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创“双一流”应树立六个“走在前列”

2019-04-11 09:43王国军
文教资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教育

王国军

摘 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后起之秀的高职学院如何发力,成了摆在众多学校面前的问题。本文结合湘潭地区高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六条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一流 高职教育 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各高职学院开始纷纷发力,三年过去了,校风学风有了明显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变,但部分高职学院离双一流标准差距还远,具体表现为发展的步伐较慢,在职称、教师评价上依然沿用原有模式,教师积极性不高,在开放性、包容性建设上缺乏激励制度,教师考核、师德没有成为核心指标,宣传不到位,部分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专业建设没走向国际化等。笔者认为,双一流就是让学校发展改革在全国名列前茅,让专业建设在全国排名前列。

一、加足马力,多管齐用,在宣传招生上走在国内前列。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高校来说,宣传、招生、教学构成缺不可少的三大环节。但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忽视宣传,宣传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居住在建设路口的居民都不知道理工在哪里,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制订5年计划,一年内让湘潭人尽知理工,三年让湖南人尽知理工,五年内,让国人皆知理工,具体如下:一是学习其他高校的做法,在高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显著位置树立学校招牌,学校门口的公交站台以学校名字命名,二是同湘潭中心、万达、步步高合作,尽可能地把学生大型活动搬到商场,既能赢得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又能更好地推广学校的精神文化成果,实现双赢。三是紧紧以大学生记者团为抓手,构建以大学生记者团为核心,各院部学生宣传部参与的立体宣传机构,使全校宣传形成一盘棋,并有效利用贴吧、微博、抖音、网站等社交媒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宣传。四是把宣传工作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末尾淘汰制。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花园式环境,在环境育人上走在国内前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比本科学院,高职学校无论是在占地面积、建设资金力度上都薄弱,在争创“双一流”高校的路上,要以特色立校,建设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在自然环境布局上进行优化,建设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市区中心的高校则通过建设地下停车场或者立体停车场,解决教师停车难问题。二是通过文化墙、校训石等建立“以人文本”的校园文化,让全校师生时刻沉浸在人文文化中,长期熏陶,并受之影响,最终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三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抓手,形成独有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专业升本,在专业建设上走在国内前列。

“集中力量办大事”,高职学校要创“双一流”,关键在专业群建设。高职学校的专业群建设既要服成国家战略,又要遵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就形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专业为特色的办学格局,提出“打造全省产教融合样板和发展改革精品”总体目标,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控制与优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和“特种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与舍弗勒集团合作,按徳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培养,以湘潭“未来工厂”员工的标准作为培养目标,开启“双元制”湖南本土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京东合作,把校企合作向产业园区、产业链、需求链进一步延伸;建立动力谷分院,把学校办在株洲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推动“有核无边、多点办学”新模式的第一步。

高职学校的专业群建设,要以创新作为驱动力,走开放型、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主动与国外高校和公司进行高站位、大格局、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让重点专业升本,确保学科优势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学教改上走在国内前列。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旨在让教师回归本分,学生回归常识。高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产品是“学生”,所以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高职学院发展的这些年,一些学校中出现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本末倒置现象,挫伤了一些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学生评教,但只是走走过场,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让教学回归学生为中心是让高校教育回归初心,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彻底落实学生的主體地位。具体做法有四:一是教学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让只会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的老师没有舞台,让真正上课幽默有趣、以身作则的老师脱颖而出。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者设计教学评价问卷时应从该课程受欢迎程度、课程压力大小、课程收获、课程分布要求等方面入手,并且学生评教信息应公开、透明。二是教学名师、骨干名师的评选以较高的学生满意度为重要依据,让教学名师、骨干名师真正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是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职称评定体系,推行职称分类评价体系,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推广型四类,鼓励有写作、编剧、画画等特长的老师脱颖而出,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四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高职教育学生录取分数线不高,学生成绩和素养不容乐观,因为只需就读三年就走向社会,社会经验缺乏,因此,高职学院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贯彻班会和课堂教学,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社会经验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适应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校校之间加强合作,在资源共享上走在国内前列。

以湘潭为例,湘潭地区共有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国防科技职院六所高职学院,校校之间有相同专业,也有互补专业,再加上教师和实训资源的不同,完全可以共同合作,整合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具体做法有三:一是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同城高校可以先互开通识选修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协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开通识选修课程,既可以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上课,又可以让学生跨校选课,在此基础上学分互认。二是建立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并向同城高校开放。三是建设高校资源共享互联网平台,各合作高校派专人打理从而实现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实验器材等方面的共享。

六、加大对师生个人特长的扶持力度,在开放性和包容性上走在国内前列。

大学之所以称大学,是因为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于它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有特长的师生,学校要在政策层面予以倾斜,在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评定上予以相应比值,在经费上要予以扶持,从而扩大学校在省内和国内的影响力。鼓励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在各大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鼓励出版,按稿费多少给予等于双倍奖励;鼓励有画画特长的学生参与出版社或者电影电视剧的封面和海报设计,按稿费多少给予等于双倍奖励;鼓励有唱歌天赋的学生参加中国新说唱,好声音等比赛节目,在宣传、经费上给予等额补助;鼓励有编剧特长的学生将自己原创的剧本提交给影视公司,如能签约,按稿费给予三倍奖励,鼓励有导演和演员天赋的学生自制网大和微电影、网剧,在经费上予以补助。

鼓励有写作特长的教师出版个人著作或原创剧本,有美术特长的参加国内各类比赛和出版,除稿费等额奖励外,并计为当年的教学成果,在职称评定上列入社会服务推广成果,鼓励有导演和演员天赋的教师自制网大和微电影和网剧,在经费上予以补助。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双双“一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加大宣传力度,以人为本,学科建设要继续发力,教学回归以学生为中心,并深化校际合作,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免遇到一些困难,仍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国高等学校软实力——生态竞争力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培植.走进高品质教育生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聂竹明,刘钊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变革:从科层制到社群化[J].中國教育学刊,2017(05).

[4]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世界一流大学的成本与收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1).

[5]潘懋元.“双一流”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17-11-19.

[6]李文博.教学信息资源整合研究背景下高校教学资源构成因素的创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

[7]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8]蔡袁强.“双一流”建设中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职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