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教师形象的塑造

2019-04-13 07:49刘东航
考试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新时代

摘 要: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中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从国家层面,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从教师层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专业能力、坚守职业道德。所以新时代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形象

2018年9月10日,恰逢第34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10月18日,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下达“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指示。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中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从国家层面,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从教师层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专业能力、坚守职业道德。所以新时代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从国家层面

今年年初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及教师队伍强调师德建设。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突出教师道德的全面培养,促进教师成为先进的思想文化修养者,党的坚强拥护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搭建校本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科研活动,开展教学科研和指导,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加强师资、教学科研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和完善传帮带机制。开展以新聘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培训,为高校培养人才、培养新力量。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评价指挥棒问题。首先,教师日常教育要从关注学生成绩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全面教育的本质上来。其次,教师要摆脱单纯追求中考和高考率的束缚,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健康成长。第三,在全社会转变人才和就业观念,使家长和学生摆脱盲目追求“学历”和“文凭”的桎梏,选择正确的教育和入学途径,自觉接受有益的教育,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第四,要解放教师对论文的追求,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激发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五,教师要从各种评价和达标考核中解放出来,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二、 从教师层面

(一)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首先,政治上保持先进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促进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的执政的坚定拥护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师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就应该增强对民族的自信,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堪称奇迹,爱国不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通过教师,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伴随西方文化的冲击,那些崇洋媚外的不良呼声得到遏制,积极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老师要言传身教,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要首先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传递给学生。其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如春蚕,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他们负责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塑造生命和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作为高校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勤于学习,教师必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比如一位高校老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学习意识,不断更新扩充知识库,培养四种能力。首先,我们必须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师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更加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多读书,多看报,多积累,从而提高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能力更灵活。第二,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独特的教学方法,势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应该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参加教学相关的系列讲座、交流、研讨会等,取长补短,受益匪浅。参加教师技能培训和竞赛,拓宽学习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三,培养科研能力。教师科研是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勤学苦练,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科研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经验,组织教育实验也比较方便,便于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但是,第一线教师,往往忙于授课,教学任务繁重,忽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把经验加以总结,反思不足之处,总结成功的经验。也应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查分析,提出假设,开发方案然后开展实践。这些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 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協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突出师德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成为先进意识形态和高尚文化的传播者。党的执政的坚强拥护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首先,高校教师应该依法执教,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后进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批评学生的方法要科学,态度和蔼,严禁讽刺、挖苦、羞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其次,教师应该淡泊名利,向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消费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但我们不要忘了初衷,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像“大师”季羡林先生一样,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朴实平凡的人,他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挫折、名誉和地位。他的朴素、平凡,与许多所谓的“名人”不同。“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胜似闲庭信步”,用这首诗来描述季羡林的人生态度是最恰当的。有了这种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季羡林人生的真谛。季羡林经历了各种生活的磨难,依然释然面对,彰显出了一名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他的豁达是他面对人生挑战的有力法宝,那他的平易近人则是他人格魅力的升华,他是所有教师的榜样。最后,教师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这种爱是不关乎血缘的,没有功利的,是理智的爱,这种爱包括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满怀欣喜地期待学生健康成长。这种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重之后而无往不胜的教育法宝。教师要用爱来培养、激发和传播爱,用真情、真挚、真诚来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滋养学生的心灵。把温暖和情感倾注每一个学生身上,增强学生信心,树立学生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享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

[4]卢旭.社会变迁中的教师形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4.

[5]薄存旭.教师形象塑造的价值及其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6(4):61.

[6]刘佑祥.当代教师形象的意蕴及塑造[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9-30.

[7]钟启泉,刘徽.我国教师形象重建的课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8]苏海峰,任国盛.大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形象的调查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0(1).

[9]刘红.大众媒体中的教师形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0]马喜春,于伟峰.浅谈改革开放与我国教师形象的重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10).

作者简介:

刘东航,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新时代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