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9-04-07 01:56孙宝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附子类风湿关节炎

孙宝霞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骨关节五科,河南 郑州 450016)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常累及双手小关节及腕关节。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认为与感染、性激素、遗传等因素相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1]。本研究以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64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2例。对照组男34例,女48例;年龄32~68岁,平均(49.16±4.83)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5.63±1.42)年。观察组男36例,女46例;年龄33~67岁,平均(48.92±4.71)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5.49±1.3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寒湿痹阻证辨证标准。主症为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冷痛、肿胀;次症为寒冷天气活动不利加重,肢体不温、沉重,口淡不渴;舌脉:舌质淡舌苔白,脉弦紧;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②关节畸形严重;③精神异常;④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⑤药物有禁忌及过敏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10mg,口服,1周1次。

观察组加用加味芍甘附子汤。白芍、炮附子、鸡血藤、青风藤各15g,甘草10g。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各温服150mL,1日1剂。

两组均治疗12周。

3 观察指标

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及关节肿胀数。中医证候症状包括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冷痛、肿胀、畏恶风寒、肢体不温、肢体沉重、口淡不渴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分值0~3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判定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

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3]

临床治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过95%,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 9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过30%~70%,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各指标均无改善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及关节疼痛数及肿胀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及关节疼痛数及肿胀数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及关节疼痛数及肿胀数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晨僵时间(min) 关节疼痛数(个) 关节肿胀数(个)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2 102.48±36.54 45.23±12.39* 10.26±3.47 3.46±1.02* 5.68±2.13 2.26±0.43*观察组 82 103.12±35.87 26.14±10.32*△ 9.94±3.28 2.92±0.86*△ 5.34±2.05 1.18±0.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中医证候积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2 19.82±3.24 9.65±1.71* 6.39±1.24 2.62±0.68*观察组 82 19.63±3.17 7.23±1.52*△ 6.42±1.36 1.73±0.55*△

6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关节畸形、僵硬、功能丧失等,还可能引发骨萎缩,甚至致残[5]。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抗炎效果佳,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的增殖,减少炎性渗出,改善症状,但长期应用有较多不良反应[6]。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湿寒风邪入侵,经络痹阻,血运不畅,而诱发病[7]。治疗应以温经通络法为主。加味芍甘附子汤是由《伤寒论》芍甘附子汤加鸡血藤及青风藤组成。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养血补血、敛阴止痛;炮附子味辛,性大热,可温里逐寒、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可活血补血、舒经通络;青风藤味苦、辛,性平,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甘草味甘,性平,可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活络、散寒止痛之效。药理研究指出,白芍的主要成分白芍总苷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8],附子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9]。

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附子类风湿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