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及主题述评

2019-04-16 10:40王俊亮王泓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主题

王俊亮 王泓砚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分析web of science收录的体育旅游近30年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体育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2年以后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1998年以后研究趋向活跃,并一直延续至今;文献来源以旅游类期刊为主,体育类期刊为辅;研究前沿主要为绩效、模型、影响、大型赛事、感知等;研究主题集中在体育旅游综述、举办大型赛事的影响、多种模型的构建等领域。

关键词:体育旅游;历史脉络;主题;大型体育赛事

中图分类号:G 80-052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past 30 years collected by web of sci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sports tourism began in the 1970s, entered the substantive stage after 1992, and has been active since 1998, with tourism journals as the main source of literature and sports journals as the supplement. The research mainly includes performance, model, influence and large-scale competitions. The research topics focus on sports tourism review, the impact of holding large-scale compet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models and other fields.

Keywords:sports tourism;historical context;theme;large-scale competition

體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形态[1],其独有的趣味性、体验性、新奇性、刺激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的、朝阳的新兴经济业态,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3]中指出“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梳理国际体育旅游研究脉络及主题热点对把握国际体育旅游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1 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

1.1 研究工具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中的信息可视化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CiteSpace和HistCite 2款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利用Cite Space的共被引原理,追踪体育旅游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聚类其研究主题,定位其发展前沿;利用HistCite展示体育旅游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绘制其国际体育旅游发展脉络,定位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等;结合2款软件的各自优势,直观地呈现国际体育旅游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及趋势。

1.2 文献来源

本研究所有文献资料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检索式定义为:TS=(sport tourism) OR TS=(sport travel) OR TS=(sport tour)OR TS=(sport tourist) OR TS=(sport traveller)。检索年份限定为:1987—2016年,检索日期为2017年5月18日,语言限定为英语,文献类型限定为论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91篇,通过HistCite的无指定关键词参考文献功能,将被引文献目录下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0篇文献补充到数据集中,避免了重要文献遗漏,最终共有1 501篇文献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

关于检索年限跨度的说明:1966年,D.Anthony在“体育和旅游”一文中首次描述了体育和旅游的相互关系,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共鸣[4]。Glyptis在1982年关于欧洲5国体育旅游的研究,标志着体育旅游相互关系研究的真正开端[5],随后几年相关研究文献仍然较少。HistCite呈现结果显示,1987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逐步增多,因此,将检索年限设定为1987—2016年,30年的时间跨度基本涵盖了国际体育旅游的全部重要研究文献。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旅游文献分布特征分析

将1 501条文献纪录导入到HistCite软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文献分布在80个国家或地区的665种期刊中,共有3 915位作者,引用参考文献4万9 018条,由于数据庞大,本研究仅选取各指标前10位重点分析,详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见,体育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大致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1梯队为美国,发文量遥遥领先;第2梯队为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文数量仅次于美国;第3梯队为德国、西班牙、南非、法国、中国、意大利,发文量从63篇到39篇不等,发文量较小。综合TLCS值来看,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文献数量都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体育旅游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从作者来看,K.Kaplanidou和M.Saayman均以14篇的发文量位列第1位,但K.Kaplanidou的TLCS值要远远高于M.Saayman。K.Kaplanidou就职于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旅游休闲与运动管理系,长期致力于体育旅游相关研究,是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其论文应予以重点关注。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中没有中国作者出现,排名最前的为上海体育学院的刘东风,在2013到2016年共发表5篇论文,但TLCS值仅为4,排名接近200,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

表2显示,体育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旅游类期刊和体育类期刊,排名第一的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是旅游类期刊,其他均为体育类期刊,这也充分说明了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相互融合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目前并没有单一刊发体育旅游文献的期刊,体育旅游研究领域基于体育和旅游2个相对成熟学科的研究对象交叉形成,当前研究大多局限于对体育旅游的现状、影响、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讨论,有些研究缺乏理论支撑[5]。

从文献的时间跨度来看,1987—1996年发文量为5篇,1997—2006年发文量为33篇,2007—2016年发文量为224篇,体育旅游研究的文献数量在每个时间段以6~7倍的速度在高速增长。

TCLS是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的缩写,表示该期刊在当前数据集中被引用的次数,TCLS值越高代表期刊的影响力越大。由表2可见,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和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体育管理)的TCLS值要远远高于其他期刊,是体育旅游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2种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纪事)虽然刊文量没有进入前10名,但TCLS值高达101,说明期刊影响力也较高,应给予重点关注。

2.2 体育旅游文献引文分析

HistCite最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生成引文编年图,以时间为轴线,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文献之间相互引用的情况,可以清楚地表达某一领域研究的焦点和某一领域的重要文献。根据TLCS值进行排序,选取TLCS排名前100名的文献,通过“Graph Maker”功能生成引文编年图,如图1所示。

虽然在数据集中1992年之前的文献有5篇,但在图1中未显示,说明1992年之前的文献关注度不高,并没有引起广泛共鸣。图中编号为6的文献是引起后续研究广泛关注的最早的一篇文献,在前100篇高被引文献中就有5篇引用该文献。分析发现,该文献是B.Burgan和T.Mules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纪事)中的一篇题为《体育赛事对经济的影响》的论文,研究认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通过刺激游客的消费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6],论证了大型赛事、旅游和经济的关系,是体育旅游研究的一篇开创性文献。随后几年鲜有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成果,直到2000年前后,具有代表性的文献陆续出现,例如65号文献《作为庆祝亚文化的体育旅游》,72号文献《目的地意象模型构建》,分别从文化现象[7]和旅游目的地形象[8]的角度对体育旅游进行了研究。

由图1可见,1998年以后,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文献之间的连线也变得密集,说明该时间段体育旅游研究处于活跃状态。虽然近几年高被引文献较少,且连线比较稀疏,但并不表明此时体育旅游研究的高峰期已过,而是因为文献发表时间较短,从而被引受限。本研究下载了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文献,见表3。

HistCite提供了2个独特的指标,其一是Lcs(e/b)。Lcs e表示文献最近3年被引用的情况,Lcs b表示文献发表最初3年被引用的情况,Lcs(e/b)表示最近3年和最初3年引用情况的比值,越高代表文献随时间的演进其关注度逐步提高。《2002世界杯对韩国的影响:赛前和赛后的比较》《居民对国际足联2002世界杯影响力的感知:以首尔为例的个案研究》《举办大型赛事:对当地人支持模型的构建》3篇文献的Lcs(e/b)值要远高于其他文献,说明关于大型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的研究被持续关注,这可以从近几年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中得到印证[9-10]。

其二指标是Lcs/t。表示文献平均每年被引用的次数,值越高表示文献每年都被大量引用。《赛事旅游:定义、演化及研究》《2002世界杯对韩国的影响:赛前和赛后的比较》和《居民对国际足联2002世界杯影响力的感知:以首尔为例的个案研究》3篇文献的Lcs/t值较高,表明这3篇文献是体育旅游较为重要的文献,每年都被大量引用,引用文献主要涉及大型赛事对举办地经济、文化、交通、环境等的影响,居民对大型赛事的感知等。

2.3 体育旅游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词语表达,其出现的次数与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密切相关,citespace能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的计算最后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2所示,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成正比,节点外围的颜色与关键词的中心度相关,较高的中心度反映出这些关键词是共现图谱中的重要节点,它们往往连接不同的聚类群,映射出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2中比较重要的研究前沿有体育、旅游、绩效、模型、影响、旅行、身体活动、运动、感知、行为、管理、大型赛事、体育旅游。根据图1和图2,本研究选择了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文献,分类整理了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样本等指标,见表4。由表4可见,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体育旅游概述、举办大型赛事的影响、多种评价模型的构建。多数属于量化研究,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多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数据差异。其他少量研究屬于质性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综述类文献,有些样本访谈对象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3 体育旅游研究主题述评

3.1 体育旅游研究综述

《赛事旅游:定义、演进及研究》一文是典型的文献综述,共引用参考文献307篇,作者将体育旅游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11],从体育和旅游的角度分别展开论述,认为体育旅游是既有学术领域的一个子领域,是连接体育研究和旅游研究的纽带,也是旅游目的地管理应用的一个领域,目前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理论提升空间,急需建立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这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12],最后对体育旅游赛事类型的划分、赛事管理、赛事影响等提出了建议。

《赛事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也是一篇重要的文献综述,由于发表于2016年,所以,在引文编年图中没有呈现。该文共引用参考文献709篇,这篇文献是对上《赛事旅游:定义、演进及研究》的延伸,主要对体育旅游研究的演进做了更深层次的论述,从时间和理论2个维度梳理了体育旅游的知识,并关注了约束和推动体育旅游的力量、本体论进展、主要刊载期刊、新出现的主题和问题,最后提出了体育旅游研究的路线图[13]。2篇文章前后呼应,对体育旅游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

3.2 举办大型赛事的影响

大型赛事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旅游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文献中有5篇涉及大型赛事研究,其中:奥运会1篇,足球世界杯4篇,而且全部是关于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研究,究其原因与日韩两国欲借助世界杯的契机提振经济有关,而且大型赛事通常会刺激举办国的经济增长[14]。本主题研究主要涉及世界杯赛前和赛后的比较及基于游客视角的动机、背景、利益及制约因素。此时,批判性研究已经出现,有的文献开始对评估方法提出质疑,指出统计时与赛事无关的游客应排除在外[15]。

3.3 多种评价模型的构建

该领域从多个视角分析了体育旅游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构建及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支持等。旅游目的地意象是决定游客旅游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的地意象模型的构建》一文通过对前人构建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源的多样性、信息源的类型、游客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认知评价,认知评价与动机会共同对游客的情感产生影响,但前者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并认为情感很可能是认知评价和目的地意象的中介变量[8]。这对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精准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居民对举办大型赛事支持模型的构建》一文通过对冬奥会的研究,发现了社区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支持表现在5个维度:社区的关注程度,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社区依恋、感知利益与感知成本[16],而且探讨了几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恋度高的社区更容易接受大型赛事,而高生态主义价值观的居民,成本观念相对于利益观念表现得不那么突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文献来源来看,来源期刊、机构、地区、作者等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文量和影响力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是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文献全部为英文文献有关;二是体育旅游最早兴起是在欧美国家,其体育旅游市场较为成熟,科学研究相对也较为完善。1998年以后,体育旅游的关注度提高,影响力大的研究文献较多,文献互引频繁,相关研究处于活跃状态,并一直延续至今。

研究前沿主要围绕大型赛事的绩效、影响、管理及民众支持等层面展开,研究主题包括体育旅游文献综述、举办大型赛事的影响、多种模型的构建3个领域。有些研究主题比较稳定,例如,举办大型赛事的影响。大型赛事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会给举办地带来长时间、多层面、广范围的影响,对大型赛事的研究贯穿了体育旅游的整个发展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可持续发展[17-18]、小型赛事[19-20]、网络体育赛事消费[21]等研究主题开始涌现,这些主题是否能成为研究的热点,还需要持续关注。

数据收集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访谈法等,样本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较为复杂的关系多采用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利用模型评价大型赛事对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验证旅游信息源特征、目的地形象、游客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建议

第一,本研究仅对英文文献进行了分析,未将其他语种的文献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文献有一定局限。第二,在收集的一千余篇文献中,来自中国的文献仅有51篇,占文献总数的3.33%,由于文献数量较少,无法整体反映中国体育旅游的研究状况。期待日后能够开展跨专业合作,弥补本研究的不足。第三,可以以CSSCI或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对以中文为载体的重要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就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国际体育旅游研究进行全面比较,以期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银日.体育旅游研究范畴的西方文献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27.

[2] GIAMPICCOLI A ,LEE S S ,NAURIGHT J.Desti-nation South Africa: comparing global sports mega-events and recurring localised sports events in South Africa for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5,18(3):229.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A].2014.

[4] 井玲.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53(7):48.

[5] MIKE W, CHRIS B.體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2.

[6] BARRY B, TREVOR M.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ing even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4):700.

[7] CHRISTINE G B, LAURENCE C. Sport tourism as the celebration of sub-culture[J].Annu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2):275.

[8] SEYHMUS B, KEN W M.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868.

[9] FOURIE J, SANTANA-GALLEGO M. The impact of mega-sport events on tourist arrivals[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6):1364.

[10] BAUMANN R W, MATHESON V A.Many happy returns? the pro-Bowl, mega-events, and tourism in Hawaii[J]. Tourism Economics,2017,23(4):788.

[11] DONALD G. Event tourism: Definition, evolution, and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3):403.

[12]楊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5):90.

[13] DONALD G, STEPHEN J P. 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even-t 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2): 593.

[14] POP I, KANOVIVI A, GHIC 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mega sport events on tourism In the Brics countries case[J].Amfiteatru Economic,2016(18):960.

[15] CHOONG-KI L, TRACY T.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of a mega-event:the case of 2002 FIFA World Cup[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595.

[16] DOGAN G , KENDALL K W.Hosting mega events: modeling locals suppor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23(3):603.

[17] KLAUCO M, GREGOROVA B, KOLEDA P, et al. Land planning as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slovak rural region[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7,16(2):449.

[18] ROSA P F, DIAS Carvalhinho L A, PEREIRA S,et al. Nature-based sport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of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J].Movimento,2017,23(1):419.

[19] FOTIADIS A,LISHAN X,YAOQI L,et al.Attracting athletes to small-scale sports events using motivational decision-making factor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1):5467.

[20] PEREIRA ELSA C S, Mascarenhas Margarida V M, Flores Adao J G,et al.Nautical small-scale sports events portfolio: a strategic leveraging approach[J].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2015,15(1):27.

[21] ALONSO-DOS-SANTOS M, CALABUIG M F, RIOS F M,et al.Online sport event consumers: attitude, e-quality and e-satisfaction[J].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17,12(2):54.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主题
环巢湖旅游区体育旅游满意度理论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