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08 09:09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家属

游 静

(甘洛县人民医院,四川 凉山 616850)

黄疸是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该项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特点,随着病情价值,患者体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几率,加重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常多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在降低胆红素水平、预防并发症方面价值明显,但基于患者年龄较小,对临床操作配合能力较差,避免影响治疗效果,需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配合进行治疗,故本次随机选择5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4月~2018年04月我院接收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1~15天,平均年龄(8.0f7.0)d;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16天,平均年龄(9.0f7.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待患者及家属了解护理目的、相关注意事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可实施研究。纳入:(1)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儿科学》确诊患者;(2)新生儿评分>8分患者;(3)胆红素>223 μmol/L患者;排除:(1)合并先天性疾病患者;(2)肝功能异常患者;(3)呼吸窘迫患者;(4)严重感染患者;(5)生理性、溶血性黄疸患者,避免对整体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1.2 方法

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耐心、细致讲解疾病临床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疾病产生、治疗、护理流程,使家属提高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并引导家属在护理中配合,提高护理效果。(2)皮肤护理:在患者进食后1 h便对其腹部、背部、四肢进行抚触(10 min/次,2次/d),护理人员在实施抚触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并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变化的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1]。(3)治疗护理:在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彻底对光疗箱进行清洁,并接通光疗箱电源,使光疗箱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为患者佩戴眼罩,除去全身衣物,会阴及肛门部位使用纸尿片进行遮盖,放置于光疗箱进行治疗,每2 h帮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定时为患者更换尿不湿,确保肛周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发生感染[2]。(4)喂养护理:定时对病室进行清洁消毒,并加强对室内温湿度的控制,告知家属母乳喂养对患者生长、康复优势,引导家属实施母乳喂养,喂养过程中叮嘱家属加强对喂养次数、量、体位的调控。(5)洗澡:每日治疗结束为患者进行沐浴,在专用澡盆内加入适量干净温水,水温控制在38℃~40℃,于脐部贴防水贴,按照从上至下进行清洗,清洗完毕采用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3]。

对照组:常规护理,向家属耐心介绍疾病发生原因,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1.3.1 黄疸指数评分评估:采用黄疸测量仪对患者护理后第3、4、5天黄疸指数进行评估。

1.3.2 护理满意度评估: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皮肤护理、用药护理、抚触及喂养护理进行评估,分值100分,得分与家属满意度呈正比[4]。

1.3.3 临床指标评估:观察患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黄疸指数评分、临床指标

两组黄疸指数评分、临床指标评估,实验组黄疸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估,数据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黄疸指数评分、临床指标评估(±s)

表1 黄疸指数评分、临床指标评估(±s)

组别 n 黄疸指数评分临床指标第3天 第4天 第5天 胆红素水平(μ m o l/L) 住院时间(d) 黄疸消退时间(d)实验组 2 7 1 7.5 1 f 1.8 5 1 5.6 2 f 1.5 2 1 3.2 4 f 2.1 8 1 1 4.2 1 f 8.1 2 7.2 4 f 2.1 1 5.1 2 f 0.5 8对照组 2 7 2 0.5 2 f 1.8 6 1 9.8 1 f 1.2 1 1 6.5 2 f 2.3 1 1 4 1.5 4 f 9.0 2 1 2.6 4 f 4.3 2 7.4 6 f 1.5 2 t ü 5.9 6 1 9 1 1.2 0 6 4 5.3 6 5 9 1 1.7 0 1 1 5.8 3 6 2 7.4 7 3 7 P ü 0.0 0 0 0 0.0 0 0 0 0.0 0 0 0 0.0 0 0 0 0.0 0 0 0 0.0 0 0 0

表2 护理满意度评估(±s,分)

表2 护理满意度评估(±s,分)

组别 n 皮肤护理 抚触护理 喂养护理实验组 27 92.02f2.21 91.25f4.21 92.46f3.25对照组 27 81.03f4.21 81.46f4.32 82.53f3.21 t ü 12.0101 8.4332 11.2955 P ü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于常见病、高发病,若发病后未及时得到安全、有效治疗,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增加胆红素脑病发生几率,故此实施针对性护理,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研究数据中,实验组护理后第3、4、5天黄疸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114.21f8.12)μmol/L低于对照组,这与张利霞[5]研究一致。分析:针对性护理结合患者康复需求,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护理实施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沟通,提高家属配合程度、重视程度,护理中加强对皮肤的观察、护理,既可对临床病情进行判断,还可以缓解病情,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治疗过程中加强对眼部、会阴部、肛周的护理,避免治疗过程中造成损伤,影响康复效果,对此类患者实施母乳喂养,可明显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改善临床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但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需加强体位调控,避免吐奶,影响皮肤状态,治疗后进行洗澡,不仅可以增强胃肠道蠕动,还可减轻黄疸症状,规避感染发生率。

综合上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黄疸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值得应用,且护理后家属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较短,故此该护理方法临床价值得到证实。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家属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