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

2019-04-17 11:58余耀
党政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环节机制领导

余耀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整治“四风”,让广大民众看到了中央对于反腐的决心,也预示着中央反腐不是“一阵风”“一股浪”,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中央“八项规定”和“六大纪律”已成为干部的一个“紧箍咒”。

站在历史发展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看那些倒下的“大老虎”或者“小苍蝇”,其中有不少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有的甚至处于重要岗位。这不禁令人唏嘘,他们身处重要岗位,为何没有守住“底线”,逾越了法律的“红线”?我们究竟在对干部教育的哪一环节出现了漏洞?本文将从剖析国有企业领导成长各个环节入手,深入诠释“三不机制”如何运用于企业实践,探索如何抓好防腐建设,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认识把握企业领导职业生涯期成长的“六大环节”

1.把握好学习环节

学习是防治腐败的第一关口。从近几年的腐败案件中可以发现,一些领导干部犯了错误,追其根源,就是不注重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欲战胜了理智,走向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干部,因为不注重学习、不懂得政策,风险意识差,可以说是稀里糊涂犯了错。因此,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机制,把学习同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组织观念和思想道德结合起来。

2.把握好权力环节

时刻想想“当初为什么入党,现在当官的职责是什么,将来要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时刻告诉自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洁身自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好权力的天平,保持平稳运行。

3.把握好情感环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身为党员干部同样被亲情、友情等人之常情所围绕。但是,有些“情”并非真实的,而是打着“情”的幌子,图人之利。作为领导干部,如若无法权衡好用情的平衡点,被“情”所诱惑,对亲戚、朋友、老乡、同事滥用“情谊”,最终必然会走向罪恶的深渊。因此,在面对人情关系时,一定要具有党员的觉悟和思考,摒弃那些不怀好意、企图用

“情”拉人下水的关系。

4.把握好钱财环节

人不可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可能把人送进坟墓,因此,要清醒、要坚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酿大错、闯大祸的领导干部,在他们反思自己为何会一步步走向犯罪,大多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是从一些蝇头小利开始,侥幸之后,内心的私欲随着持续而来的各种利益不断膨胀,逐步战胜了防腐拒变的警惕性和敏感度,终其一点,还是自己的私利害了自己。

5.把握好名誉环节

我们党员干部在对待名誉地位方面,应该保持淡泊的心态。个人的进步是党组织培养、器重的结果,个人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单单是靠自己,而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要站在荣誉面前不骄傲自满,要将共产党人的本色传承发扬。

6.把握好兴趣环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党员干部也是如此,然而,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约束、没有底线,很可能就会无形中成为他人行贿的切入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义之财背后有行贿的祸心。人生路上有很多诱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地位越高,掌握的权力越大,相应的所面对的外界各种诱惑就越多,这些诱惑会把自己带入到腐败堕落的地步。

二、“三不机制”抓好领导干部防腐建设

2005年,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随后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上,“三不机制”又被调整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在十八届四中全會上,被最终确定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清晰地显示了党中央在思考和探索“标本兼治”的基本思路。国企领导干部如何“防腐”,要在关注好领导干部成长的“六大环节”之后,再从“三不机制”的角度将领导干部“防腐”工作深入推进。

1.抓监督——使人不敢腐败

首先,要抓好过程监督,建立和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权力风险点监控制度,减少和杜绝人为因素对制度执行的干预,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漏洞;对管钱、管物、管人的重点部门和岗位除进行廉洁守法和依法办事的纪律教育外,要制定工程、采购、废旧物资处理等敏感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其次,要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整合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资源,要从内部、群众、外部等三方面抓好监督。内部监督是监督机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要将决策和执行作为监督的重点环节,将财务、风控、采购等人员作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强化内部监督工作。群众监督是监督的基础,让权力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畅通群众投诉和举报渠道。抓好外部监督,堵塞监管漏洞,要充分发挥内外审计的作用,既要搞离任审计,也要搞在职审计,每年都要审计;既要抓工作上班时间的监督,也要抓下班后的监督,不断完善和健全监督体系。

2.抓制度——使人不能腐败

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中央出台或修订的80余部党内法规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规党纪的

“笼子”越扎越紧,为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要深入持续抓好制度落实,如何让这些制度在领导干部,特别是国企领导干部心中刻下烙印。企业中,要以党内法规为蓝本,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和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具体而言,要围绕财务资金、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业务分包和废旧物资处置等重要事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修订完善制度,全面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找出权力风险点,评估风险系数,合理分解设定权限,使制度流程化、岗位化和具体化,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3.抓教育——使人不想腐败

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强化监督,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基础。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如果思想出了问题,再好的制度也难以约束,再硬的监督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教育应常抓不懈,而且要警钟长鸣。廉洁从业教育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工作,要引导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自觉地培育廉洁意识抵御各种侵蚀,构筑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防线。要突出把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廉洁从业和党性修养作为教育的重点。要教育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熟悉了解廉洁从业的法律法规,珍惜工作岗位,加强思想道德修炼,务必守得住根本、务必保持心理平衡、务必管得住家人、务必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不辜负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金钱观。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通过“三不机制”的实施运行,把监督的制衡力、制度的约束力、教育的说服力和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确保国资运行安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从业安全。

三、结语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他们肩负着带领职工发展企业的重要使命,要从基层抓起,形成自下而上的、风清气正的廉政风气。因此,务必关注好领导干部职业生涯成长的“六大环节”,然后配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手段,同时,要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深刻领会其内涵,强化组织保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标本兼治,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环节机制领导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市领导会见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皮革机制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