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诗词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9-04-19 01:36张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牧童童趣古诗词

诗歌是想象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一首诗歌里面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每当读者读诗歌、欣赏诗歌时就会把这首诗歌带入进自己的生活中去,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歌的影子,或者把自己的感情加入到诗歌中去,跟着作者的描述或者伤感或者惊喜……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利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去体会诗歌中包含的魅力。

一、利用創作背景去想象

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诸多的意味深长的诗歌佳作,这些优美诗歌的背后跟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加入进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词。比如,我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杨万里的童趣诗《稚子弄冰》《桑茶抗道中》《戊戌正月二日雪作》,这些作品表现的都是孩子们的天真童趣。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杨万里做官的过程中心系平民生活,不畏强权政治,敢于谏言,把自己的童真童趣赋予创作的诗当中,这就是诗歌中所传达出的真实的情感。

二、利用诗画同境去想象

一首诗歌也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在读诗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在头脑中想象诗歌的画面,说出自己在头脑中建构出的画面,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通过画面的想象使得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描写的手法,用了那些描写的手段,通过把画面和诗歌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幅诗歌中有关的画面,让学生先自行感受一下优美秀丽的风景画,这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更加的丰富。

三、利用诗歌意向去想象

学生要想真正去理解诗歌还离不开对诗歌意向的充分理解,只有充分理解了诗歌的意向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本质。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充分激发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而获得美的感受。比如在讲授《约客》这首诗歌时,这首诗的题眼就是“敲”,通过这个字能够传达出怎样的一种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仔细阅读诗歌。通过诗歌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孤身一人无聊地在下棋,一个“闲”字就写出了作者心中悠闲的感觉。

四、利用生活情景去想象

古诗词这种题材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现在基本很少有人使用这种题材了,除非是专业的诗人。但是这种题材在古代很是常见,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诗词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人生活年代的情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尽量做到和作者的情感一致。比如在教学《桑茶坑道中》这篇诗歌时,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牧童在树下睡觉的情景是怎样的?他会不会做梦呢?学生可以试着把自己当作诗歌中的牧童,是否能够体会诗歌中牧童的心情呢?当学生把自己当作牧童时,小牧童的形象就已经在他们的心中鲜活了起来,学生也就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牧童所感受到的那份快乐。

五、通过改写古诗去想象

一首优美的诗歌可以看作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体现出了作者特有的感情。训练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诗歌翻译为优美的白话文,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清楚诗歌的大致意思,了解作者的感情之后再进行练笔的写作,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小练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利用音乐渲染去想象

古典诗词讲究的是押韵,也就是诗歌的创作要符合韵律、节奏,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韵律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之所在,充分获得听觉上的享受。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值广陵》时,就可以选择歌曲《烟花三月》作为背景配乐,进行气氛的烘托。通过宛转悠扬的曲调,学生吟诵的诗歌也变得舒缓好听。在学生吟诵的时候,我们好像可以看到黄鹤楼前依依惜别的主人公,即使孟浩然已经搭乘小船走了,可是仍然在江边留下作者孤单守望的背影。

诗歌是最容易发生想象的一种题材,诗歌就是借助想象来完成的,读者借助想象去读懂并感受诗歌作者的内心想法,因此想象是诗歌的动力源泉。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的欣赏,我们仿佛可以与古人对话,和古人进行交流,去感受古人的生活年代,去陪伴他们欢笑忧伤,享受古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好的体验。

张蕊,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牧童童趣古诗词
牧童学画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踏青古诗词
童趣
牧童
寂寞的牧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