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2019-04-20 07:3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成功率组间心肌梗死

张 芳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指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闭塞,继而引发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1]。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有着明显的提升,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则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保障预后效果,本文针对急诊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挑选来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10例女,20例男;年龄39-82岁,平均60.5岁。对照组11例女,19例男;年龄40-84岁,平均62.0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结合病情进行急救处理,同时对各项指标以及症状进行观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护理。研究组则展开急诊护理,具体方案如下:(1)做好院前抢救。急救人员在接到呼救后,5min内出诊,同时护理人员借助于通话设备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指导其适当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到达后,需立即对患者进行输液、吸氧等操作,在患者病情有所稳定则需要立即转运[2]。过程中,医院一定与救护车形成紧密的联系,有效把握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急救准备,为患者之后的抢救工作做好准备[3]。(2)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需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将心电监护、吸氧等装置迅速连好,同时观察患者心律、血压、神志以及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另外还需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若十分疼痛则可给予适当镇痛药物[4]。(3)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是突然发病,在心理以及情绪上会呈现出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来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让其能够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促进急救工作的有序实施。(4)在完成抢救工作后,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现象,需立即联系医生,对于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将其送往重症监护室,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对其进行24h的连续监护。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的统计方法为:采用 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6.67%(29/3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3.33%(25/30),组间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分别为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分别为3例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以及2例再梗死。组间比较研究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3 讨 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生命健康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在近几年心肌梗死患者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临床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急诊护理方案的实施则能起到更为良好的护理效果。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进行急诊护理之后,其临床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研究组在实施急诊护理的过程中,有对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入院绿色通道护理、心理干预以及术后紧密观察,研究组在全面护理过程中其抢救成功率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外,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时,护理人员还在急救之后结合患者实际进行了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护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常规对照组。可见,急诊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十分显著,完善整个抢救环节护理方案,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能够有效保障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成功率组间心肌梗死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