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9-04-19 05:48张天峰孙庆祝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边际国民经济增加值

李 国,张天峰,孙庆祝

(1.南京工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211816;2.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作为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体育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球体育产业总产值达7.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2%左右。其中,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约为2.87万亿元,GDP贡献率约为2.93%,超过了同期的石油化工工业、汽车业等传统产业的贡献率[1]。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的GDP贡献率仅为0.8%[2],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为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发展目标。2016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的经济发展指标,着力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政策促进与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与作用分析,认为“我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两者具有较高的正向关联;体育产业在促进投资、就业与消费,以及带动城市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影响”[3-5];二是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点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全社会消费和投资热点,体育市场日渐活跃,各类体育企业不断涌现,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全球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极,成为中国经济中下一个超预期增长的行业”[6-8];三是体育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认为“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体育产业需要依靠经济力量,经济发展需要借助体育产业,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9-11]。综上可见,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体育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但多数文献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证仅仅处于理论层面,深入探究两者关系的实证性研究不多。籍此,基于“以史为镜、以实况为依据”的原则,运用2006—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体育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就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发展”等主题词进行检索,收集整理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不足,确定研究切入点。

1.2.2 数理统计法 对200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等进行数理统计,运用SPSS 22.0对体育产业增加值、GDP等发展指标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GDP与体育产业增加值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两者深层次数理关系。

1.2.3 Logistic模型分析法 运用Logistic阻滞增长函数模型对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边际额度、弹性效益与拐点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体育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度奠定数理依据。

2 体育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Logistic模型设计

2.1 Logistic模型设计

Logistic阻滞增长函数模型是由比利时数学家皮埃尔·弗朗索瓦·韦吕勒(P.F.Verhulst)研究人口问题时提出的,后被美国人口统计学家利德(J.Reed)和生物学家比尔(R.Pearl)应用于分析生物种群繁殖研究中而备受关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种群、人口、经济、农业、产业等领域的研究中。由于Logistic模型重点诠释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事物发生、发展、成长、成熟的一般规律,所以也被称为Logistic生长曲线函数模型,其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x表示自变量,y为因变量,k、a、b为常数(满足k>0,a>0,0<b≠1)。Logistic模型的生长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Logistic阻滞增长函数模型曲线

由图1可知,Logistic阻滞增长函数模型曲线呈“S”形发展趋势,在自变量x的作用下,因变量y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当x<X*时,瞬时变化率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②当x=X*时,瞬时变化率达到最大值;③当x>X*时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趋近于零。

2.2 研究假设

Logistic模型的“S”形增长曲线反映了事物从初步成长到成熟稳定的过程。对于体育产业而言,在起步阶段,由于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影响力较小,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较低,此刻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尚不明显,在曲线上呈现出“平缓增长”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健身意识的提高,体育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产业规模迅速扩展,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当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体育产业利润开始下滑,体育产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推动体育产业呈现出一种理性稳定的发展状态。籍此,假设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符合Logistic模型“S”形增长曲线的演化轨迹,基于国民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体育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作用机制进行验证性分析。

3 体育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

3.1 指标选取

3.1.1 国民经济发展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较多,目前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采用较多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指标,其主要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全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总体表现的概括性度量。1993年联合国统计司正式将GDP指标纳入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用于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概况,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权威性和国际比较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GDP指标,并于1985年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将其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CSNA)。因此,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参数指标。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图2),由2006年的219 438.5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689 052.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27%,增长趋势符合线性方程y=53 766.58x+157 207.41(表1)。籍此,可以推断至2025年我国GDP将达到1 232 539.2亿元,为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图2 2006—2015年我国GDP发展情况

表1 2006—2015年我国GDP随时间发展线性方程检验

3.1.2 体育产业发展指标 衡量体育产业发展的指标比较多,例如体育产业总规模、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产业GDP贡献率等。体育产业系统涉及业态较多,其构成相对复杂。为观测其动态发展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统计局采用“增加值”这一指标对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选择“体育产业增加值”作为体育产业发展参数指标。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982.89亿元,占GDP的0.4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5 494.4亿元,占GDP的0.8%,年均增长速度为16.7%,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其发展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增之势(图3),基本符合y=exp(6.788+0.178x)增长模型(表2)。籍此,可以预测至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可以达到3 1395.3亿元,基本可以满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求。

图3 200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模型

表2 200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模型参数验证

3.2 参数估计

基于Logistic模型设计,选取国民经济发展指标GDP为因变量,体育产业增加值为自变量,对Logistic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探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首先分析GDP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968(P<0.01),两者之间高度相关(表3)。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的作用关系非常合适。

表3 体育产业增加值与GDP相关性分析

图4 体育产业与GDP数据分布散点

为便于估计GDP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作用关系Logistic模型参数,对进行线性处理: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第二,观测GDP与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散点图(图4)显示,GDP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两者之间的数据分布呈现出明显的“S”形曲线特征,符合Logistic模型成长表征。因此,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GDP

则线性方程为:

根据Logistic模型可知,参数K为饱和值,根据研究需要选取2025年GDP的预测值作为饱和值,由体育产业预测方程y=53 766.58x+157 207.41,可以预测出2025年我国GDP将达到1 232 539.2亿元,由此确定参数K=8.113332216938821e-007,然后根据上述线性处理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参数a、b进行估计,求得a=4.383787816642659e-006,b=0.9995905869993872。因此,GDP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作用关系的Logistic模型为:

Logistic模型拟合度参数R2=0.914,F=84.979(P<0.01),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体育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显著有效的,即GDP将随着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并且体育产业对GDP的作用强度将随时间发展与Logistic模型“S”形曲线轨迹相契合。

表4 体育产业与GDP增长的预测值

4 体育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Logistic模型分析

4.1 边际分析

经济学理论的边际分析是指研究经济系统中一个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化量引起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额度,从“量”的视角衡量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数学意义上讲,边际分析即为对Logistic模型进行求导,探讨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额度。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位于边际点上的自变量取值,往往可能是经济规划中重要的决策点,可以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对于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而言,边际分析主要是描述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提升额度对国民经济(GDP)增长额度的贡献作用。通过对求导推出边际分析函数公式为:

由参数估计可知:0<b<1,lnb<0,且bx>0,(k+abx)>0,求得dy/dx>0,表明因变量“GDP”随自变量“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边际分析表明(表5),200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将会带动GDP增长85.69亿元,2009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边际额度首次超过100亿元(103.71亿元),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带动GDP的增量达到最大,为126.14亿元,至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带动GDP增量有所下降,约为116.68亿元。不难看出,体育产业增加值对于GDP增长的边际效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6—2014年,这一阶段体育产业增加值对于GDP增长的边际额度逐渐增加;第二阶段为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带动GDP增长的边际额度较2014年呈现出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这一下降趋势与体育产业供给侧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不无关系[12]。近10年来,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但是体育相关子产业之间的结构比重问题没有得到进一步优化。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为705.12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1.74%,其他体育子产业(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培训、体育彩票等)仅占28.26%,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贡献,其他体育子产业发展状况欠佳,呈现出的贡献度较低。2015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为2 755.5亿元,占比50.2%,体育用品销售服务占比28.4%,体育管理活动占比2.1%,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占比1.0%,体育场馆服务占比8.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比2.4%等[13],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严重,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边际额度,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势在必行。

表5 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边际额度与弹性系数

4.2 弹性分析

弹性分析在经济学中是从“度”的视角对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析,主要用于描述一个经济变量变化1%时,对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率的影响。对于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而言,主要是分析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时所能带动的国民经济(GDP)增长率。函数表达式为:

当E>1时,说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即体育产业需求大于体育产业供给;当E<1时,说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慢于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即体育产业需求小于体育产业供给;当E=1时,说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同步,即体育产业供需状态均衡。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产业供需状态均衡是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优状态,是体育产业发展追求的目标。

弹性分析结果显示(表5),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弹性分析变化趋势与边际分析结果相似,呈现两个阶段:2006年弹性系数为0.315 2,随后逐年升高。至2014年达到0.840 7,即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国民经济发展指标GDP的变化率将提高0.8407%。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为0.8164,较2014年有所降低。总体而言,200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E<1,说明在此期间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体育产业需求情况小于体育产业供给。

纵观近10年我国经济发展实况,虽然GDP数据呈逐年增长趋势,由2006年的219 43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89 052.1亿元,10年间我国GDP增长幅度超过了300%,但是GDP年度增长率已经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27%,远低于体育产业的年均增长率16.7%。近10年来,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入,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对于GDP的贡献作用尚未达到预期,致使我国经济步入从高增速到中高增速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则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获得了发展良机,增速明显。但由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年均体育消费金额仅为926元[14],体育产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弹性效益难以持续增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发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需求、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与层次、促进体育产业供需均衡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

4.3 拐点分析

Logistic阻滞增长函数模型“S”形演化轨迹显示,在发展曲线上存在(X*,Y*)这一坐标点,在这一点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对于国民经济增长(GDP)的拉动作用达到最大化,此点之前,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此点之后,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递减,坐标点(X*,Y*)称之为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GDP)拉动作用的“拐点”。从数学意义上讲,拐点即为Logistic阻滞增长函数模型的二阶导数等于零的坐标位置,函数表达式为:

5 体育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5.1 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体育产业“边际”额度

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Logistic函数模型的边际分析显示,2006—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边际额度逐年增加,但在2015年首次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与体育产业长期存在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高度相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50.2%,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等相关子产业占比相对较低,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仍较严峻。因此,应在继续保持体育用品制造业等相关子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重点引导扶持发展相对较慢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场馆管理等子产业,优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的结构体系,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丰富体育产业增收渠道与方式,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边际”额度。

5.2 引导“需求侧”消费:扩大体育产业“弹性”效益

200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体育消费需求小于体育产业供给、“供—需结构”发展不均衡等实然表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引导培育居民进行体育消费,不仅可以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引导培育城乡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推行体育科普知识,宣传体育健身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供给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消费品。通过“品牌影响、免费体验、示范效应”等手段,引导城乡居民逐渐转变体育消费观念,提高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层次与等级,促使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慢慢成为习惯,释放体育消费的潜力,促进体育产业“供—需结构”协调发展,扩大体育产业的“弹性”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助力。

5.3 洞察“供需端”动态:推延体育产业“拐点”坐标

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Logistic函数模型“拐点”分析显示,2015年(5 494.4亿元)是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发生变化的“拐点”。识别洞察这一“拐点”特征对于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率具有重要决策意义。首先,应基于拐点”坐标从整体上洞察体育产业“供需结构”的发展变化,观测体育消费变化趋势,优化体育产业服务供给,促进体育产业“供需端”的协同演变,推延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变化的“拐点”坐标,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度。其次,应建立客观科学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全面梳理体育产业“供需两侧”的统计数据,科学监测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引导体育消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决策支持。

5.4 完善“产业类”政策:优化体育市场“制度”环境

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保障。不断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能够为体育产业营造良好的体育市场环境,可以规避和预防“行政垄断、行业垄断以及地方保护”等问题。随着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作用的日趋凸显,政府职能部门应相继出台相关的制度法规,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保健护航。首先,应从认知层面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障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的同等地位与权利。其次,应着力清除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规章制度,缩短体育产业审批、审查流程,建立体育产业发展“绿色通道”;第三,着力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环境制度法规,为进一步释放体育市场活力、形成“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提供法规依据;最后,建立客观、科学的体育产业发展评价监督制度,对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与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为调整优化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提供决策依据。

6 小结

在城乡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健身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体育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挖掘释放体育产业经济潜力,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符合Logistic增长函数模型“S”形曲线,边际额度、弹性效益在“拐点”(2015年)之前呈不断增长趋势,“拐点”(2015年)之后逐渐下降。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培育“需求侧”消费、洞察“供需两端”的发展动态、完善制度法规政策,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

猜你喜欢
边际国民经济增加值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对党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反思——以云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