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电影中戏剧美术对影视美术的影响

2019-04-18 07:44张云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早期

张云

【摘 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上,不管是在剧情创作,人物造型,空间布景,以及导演情感的融入与表达等方面,中国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而中国电影对中国戏剧的弘扬光大,也作出了积极地作用。不难看出,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可谓相当密切与持久。因此,对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电影与中国戏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戏剧美术;影视美术

随着中国戏剧艺术的不断发展,其舞台美术设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所说的“舞台美术”指的是空间场景营造、舞台景物用具、舞台灯光运用、人物形象设计等等成分。这些元素也是戏剧的重要组成元素。随后,电影兴起,但中国的电影发展始终伴随着戏剧的影子,特别是解放前的“文明戏”,“爱美剧”,“国防戏剧”,“抗战戏剧”等的风靡,使得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初期就受到了戏剧的深刻影响。

一、中国戏剧美术设计与中国电影美术设计的观念形成

(一)中国戏剧美术设计观念的根源探析

“中国戏剧,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讲,它有三个特点:程式化、虚拟化、节奏化。我们这里着重谈程式化。戏剧是程式的,艺术都是有程式的。没有一门艺术没有程式。艺术形式是这个艺术作品总的形式,是表现它内容的手段方法的综合。而程式,包括了表现内容的各种手法手段。单位跟组织艺术结构的方法。中国戏剧的程式尤其的明显。比别的程式鲜明。程式,有民族的程式,也有西洋的程式。中国戏剧的程式就是传统的程式,独特的程式”。

中国戏剧美术的发展朝着程式化的方向迈进。中国戏剧美术的程式性特征所决定了它的程式化所在。张庚先生曾经说过,“戏剧的程式化不限制与其自身,像中国戏剧中的角色扮演、声音语调、形象造型等很多方面都有相对固定的表现手法,这就可以被称为中国戏剧的程式化。对于戏剧而言程式化的东西需要保留下来,这样才是戏剧本身所要表现出来的样式。”

(二)中国电影美术设计的起步源于戏剧

电影更是一门描绘真实空间造型的艺术,需要利用到空间造型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加强故事的发展。从中国电影史来看,中国电影吸取了最早使用空间美术造型设计电影导演梅里爱的场景经验,直接同外国的电影技术一起套用到了国产电影中来。电影美术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其本身也在变化发展,在电影发明早期,电影美术受舞台美术的熏陶,基本效仿着舞台美术发展,跟着舞台美术前进,就连电影布景的称呼都是从舞台布景那里学习借鉴来的。经过不断演变发展到如今,电影美术已经发展到脱胎换骨的形态,他的发展和变化涉足到很多重要方面,诸如:有关电影美术的造型观念和造型形态:关于电影美术的特点和造型功能等若干方面,这种演变是经过长期电影实践摸索,为了能够使电影美术更加符合电影艺术的特殊性质;符合大银幕造型的创作法则,深刻的质的飞跃。其逐步发展的本质就是电影化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戏剧符号性设计元素对中国电影美术设计的影响——以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张艺谋导演过的电影里关注女性的作品当属《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电影立足于有着妻妾成群的老陈家宅院里,她们的生活就是天天忙于勾心斗角的生活背景,运营电影艺术的独特手法来还原陈家四姨太颂莲的悲剧命运,映衬出封建宗法制度男权注意独大的文化现象对女性的伤害与欺凌,不但对封建礼教思想批判嘲讽,更对其丑陋的罪恶加以批判,并预示了其行将灭亡的必然命运,其主题意义堪称独特而深刻,宛如封建宗教制度的男权主义迟暮之年为自己谱写的一曲结束之歌。

影片具有非常独特的整体结构,影片被张艺谋导演划分成了如同戏剧的四个幕一般的四个片断式的结构,夏——秋——冬——夏,这就为影片鉴定了一板一眼的严谨的叙事风格。隐喻蒙太奇赋予这种结构特殊的含义,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复苏与萌芽,没有春天,预示着颂莲从无奈的轮回中开始,永远不会再有人生的春天。从夏天到第二年的夏天,这残缺的季节走向,也将勾心斗角的姨太太们折磨得残缺不全。在中国的传统礼教下,在封建夫权的文化的压制下,女性永远不会有春天,永远不会有鸟语花香的季节。可毕竟是有春天的,封建礼教是掩饰不了春天的,这喧哗的闹剧只是在迟暮之年所清唱的声嘶力竭的挽歌。贯穿于每个片断转场的是相同旋律的京剧音乐,这不仅使影片在结构上呈现出严谨工整的程式美,意在强化该片戏剧化的美学风格,起到了格式结构和贯穿影片的作用,而且更具有一种隐喻、暗示作用——最讲究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京剧音乐,正象征了陈家规矩的严谨与严酷,任何人不得违反和逾越。

三、中国电影美术设计的独立变革从第六代导演时丢掉戏剧美术设计中的拐杖”——以影片《三峡好人》为例

从改革开放以来,诞生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导演,他们不但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并且更接触到了很多外国的电影理论知识及影片拍摄方法,这就是中国快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造就的第六代中国导演。第六代导演们对中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动有着自己的亲身感触和独特见解,见证了电影艺术从高高在上的地位逐步被真实性、现实性所代替,进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思想大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与前几代导演的创作风格大有不同,他们在电影创作上没有向市场妥协,不是单纯地通过制造虚幻的快感,而是更多地表达出社会中所存在的真实社会现象,更显出勇于面对现实的担当和真实。在选取题材上,他们关注的是当代都市、特殊人物,盗贼、舞女、待业青年这些特殊任务频繁在影片中出现;在电影故事的叙事设计上,他们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电影人物相结合,或多或少带有自传色彩;在电影拍摄风格上讲,他们追求的是真的光线与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他们所需要的真实镜头画面语言。他们注重以电影为媒介来反映出真实的当代中国社会状态和人们的生活情况。

四、数字CG技术推进中国电影美术设计的大跨步——以影片《紧急迫降》为例

CG是指计算机图形合成技术。是一种高科技的产物。高科技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高级科学技术。通过引进数字媒体特效技术,对电影画面处理与空间氛围的营造都有其自身的深远影响。电子计算机合成、电脑绘画技术、三维动画及其他电脑特技技术越来越得到电影人的重视并在电影或电视劇创作中应用,取得了技术上奇迹般的效果。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讲过:“过去,思维,语言,文字,推理加在一起创造了我们的文化,但是现在又要考虑加进一个新东西,就是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新手段,一个工具,要加到思维,语言,文字里面去了。他接着又说到电影,有了剧作家写的电影剧本,就能通过电子计算机和光技术,声技术,制造出电影来。开始时也许是电子计算机只造背景,人物动作还是真人演员拍摄,然后如同综合成片。也许最后真人拍摄的部分逐步减少,主要是计算机造电影了。这就是使电影导演从拍摄工作的局限性中彻底走出来,解放出来,大大地扩展了他的创造能力,促使电影艺术向前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纵观中国电影美术的发展历程,恐怕没有哪个时间段的发展不与戏剧美术密切相关。回顾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互动交融史,彼此间可谓难舍难分,相辅相成,有取有予,总体上看戏剧美术所赋予电影美术的构建作用与影响更大一些。而电影美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也萌发出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姬鹏.基于“影视基地与课堂”实践互动的影视美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电影评介,2018(16):102-106.

[2]徐丹.戏剧空间的教育与思索——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实验戏剧”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7(04):145-146.

[3]魏钟徽.南航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CAD课程复合案例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5(02):158-160.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早期
儿内科门急诊患儿肠套叠189例临床分析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