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康复疗法联合捏脊疗法治疗脑瘫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9-04-07 01:56宋洋洋闫素洁周时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肌张力脑瘫肌力

宋洋洋,闫素洁,周时伟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癫痫等症状[1]。脑瘫的患病率约为2.8‰,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上升,脑瘫患儿的存活率明显升高,研究表明,我国脑瘫患儿已达1200万例以上,且每年以4~6万的数量在增长[2]。目前脑瘫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康复训练,Bobath康复疗法是国内外使用最为普遍的用于脑瘫的康复理论和方法[3]。捏脊是中医特定的推拿手法,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4],对于脑瘫康复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用捏脊疗法与Bobath法联用治疗脑瘫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5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2.52±0.51)岁,平均病程(2.48±0.52)年。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2.55±0.49)岁,平均病程(2.51±0.4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4]中脑瘫的诊断标准。①在婴儿期出现发育迟钝、智力障碍、视觉听力障碍及其他异常,且确定为非进行性脑损伤;②年龄小于等于5岁;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等于6个月或年龄大于5岁;②近期接受重大手术;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④伴有癫痫严重发作。

脱落及剔除标准:①中途中止治疗;②身体不能承受正常治疗;③符合排除标准中某1项。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Bobath康复疗法,主要分为抑制性手法和促通手法两类,抑制性手法主要干预患儿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促通手法主要增加患儿的抗重力能力[5]。训练顺序依次为颈立直、坐位立直、站位立直,训练重点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每日1次,每周6次。

观察组加用捏脊疗法。①放松背部软组织,患儿俯卧,用两手指端从下到上按揉督脉及膀胱经;②两手拇指伸直置于脊柱两侧,两手食指中指前按,以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腹面捏起皮肤并轻捻,两拇指前推的同时食指、中指后捻,二者互相配合前行,每捏3下向上提1下,从尾骨至大椎穴为一遍,共捏脊9遍,施行“捏3提1”操作。③轻推背部或按揉两侧夹脊和背俞穴[6]。每日1次,每周6次。

两组均治疗15周。

3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测试量表(GMFM-88)[7]评价运动功能。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维度,共88项,每项分为4个等级,总分为264分。0级为完全不能按照要求动作,1级为可完成动作的10%以下,2级为可完成动作的10%~90%,3级为可完成整个动作。

肌力与肌张力: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评定。肌力共分为6级。0级为未出现肌肉收缩,1级为有肌肉收缩但关节不运动,2级为肌肉收缩引起关节运动但不能对抗重力,3级为关节活动可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为能对抗阻力但对抗能力弱,5级为正常肌力。肌张力评定采用Ashworth分级标准[8]:0级为正常肌张力,1级为肌张力轻度增加、即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2级为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即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能容易的被移动,3级为肌张力严重增加,即被动活动困难,4级为僵直,受累部分在被动活动时呈现僵直状态。肌力和肌张力恢复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肌力提高大于等于2级或达到正常肌力,肌张力降低小于等于2级。有效为肌力提高1级,肌张力提高1级。无效为肌力和肌张力均无改善。

发育商: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量表[9]测定,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社交5个能区,发育商=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105.48±55.78 150.84±57.45*△对照组 63 110.12±49.69 139.74±54.56*

两组肌力与肌张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肌力与肌张力比较 例(%)

两组发育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发育商比较 (±s)

表3 两组发育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53.61±9.12 60.17±5.24*△对照组 63 54.28±8.76 57.59±6.71*

5 讨 论

脑瘫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会导致儿童终身残疾,现代医学将脑瘫的病因主要概括为产前、产时、产后三个方面,基本病理变化为脑损伤及脑发育异常[10]。目前脑瘫的治疗主要通过康复训练重塑脑运动功能,长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儿生活质量[1]。除此之外,一些有助于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营养剂也被广泛应用,如肌松剂可以减轻肌张力,但也会对肌力产生影响,不利于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11]。

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主要发病原因为先天不足、后天调养不适宜等,既有五脏不足、气虚血虚,也有痰瘀阻滞心脑。治疗以祛邪扶正通经活络为主[12]。捏脊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皮部、督脉、膀胱经及夹脊穴等位置起到阴阳调和、健脾益胃、通经活络、促行气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先天及后天不足的虚损病症[13]。脊柱为督脉循行之主,刺激脊柱体表可以调理对脑部、心脏等器官。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捏脊对神经功能病症也有作用,可以改善大脑神经活动,恢复神经的协调功能[6]。研究指出,捏脊可以提高体内铁、锌等微量元素,增加神经系统发育物质Cd的代谢,促进患儿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14]。

捏脊疗法与Bobath康复疗法结合,其运动功能恢复比仅使用Bobath康复疗法效果更好,这与李婉妍[15]关于使用三联疗法结合Bobath康复疗法对步行痉挛性脑瘫患儿步态级肌力的干预研究结果类似。捏脊与Bobath康复疗法结合对改善患儿肌力、肌张力及发育商效果更好,反映了捏脊疗法对增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作用,改善躯体稳定性、肌力等有益处。

综上所述,捏脊疗法与Bobath康复疗法联用更能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肌力、肌张力和发育商也有作用。

猜你喜欢
肌张力脑瘫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