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型疗效观察

2019-04-07 01:5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雷公藤尿蛋白健脾

邓 林

(重庆渝东医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奉节 40460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水肿、低蛋白血症、尿蛋白偏高、高脂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本研究用健脾滋肾化瘀汤联合泼尼松及雷公藤多苷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女15例,男20例;年龄26~64岁,平均(36.10±3.52)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1.20±0.23)年。观察组女14例,男21例;年龄27~66岁,平均(36.82±4.01)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1.14±0.2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西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2]拟定。①24 h蛋白尿定量大于3.5 g;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小于30 g/L;③高度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为诊断必需。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型诊断标准[3]。脉细或弱,舌质红或偏红少苔,伴有瘀点瘀斑。主症为神倦乏力、面色少华,或手心发热,或易感冒、午后低热,腰酸腰痛或浮肿;次症为咽部红绛、口燥咽干、咽干痛。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继发性及遗传行肾病综合征如乙肝相关性肾病、紫癜性肾病、糖尿病生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严重感染未能有效控制,存在相关药物禁忌,非气阴两虚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对研究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泼尼松(赤峰万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5020571)1mg/(kg.d),每日40~60 mg,口服,治疗12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雷公藤多苷(浙江普洛康裕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3020778)2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2周。并嘱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忌辛辣,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观察组加用健脾滋肾化瘀汤治疗。药用茯苓20 g,黄芪15g,丹皮15g,灯盏花15g,生地黄15g,山药20g,山茱萸15g,北沙参15g,芡实15g,白术15g,枸杞子15g,薏苡仁30g,丹参15g,炒益智仁15g,甘草5g。加水400mL煎至200mL,煎3次,3次药液混合,每次200mL,日3次,饭后温服。治疗12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12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主要包括神倦乏力、面色少华、浮肿、腰痛、手足心发热等6项,每项均按照0~3分统计,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西医疗效标准[3]。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量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大于等于40%,RBC减少大于等于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大于等于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小于40%,RBC减少小于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小于40%,肾功能正常或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中医疗效标准[4]。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大于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69%。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少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西医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西医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组别 例 24 h尿蛋白定量(g) 血清白蛋白(g/L)治疗前 治疗12周后 治疗前 治疗12周后观察组 35 3.74±0.69 1.32±0.46*Δ 22.80±3.96 35.08±5.36*Δ对照组 35 3.62±0.71 2.01±0.53* 23.14±4.28 28.75±4.81*

6 讨 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关。西医治疗的核心为降蛋白尿,主要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它可使部分患者蛋白尿得到缓解,但常出现激素作用不敏感或激素依赖,且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大。雷公藤多苷是由雷公藤植物提取后经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的免疫抑制剂,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单独应用疗效不甚满意,需与其他药物共用[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虚劳”、“肾风”范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而藏元阳。若素体阴虚,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或饮食不节等,致肾阴亏虚。阴虚无力制阳,则阳气燥动,而生内热。燥热内生,积热伤阴,阴伤则燥热更甚。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阴虚日久,无以化气,或治疗不当,过用甘寒苦寒、滋阴降火,克伐脾胃精气,久之则气阴两虚。因此,治当健脾滋肾,活血化瘀。健脾滋肾化瘀汤方中生地黄补肾填精、清热凉血,山药润滑收涩、滋阴利湿,黄芪行血利水、益气化瘀,茯苓健脾化湿,山茱萸收敛固涩、补益肝肾,白术可补气健脾,北沙参益胃生津、养阴清肺,枸杞子滋补肝肾,灯盏花、丹参祛瘀生新、痛经活络,芡实、益智仁益肾固精,薏苡仁健脾利水,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滋肾、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山茱萸具有减少蛋白尿、加快蛋白质吸收作用;山药具有保护肾脏、增强免疫作用;丹参所含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延缓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功能作用;白术、生地黄具有降低高胆固醇作用。

综上可述,健脾滋肾化瘀汤联合沷尼松及雷公藤多苷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雷公藤尿蛋白健脾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质量标准的研究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