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9-04-08 09:09欧阳远鹏
关键词:室性研讨心电图

欧阳远鹏

(广西横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3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是其常见并发症,并发该症状时,会使得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升高,若未及时检出接受治疗,可加重患者的病情,使得其心功能损害较重,甚至危害其生命[1-2]。基于此,本研究就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参照组42例(无室性心律失常)与研讨组48例(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参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54.39f5.01)岁,冠心病病程2~18年,平均(12.34f2.41)年;研讨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0~73岁,平均(54.31f4.96)岁,冠心病病程2~17年,平均(12.28f2.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在依据治疗方式方面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其中,A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0~72岁,平均(53.87f4.58)岁,冠心病病程2~17年,平均(11.67f2.04)年;B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40~73岁,平均(53.97f4.61)岁,冠心病病程2~16年,平均(11.28f2.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用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北京世纪金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MIC-12H-3S)对参照组和研讨组进行12导心电图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的心电图指标进行观察分析。A组给予调脂、吸氧等治疗措施及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19993254)进行治疗,若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较轻,初始剂量为每次0.2g,每日3次,使用1至2周后调至为每次0.1 g,每日3次,或是调整为每次0.1 g,每日2次;若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较为严重,初始剂量为每次0.4 g,每日3次,使用1~2周后调至为每次0.1 g,每日3次。A、B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心功能评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参照组和研讨组的心电图指标,对其的LF(低频)、HF(高频)、rMSSD(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SDNN(正常RR间期的均差)、pNN50(相邻>50 ms的RR间期与RR间期总数的比值)及LF/HF等心电图指标。观察A组和B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对其的左室射血分数及BNP(B型利尿钠肽)等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前者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分析,后者抽取其空腹静脉全血运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电指标对比

通过对参照组和研讨组心电图指标对比分析发现,研讨组显著差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心电指标对比(±s)

参照组 研讨组 t P n 42 48 LF(ms2) 301.27f37.31 240.31f35.28 3.39 0.00 HF(ms2) 90.39f10.68 109.21f10.52 14.12 0.00 rMSSD(ms) 29.23f2.09 32.97f2.05 3.42 0.00 SDNN(ms) 79.88f10.63 98.53f10.70 3.51 0.00 pNN50 6.64f0.54 8.37f0.60 6.07 0.00 LF/HF 4.51f0.69 3.26f0.61 3.49 0.00

2.2 A组和B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通过对A组和B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组和B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A组和B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参照组 研讨组 t P n 42 48治疗前 左室射血分数(%) 43.64f5.30 43.58f5.24 0.02 0.99 BNP(pmol/L) 1359.31f50.64 1360.42f50.61 0.04 0.98治疗后 左室射血分数 46.62f4.37 57.87f4.26 4.93 0.00 BNP 894.66f50.34 652.39f50.41 9.20 0.00

3 讨 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并发该症状会使得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显著上升,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改善成为临床研究重要课题[3]。

有研究指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时,越早接受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越优,因而早期的观察诊断十分重要[4]。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与未出现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当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其LF及LF/HF下降,HF、rMSSD、SDNN及pNN50均升高,因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重视对其心电图指标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次研究还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疗法和联合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B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抗心衰治疗虽可通过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缓解其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但对其的心功能改善不够理想,而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发挥有效协同作用,增强临床疗效,达到理想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5-6]。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胺碘酮,其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相关研究显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7-8]。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其心电图指标变差,可通过对其进行连续的动态心电图检测早期检出,临床治疗中不仅需要对其进行抗心衰治疗,同时可配合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心功能。

猜你喜欢
室性研讨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