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9-04-20 07:37杨星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对照组

杨星星

(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持续显著心境低落、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为主要表现,给民众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悉约15%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现今抑郁症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第二大疾病[1]。临床有药物、认知及心理治疗多种方案,为提高疗效,规避不良事件,医者于临床诊疗时搭配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平衡身心。当前各院医者先后推出心理认知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综合护理,笔者总结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推出个性化护理,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个体需求,赢得患者及社会认可。本文就个性化护理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抑郁症病患,应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本次研究经院领导及精神科医护人员审核通过,参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精神交流障碍及合并其他疾病者。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2±2.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0±2.4)岁。两组病例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础护理

1.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按照精神科及病区规章制度开展日常工作。2.核对患者身份,建立档案资料,高危病患给予约束保护。3.观察日常生活情况(饮食、排泄、睡眠)及精神状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督促服药检查。

1.2.2 个性化护理

1.入院护理,责任护士准备单元床,通知医生,妥善安置病患;简单自我介绍,讲解医院概况、病区各功能区情况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主观诉求、症状体征及心理状况,整理以往病历资料,供医生参考。2.健康检查,协助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排除脑炎、脑肿瘤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情绪,以检查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表现、病程设计护理方案。3.安全宣教,分发健康须知,详细为患者讲解病区安全管理及检查条例,同时加大夜间巡查力度,谨防自杀自伤行为;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及护理要点,培养保健意识及风险评估能力,面对咨询耐心倾听,认真解答。4.心理护理,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技术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或行为,多与患者沟通,借助成功病例增强自信心,注意患者异常行为;告知家属患者承受的身心压力,多给予鼓励及支持,合理安排探视时间,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定期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或座谈会,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5.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及医生建议改善病房环境,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根据患者喜好摆放花草,每日通风消毒,更换床上用品,忌病房内外大声喧哗。6.康复锻炼,传授情绪调节技巧,保持平衡心态,如在患者情绪过激或低落时指导进行冥思呼吸练习;饭后散步或开展太极拳、健身操。7.饮食干预,忌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减少甜食及辛辣腌制食物,定时定量进食,合理搭配膳食,清淡饮食,平衡营养。8.药物指导,讲解药物功效、服用剂量、方法、有无副作用及自行停药危害,服药期间加大监测力度,减少副作用对病患身心的伤害,同时多给予鼓励,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以HAMD抑郁量表为评定标准(24版本,>35分严重抑郁、20-35分中度抑郁、8-19分轻度抑郁、<8分无抑郁症状)[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8 36.8±2.6 6.9±1.2对照组 38 37.2±2.4 8.4±1.1 t 0.697 5.680 P 0.244 0.000

3 讨 论

中医认为抑郁症为情感所伤、体虚久病、劳倦思虑过多伤及心脾所致,“喜、怒、忧、思、惊、恐、悲”均为致病因素,常影响患者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交,对患者自身及亲友均会造成较大危害。据悉近三十年间,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且仍呈递增及低龄化趋势,但因我国抑郁症防治工作仍处在识别率较低的局面,致使疾病控制率较低,目前抑郁症防治已被归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尚不明确,常规药物治疗虽可减缓病情,但无法根除疾病,护理干预借助专业化医学指导解除患者就诊期间出现的困惑,可提高治疗依从率,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生理和心理功能。蓝艳[3]等学者为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推出个性化护理,并取得理想疗效。个性化护理坚持患者主体地位,统筹患者就诊各个环节,强化基础护理内容,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细化工作内容,紧紧围绕患者需求提供高质量优质化低耗医疗服务,在满足其身心需求的同时,保证患者就诊安全,提高舒适度,以获取家属及社会支持,进而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及医院竞争力。笔者为证实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实践,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也有学者针对抑郁症患者提出综合护理,通过风险评估、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及个性化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身心,进而减轻医患负担。总之,抑郁症患者行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个性化护理对照组
中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