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2019-04-07 01:56谭清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髋内斯氏乙组

谭清刚

(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四川 遂宁 629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作用所致,老年人因多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相对更高。本研究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7例,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患者,分为甲组44例及乙组43例。甲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67~87岁,平均(79.65±2.91)岁。乙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68~85岁,平均(79.61±2.8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年龄65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禁忌症。

2 治疗方法

甲组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患侧髋垫高15°,助手将双侧髂嵴按住,医师用肘弯套住患肢腘窝,医师另一手将患肢脚踝握住,使患肢屈膝屈髋90°,在髋关节外展、外旋位行拨伸牵引,持续维持牵引下逐渐内收、内旋髋关节,再缓慢使患侧髋、膝关节伸直,使患侧下肢固定在略外展、中立位,C臂透视骨折复位好。于股骨粗隆下2cm处进针,钻入两枚4.5mm带螺纹斯氏针,钻至股骨头下0.5cm处,针间距为1.5cm,针尾预弯留于皮外。随后将另两枚4.5mm带螺纹斯氏针分别钻入股骨大粗隆与股骨粗隆下、股骨外侧15cm处,以斯氏针尖端刚突破股骨内侧皮质为宜,利用后两枚斯氏针安置外固定支架,用酒精纱条对针道进行覆盖包扎,术毕。用布朗架对患肢进行固定,伤肢外展30°放置。

乙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软枕垫高臀部,作髋关节外侧纵向切口,逐层切开,充分显露骨折处,直视下行骨折复位,2~3颗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透视见骨折复位好,按锁定钢板操作原则上置长短合适之锁定钢板,再次行C臂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活动髋关节测试钢板及螺钉固定牢固无松动,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1~3天,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舒缩活动、足部及踝关节主动活动,循序渐进,以达到锻炼下肢肌力及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同时配合全身功能锻炼。甲组治疗6~8周,每周复查骨盆X片以了解骨折有无移位,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酌情调整外固定支架,有效防止髋内翻,6~8周后拆除外固定架,拄双拐伤肢不负重行走,以后每月复查X片直至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拔除斯氏针。乙组术后卧床休息治疗两周,指导患者床上行功能锻炼,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术后两周视切口情况拆线,术后两周后拄双拐伤肢不负重行走,每月复查骨盆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逐步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手术取除内固定。

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各项临床指标,进行1~2年的随访。以Harris髋关节评分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为大于90分,良为80~90分,中为70~79分,差为小于70分。

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s)

分组 例 手术时长(min)术中失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甲组 44 41.59±3.78 23.51±3.79 10.32±0.57乙组 43 72.16±4.25 218.96±13.75 11.35±0.72 t 35.470 90.835 7.407 P 0.000 0.000 0.000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例(%)

髋内翻甲组1例(2.27%),乙组5例(11.63%),两组髋内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4,P<0.05)。

5 讨 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运动系统肌肉力量会逐渐衰退,跌倒机率增加,且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如长时间使用降压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加重骨质疏松,降低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及骨痛感。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其年龄、合并疾病、骨折类型、手术耐受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以增强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手术切开内固定术为主要方法,如锁定钢板、DHS、PFNA内固定等方法。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使骨折达到最大限度解剖复位,但是创口较大,对骨膜和软组织广泛剥离,手术时间较长,出血多,不利于骨折愈合,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易造成螺钉在骨质中切割形成髋内翻畸形。DHS可发挥动静力加压、张力带等作用,但创伤也较大,出血较多,不利于术后恢复,且DHS头钉切割破坏可促使螺纹对骨的把持力降低,引发旋转移位等现象从而形成髋内翻。PFNA内固定相比DHS创伤较小,但因高龄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扩髓可造成新的骨折,而且粉碎性粗隆骨折块不能有效得到复位而影响骨折愈合,造成骨不连的机率较大。有学者认为,在符合手术适应症情况下,越早实施内固定术效果越佳,可促进骨折快速愈合,但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对创伤性手术耐受较差,特别是骨质疏松严重者,因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效果并不明显。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以下优点:①骨折经斯氏针固定后结合外固定架,内外固定相结合,变形小,可增强负重作用并提高骨折断端稳定性。②闭合式复位治疗,减小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在耐受较差的老年患者中适用性较高,还可避免取内固定物对患者造成的二次创伤。③手术操作简便,对骨折血供破坏小,出血少,利于骨折愈合。

与西医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为显著,可减小手术创伤、出血,缩短手术时长,防止髋内翻,加强髋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髋内斯氏乙组
警惕先天性髋内翻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术前测定健侧NS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的影响
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斯氏副柔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关于“斯氏体系”的系统化研究
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先天性髋内翻手术治疗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