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经费水平与结构分析
——以牛津大学为例

2019-04-09 07:56罗建平
大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牛津大学教育经费

罗建平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确定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等五项建设任务,而每项建设任务都需要教育经费的支持。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之所以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与它们雄厚的办学经费有着密切关系,其背后均有着成熟有效的财务系统和融资体制作为支撑。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促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该研究英国牛津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牛津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双一流”高校调整经费水平和优化收支结构提供参考。

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拥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既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从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前100 的大学来看,我国距离“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还需假以时日。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提出“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战略构想,[2]这些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提上日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2015年8月,中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开启了“双一流”建设之门。

“双一流”建设确定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等五项任务,而每项建设任务都需要教育经费的支持。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拥有高水平教学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与它们雄厚的办学经费有着密切关系,其背后均有着成熟有效的财务系统和融资体制作为支撑。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

一、牛津大学经费收支水平分析

牛津大学创建于1167年,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由中央大学和38 所学院组成。学院和大学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这些学院(除Kellogg 和St Cross 学院之外)在法律和财务上是独立的,因此,本研究范围仅包括大学本身及其附属机构,2 个学院和1 个基金会。牛津大学财务报告的截止日期是当年的7月31日,且各年度的财务报告结构也大致相同,本研究重点对2014-201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

(一)牛津大学教育经费收入现状分析

2014-2018年,经费总收入从11.94 亿英镑上升到22.4 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17.1%。经费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研究资助和合同拨款、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供的资金、学费和援助资金、其他运营收入、投资收入、捐款收入等,具体构成情况如表1-1所示:

5年来,研究资助和合同收入一直是牛津大学最大的收入来源,从2014年的4.7亿英镑上升到2018年的5.8 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5.4%,该收入的增加与相关研究成本的提高有很大关系。

这5年总体来讲,学费和援助资金收入是牛津大学第二大收入来源。从2014年的2.4亿英镑上升到2018年的3.3 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8.3%,这一收入包括留学生费用、英国本国和欧盟国家本科生的学费。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学生人数的增加。

5年来,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提供的资金总体趋势是增加,但有轻微的波动,因此,增加的速度较慢,仅从2014年的182.2 百万英镑上升到2018年的186.9 百万英镑,年均增长率为0.6%。

牛津大学的“研究资助和合同收入”与“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根据科研评估而给予的拨款”之和约占学校总收入(除2018年有出版服务的收入)的一半,突出了牛津大学明显的科研倾向。

2014-2018年,其他运营收入存在波动,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从239.8 百万英镑下降到227.8 百万英镑,年均增长为负。其他运营收入包括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如捐赠资金的运营收入、附属单位的收入、其他一些服务项目的收入等。

2014-2018年,捐赠收入从34.5 百万英镑上升到93.2 百万英镑,年均增长率为28.2%,这5年来,此项收入的增长势头最快,是因为通过投资公司(主要是牛津Catalyst 有限公司)实现了较高的应收利息和利润。

5年来,牛津大学的投资收益不算理想,这其中减少的原因除了未回收的应收利息所引起的收入减少外,更主要的是投资战略的改变和衍生公司的收益锐减导致。

表1-1 2014-2018年牛津大学经费收入表 单位:百万英镑

续表

(二)牛津大学教育经费支出现状分析

2014-2018年,教育经费总支出从11.5 亿英镑上升到21.8 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17.3%。支出的构成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其他运营支出、资产折旧支出和利息支出等,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5年来,人员经费支出从2014年的6.0 亿英镑上升到2018年的10.0 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13.6%,这是牛津大学最大的一项支出。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员工人数的增加,相应的国家生活补助、保险、退休金等都在增长。

5年来,其他运营支出从2014年的4.7 亿英镑上升到2018年的10.2 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21.4%,这是牛津大学第二大项支出。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相关项目的费用支出、研究合同的相关开支、奖助学金成本的增加等。

5年来,资产折旧支出从2014年的73.7 百万英镑上升到2018年的145.5 百万英镑,年均增长率为18.5%。

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2016年的经费支出高于经费收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应收资本拨款明显降低。

表1-2 2014-2018年牛津大学支出表 单位:百万英镑

二、牛津大学经费收支态势分析

(一)牛津大学教育经费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图2-1 2014-2018年牛津大学经费收入变化情况

牛津大学的趋势研究采用的是定基法,选择2014年为基期,其余各年均以基期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出各自所占的百分比,观察百分比趋势走向。从图2-1 可以分别看出来自学生的收入在稳步上升,2014-2018年期间,学费和援助资金每年都是增长。

在研究资助和合同拨款方面,它的变化态势整体也是在稳定上升的,说明学校研究资助资金来源渠道较稳定,预示着未来来自政府和私人的研究资助是有保障的,也充分佐证了牛津大学对研究资金的重视程度。

投资收入的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增加,其增长速度虽没有哈佛大学增长得迅速,但是其投资收入也是较为可观的。投资收入慢慢成为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

牛津大学的捐赠收入较多,其增长变动趋势是所有收入中最大的,也是最多的。说明牛津大学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在逐年增加,这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校友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牛津大学教育经费支出变化情况分析

图2-2 2014-2018年牛津大学经费支出变化情况

2014-2018年的支出态势图显示薪酬支出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尤其是2018年为最高,达到168%,这说明牛津大学的薪酬一直都在呈上升态势,一方面是由于薪酬具有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学校为了吸引一流人才,进而在经济上进行资助。

雇员福利的增幅更是超过薪酬的增幅,2018年的增幅更是达到了201%,这意味着牛津大学的福利支出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支出,对于学校来说也成为一种资金上的负担,如何更高效的对福利资金进行配置已成为学校的研究重点。

综上,根据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来看,牛津大学还是很重视财务健康状况的,严格控制着收支平衡。一方面,从经费收入指标可以看出,政府研究资助和合同拨款、学费和援助资金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而这两项重要收入来源一是衡量学校科研实力的指标,一是维护学校发展的指标,都是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从经费支出指标可以看出,薪资和福利是最大的开支项目,因为这项指标是吸引高级人才的重要指标,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支出额度也在持续增长。

三、结论

一流大学运行需要大量资源作为基础,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与合理有效的经费支出更是一流大学制定、实施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牛津大学之所以拥有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就,拥有享誉世界的社会地位,离不开大学雄厚的教育经费作为后盾。根据牛津大学教育经费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可以看出其资源流入、流出的重点方向与领域。通过研究牛津大学教育经费的收支结构及变化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公立研究型高校的教育经费收入来源渠道多样化。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政府拨款、学费收入、投资收入和附属企业收入等,与私立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相似,差异在于每一部分所占比例不同。可以看出,公立研究型高校虽都在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但是政府投资的构成比例有波动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要逐渐走出政府庇护,多方筹集资金。

第二,政府投资与高校卓越成就息息相关。从牛津大学崛起的历程来看,政府在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初政府投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实验室如今在世界上仍然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其卓越成就是其获得政府大量投资的重要原因。

第三,学校生均支出与学校的科研支出、效率正相关,且生均支出是影响成本结构的重要因素。牛津大学生均支出较高,一方面说明学校财力巨大,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投入相对较充足。生均支出水平高的学校投入的仪器设备也更多,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也更高,因此,学校生均支出对科研产出有明显的影响。[7]

第四,更多的教育经费用于开展科研活动和培养学生。对于一流大学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存在年度结余,而是科研成果和学生素质情况,所以学校会将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研究和教学。

第五,经费充足是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条件。牛津大学的财务报告显示,薪资和福利占学校总经费支出的绝大部分,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是由于牛津大学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和教学,学校必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和教学条件,以及薪资、福利和奖学金,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吸引更多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

四、对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启示

从牛津大学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变化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稳中求发展,稳中求进步。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可借鉴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先进做法,就财务管理与制度建设而言,本文从以下五方面对一流大学的资源配置优化与调整提出对策建议,为建设一个结构合理、与学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一)加强财务工作对高校发展的支撑作用

英国一流大学财务管理指标体系设置科学、清晰明了。这套体系源于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也方便了资助者的财务监督。大学为谋求自身的发展需要战略规划,经费是支撑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而财务工作的作用将得以凸显。大学发展战略的不同,对学校财务工作的方式要求也不同,财务工作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战略规划逐步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即把财务工作放到实现发展规划的战略地位上来考量,加强财务工作对大学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提高高校筹资能力

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一种有效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途径,办学经费的多样化是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一流大学,其经费支出相当巨大,因此高校要自觉具备筹资能力。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一流大学要大力提高筹资能力:一是增加政府投入与自筹资金相结合。要想成为一流大学完全靠政府的供给是不可能的,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快知识技术转移和产品创新;二是成立基金会等组织,像哈佛基金管理公司、牛津大学基金公司,都能为学校提供客观的、持续的资金支持,为大学吸引更多资助和捐赠创造条件;三是重视校友资源的利用,主动挖掘校友的潜力,提高捐赠资金。同时使捐赠法制化,使捐赠人得到应有的政策优惠以及法律保障;四是设立群众和政府监督机制,使投融资的使用透明化。更重要的是要开源节流,注意节约使用资金。

(三)打造高校优势学科

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高等院校的分类管理,从20 世纪5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建立以专业学院为主体的高校分类模式,到20 世纪90年代以来以“985”“211”工程为龙头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大学为主体的层次分类模式,始终坚持“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带动整体建设”的思路,巩固了一批优势专业学科发展,促进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8]而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初衷就是要通过分类建设引导特色发展,重在优势学科建设。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范畴下,高校要实施特色学科发展战略,就要集中财务资源巩固一批学科高水平发展,加大优势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以这些优势学科为基础,撬动高校围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打破“马太效应”的困顿局面。

(四)提高教师待遇和完善学生资助相结合

通过分析牛津大学五年来的发展战略报告可以看出,学校有两个核心战略,一个是科研,牛津大学参与了2014年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项目(该项目衡量了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的研究所造成的影响,并帮助基金单位决定如何分配六年期的基金给各大学),评估的结果是牛津大学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学校大部分研究活动都是由第三方参与者提供的具有竞争性研究经费和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拨付的基金资助。卓越的研究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思想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显然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和对教师的鼓励。另一个核心战略是教学,牛津大学秉承着优秀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学生的传统,因此牛津大学在全世界范围招收最优秀的学生,并提供给他们丰厚的奖学金。我国建设一流大学也应该加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这样才能解决教师和学生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去。

(五)提升高校内部资源配置能力

通过对牛津大学财务配置的分析来看,高校要提升财务内部资源配置的能力,就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进而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有所作为、办出特色,也能促进不同高校聚焦一定的服务面向争创一流。

2015年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1+6”拨款制度。(其中“1”为学科门类系数,12 大学科门类赋予不同的系数。“6 个项目”指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科研业务费、特色发展、捐赠配比、绩效评价)使高校财政拨款制度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9]通过财政拨款模式的适度改革,建立“双一流”建设经费拨款模式的动态调整,在《通知》的指导下,高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行高校预算拨款体系调整,进而改进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增强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4.html.1993-02-13/2019-11-1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0-07-29/2019-11-16.

[3][4][5][6]University of OXFOR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4-2018[EB/OL].http://www.ox.ac.uk/.2019-11-10.

[7]罗建平,马陆亭,陶海明.美国一流大学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的匹配研究——以哈佛、耶鲁和斯坦福大学为例[J].江苏高教,2011,(3):148-152.

[8]张旺,龙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发展的依据及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18,(1):3-7.

[9]财教.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EB/OL].http://sc.mof.gov.cn/mofhome/mof/zhengwuxinxi/caizhengwengao/wg2015/wg201512/201604/t20160421_1960415.html.2015-11-17/2019-11-15.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牛津大学教育经费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牛津大学为何不办校庆
是什么让牛津大学不办校庆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牛津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