-07 01:56吴峰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住院日突发性耳聋

吴峰坤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眼和耳鼻喉科,广东 英德 513000)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简称突聋。主要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常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神经性表现。发病机制当前还未被明确,其发生可能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及病毒感染存在关联。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由经络阻塞所致[1-3]。本研究以中西药合用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五官科收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3.16±10.23)岁,病程1~15天、平均(4.65±2.87)天,左耳16例、右耳14例,突发性耳聋高频下降型9例、低频下降型11例、平坦下降型8例、全聋型(含极重度聋)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03±9.86)岁,病程1~15天、平均(5.14±3.01)天,左耳19例、右耳11例,突发性耳聋高频下降型8例、低频下降型11例、平坦下降型9例、全聋型(含极重度聋)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5]:①按照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分型[6]确诊为单侧突发性耳聋;②年龄15~27岁;③72h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听力损失,可伴耳鸣、眩晕和耳堵塞;④鼓膜及外耳道无明显器质性病变;⑤纯音听阈测试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制定的诊断标准,常规听力检查提示感音性耳聋,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等于20dBHL;⑥患耳声导抗测试的鼓室导抗图正常;⑦镫骨肌的反射阈下降,但未出现病理性衰减;⑧前庭功能基本正常或明显降低;⑨瘘管试验阴性;⑩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

排除标准[7-8]:①年龄小于15岁或大于67岁;②患有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③患有常见的局部或全身疾病,如梅尼埃病、各种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耳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等;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或提示非前庭性功能异常,或检查提示为传导性耳聋;⑤有服用耳毒性药物病史,或职业、生活环境为高噪音、易损听力环境;⑥中医辨证分型为非气滞血瘀型。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甲磺酸培他司汀(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4)减轻水肿。甲钴胺(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5)与维生素B1(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21)营养神经和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514)2mg,加入0.9%生理盐水中,1日1次,疗程12天。

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方。药用红花10g,桃仁10g,川芎20g,当归15g,葛根15g,赤芍15g,柴胡15g,丹参15g,生地10g,桔梗10g,枳壳10g。加水3L煎煮至200mL,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疗程12天。

3 观察指标

听力恢复、眩晕症状缓解、耳鸣症状缓解起效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进行纯音测听检测,包括250、500、1000、2000、3000、4000及8000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全频听力下降(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计算所有频率的听阈值,而高频下降型和低频下降型只计算受损频率的听阈值。

眩晕症状及耳鸣症状以患者主诉为主要指标。眩晕症状治疗效果分为未缓解、轻度缓解、明显缓解、症状消失。以轻度缓解及以上的主诉判定为眩晕治疗起效。耳鸣症状治疗效果的评估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9](Tinin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统计25个问题中的功能性、情绪性、严重性评分,计算总分。按照THI使用说明。根据总分得分情况,耳鸣残疾分为4级。第1级0~16分,无残疾;第2级18~36分,轻度残疾;第3级38~56分,中度残疾;第4级58~100分,重度残疾。前后两次测试,评分减少大于等于20分评估为有差别,即治疗起效。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以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2015)疗效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dB。

5 治疗结果

两组听力、耳鸣、眩晕改善起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日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听力、耳鸣、眩晕改善起效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比较 (d,±s)

表1 两组听力、耳鸣、眩晕改善起效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比较 (d,±s)

组别 例 听力起效时间耳鸣起效时间眩晕起效时间 平均住院日观察组 30 2.61±1.27 1.87±1.53 1.46±1.31 9.86±2.36对照组 30 4.35±2.04 3.92±1.77 2.77±1.14 13.04±3.15 t 4.137 4.799 4.132 5.036 P<0.05 <0.05 <0.05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6 讨 论

突发性耳聋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neual hearing loss,SSHNLS),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0]。通常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听力迅速下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眩晕等症状。病因和病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膜迷路积水、迷路膜破裂、内耳微循环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病等有关。大多认为内耳的微循环障碍是突聋的主要发病机制。因为内耳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的终末分支供血,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痉挛时,可引起内耳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水肿、酸碱代谢紊乱等,导致耳蜗基底膜的Cortis器毛细胞数量减少,损伤耳蜗神经,使耳蜗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继而阻碍听觉功能传导,导致听力减退、下降甚至消失。突聋治疗目前多用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抗氧化剂和高压氧等。

突发性耳聋属中医“暴聋”范畴。《素问·厥论篇》谓:“少阳之厥,则暴聋。”[11]同时,《灵枢·寒热篇》有“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墉”的记载,认为主要是由于风、火、痰、瘀、虚等导致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继而阻塞耳部的经络,使清阳之气不能到达耳窍,导致耳部失去“空可纳音,清可感音”的功能,从而引起耳鸣、耳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暴聋的证候可以分为风邪外犯、肝火上炎和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方中红花、川芎可降低冠张动脉阻力,丹参增加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桃仁、赤芍可减轻血管扩张。实验研究证实,以红花、桃仁、当归、川芎等为主组成的活血化瘀方药可作用在血栓形成的不同环节,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等作用,使气血通畅,耳鸣耳聋改善。柴胡可抑制多种增生性炎症,还具有抗辐射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13]。

中西药合用治疗突聋能提高听力水平、缩短平均住院日,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住院日突发性耳聋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入院及住院日无效性研究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