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辨点亮议论

2019-04-19 01:36张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论题思辨性司马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思辨性表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而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盛行,议论文中学生的思辨性表达就越发显得重要。何永康教授一直强调,学生的作文中要有亮点,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哪怕是“萤火虫的屁股”也行。而“思辨性”正是议论文写作中能让学生议论文提升一个档次的亮点。

一、何为“思辨”

“思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两种:①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②思考辨析。

从这两种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思辨”离不开思考。而在议论中的“思辨”我们选取其第②种解释,即思考辨析。具体体现为对现象或问题能多角度地思考,以求全面地看问题,并对问题有理有据地一分为二地展开辩证分析。

二、如何“思辨”

在具体的议论文论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加条件、限对象、留余地、搞假设、做界定、然对方等六种方法来提升议论文的思辨性。本文以“苦难成就非凡人生”为例,运用六种提升议论文思辨性的方法,具体阐释如何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思辨性表达。

1.加条件

先哲的话即使再富于哲理,也都有它适用的条件,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此句才富有哲理,才是正确的。同样在议论文的论述过程中,我们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是无条件成立的,所以为了避免说过头话,我们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为我们的观点加某些条件。

常用句式:①大多数情况下……;②有时候……;③在……情况下(条件下)……。

面对“苦难成就非凡人生”这个论题时,我们几乎都会搜肠刮肚寻找因遭受苦难而有所成就的人,其中不乏司马迁、孔子、屈原之流。诚然,司马迁遭受宫刑,写成了《史记》;孔子处境困厄,创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写出了《离骚》。但谁能保证司马迁不受宫刑,就写不成《史记》?孔子被列国待见,就创作不了《春秋》?屈原被楚王信任,就写不出《离骚》?也许没有苦难,他们可以有更非凡的人生。况且,世间遭受苦难的人可谓多矣,但能成就非凡人生的却如九牛一毛。

所以此论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加条件”来进行思辨性表达,如“大多数情况下,苦难可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2.限对象

为了使观点表述更加合理、严密,我们可以通过对象的限定来实现。

常用句式:对于……来说……。

加条件方法中我们谈到,世间遭受苦难的人很多,但能成就非凡人生的却寥寥,可见,经历苦难跟成就非凡的人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是经历了苦难就一定会成就非凡的人生,当然,也不是不经历苦难就一定不会成就非凡的人生。苦难对成就非凡人生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因承受不了苦难而选择轻生,有人会直面苦难而发愤图强,有人……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严密表述以上观点:对于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来说,苦难不但不能击垮他们,相反会助其成就非凡的人生。

3.留余地

不管是做事还是说话,从来都没有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所以我们在表述观点时,要留有余地,不能太绝对。

常用句式:①……可能……;②……不一定……;③只有……才可能……。

在前面两种提升议论文思辨性的方法中,我们对苦难和成就非凡人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知道苦难和成就非凡人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司马迁遭受腐刑,仍忍辱负重写成了《史记》,从而名垂青史,但谁也不能绝对化地说司马迁不遭受腐刑就写不成《史记》,成就不了非凡的人生。通过《史记》所记载的人事,我们能感受到司马迁因遭受腐刑而产生的悲愤不平,可以说腐刑对司马迁的《史记》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一部永垂史册的《史记》,却不是仅腐刑就能成就的。

另外,司马迁遭受腐刑,不仅摧残了他的身体,也几乎摧毁了他的精神,但他没有沉沦,却凭借因此而爆发出的巨大的精神能量写成了《史记》。试想,如若司马迁在身心俱痛的情况下,选择轻生,那样将是苦难造成了悲惨的人生。

所以上述观点在留有余地的思辨性表述中可以这样表述:苦难不一定成就非凡的人生,只有拥抱苦难,战胜苦难,才可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4.搞假设

思辨性表达中体现的是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及有理有据的反驳。既是对别人观点的反驳,别人也就有争辩的可能,所以我们在以理服人时可以自我假设对手的反驳观点,这样有针对性的辩驳,可以有效避免单方面观点陈述的平直,更能以理服人,增强文章说服力、思辨性。

常用句式:①退一步讲,假如(如果、假设)……;②也许(或许)有人说……。

思辨性表达时,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设想“苦难成就非凡的人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通过批驳对方论据,进而否认对方论点的正确性;还可以设想对方会以腐刑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积极影响来反驳我们。

对以上命题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反驳:退一步讲,假如苦难真能成就非凡的人生,那历史上遭受腐刑的人可谓多矣,可为何只成就了一个司马迁?或许有人说司马迁正因为遭受了腐刑,才让他更深切地体味到世态炎凉,进而流露出“借秦骂汉”的情绪……而正是这些才成就他“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不可否认,腐刑对司马迁《史记》创作确实产生了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苦难中衍生出的积极意义就赞美苦难,甚至认为是苦难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要不然,我们是不是该赞美汉武帝的英明?若不是他下令让司马迁遭受腐刑,就没有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了。

5.做界定

在议论文论述过程中为了少给或不给对方留下批驳的靶子,所以在以理服人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做到縝密思维,对自己论述过程中的事或物做一个范围的界定,以期在论题的表述中能做到滴水不漏。

常用句式: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是……,而是……。

在前面四种思辨性表达方法中,我们对“苦难成就非凡人生”论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此论题成立有待进一步斟酌。苦难转化为成就非凡人生的动力是需要条件的,最根本的条件是遭受苦难之人能活着,否则,也就谈不上人生的非凡与否了。

所以在此我们可以对“苦难”做如此界定:当然,这里所说的苦难不是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甚至毫无反击之力的重大灾难,而是有限度的可以承受的失败或不如意。

6.然对方

“然对方”就是认为对方观点正确。都说重拳出击,之所谓“出”,它的前提必是拳的收缩状态,所以捏紧的拳头缩回,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击。而且在有理有据地辩驳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反驳,会让对方十分不快甚至难以接受你的观点,所以我们不妨将反驳的拳头缩回,承认对方观点中正确的地方,以体现思辨性表达中“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的要求。

尽管我们拒绝苦难,但苦难之于人生的意义还是不能否认的。它或将人压垮,使人选择轻生;或虽不至于让人轻生,但选择了向命运低头,一辈子也就庸庸碌碌了;或激发了人的斗志,以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战胜苦难,从而成就非凡的人生……

所以在对“苦难成就非凡的人生”这一论题进行反驳时,我们不否认他的积极作用,可以有风度、有礼貌地作如下辩驳:诚然,苦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使人变得伟大、坚强,从而让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成就其非凡的人生。但是,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激发人的斗志,让人越挫越勇,在很多情况下,苦难伤害了人的心灵,侮辱了人的尊严,扼杀了人的创造力……

作文,是学生思维的外化。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辨性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上六种方法,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思辨性。让思辨的火花能成为议论文的“萤火虫屁股”,成为议论文提升一个档次的亮点。

张莉,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论题思辨性司马迁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论题的价值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